APP下载

西藏高校大学生全面发展研究

2019-09-10王丽丽

现代盐化工 2019年1期
关键词:西藏高校全面发展大学生

王丽丽

摘   要: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而西藏高校大学生作为西藏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是否全面发展直接关系到西藏地区的繁荣稳定。本文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探究西藏高校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状并分析当前西藏高校大学生全面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全面发展;西藏高校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是党和人民对青年学生提出的希望。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文化发展呈现多元化特点,价值观日渐多样化,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显得尤为迫切,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指导意义日益凸显。

1    大学生全面发展内涵

“大学生发展”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学界对它的界定并未形成共识。总体而言,可分为两个层次:认知能力(智商)的发展和非认知能力(情商和乐商)的发展。国外研究侧重于二者的结合,而国内研究则是分而研究之。如米勒和皮恩斯认为“学生发展是人的发展概念在高等教育中的具体运用,它使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能够掌握越来越复杂的任务,确定自我发展的目标和变得相互依存”。罗杰斯将学生发展定义为“学生进入高等教育机构后,其成长、进步和发展各种能力的方式”。美国教育委员会在其发布的《学生工作认识宣言》中[1]强调:要将学生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学生的发展不仅包括智力的训练,更包括智力的发展、情感的获得、身体条件、社会关系、职业倾向和技能、道德和宗教价值观、经济资源和审美欣赏等在内的个人的发展。Hazen报告[2]认为,作为个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大学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学生的情感和认知发展是同等重要的,促进学生发展曾经是也将永远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美国大学人事协会(ACPA)在其发表的《学生的学习是当务之急—学生事务的含义》[3]中认为经过大学教育的人应具备以下特点:批判性思维和反应能力等综合认知能力,能够用所学知识处理现实问题,如个人的职业选择、家庭和生活中的其他问题等,对人类的不同理解,实际竞争能力及关于自我、自尊、自信、诚实、审美和公民责任等的整体概念。国内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主要关注大学生的价值观、道德力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发展。于海[4]在“上海大学生发展”的研究项目中,将心智发展、价值观塑造和人格养成等列為大学生发展的十大基础问题;周挥辉等[5]在其研究中主要考察的是手机对大学生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心理发展的影响。高等教育领域主要关注高校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力等。李文钊[6]重点探讨了大学生的能力发展和职业发展,其中,能力发展包括认知能力和社会技能,职业发展包括工作收入和年平均升迁次数;鲍威[7]重点考察了大学生的学业成就和认知能力;杨钋等[8]比较研究了本专科学生科学思维、领导沟通能力、知识和一般技能、公民素质、职业和心理素质等能力的发展。

大学生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其全面发展包括道德素养、专业素养、身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

2    实证研究

本研究将西藏高校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等作为研究内容,将大学生全面发展的4个维度—道德素养、专业素养、身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具体化,从思想政治素养、道德素养、理论素养、实践素养、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人际沟通能力和求职择业能力8个方面设置问卷问题。

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8~9月向西藏大学大一至大四年级的在校本科生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7份,有效回收率为96.8%,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是0.948,信度良好;KMO值是0.961,效度良好。

3    西藏高校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道德素养方面

当前,大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明辨是非,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心。多数同学认同“在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要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仍是中国的精神支柱(72.7%)”,“爱国主义精神非常重要(94.6%)”,积极入党是因为“认同党为人民服务的理念(56.2%)”,若走路途中遇有老人摔倒,会“立即上前将其扶起(57.9%)”,认为考试作弊、简历造假现象“不道德,不诚信的做法可耻(61.5%)”,“非常有必要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75.7%)”,“对社会贡献的大小是社会中人民评判人生价值的标准(61.5%)”,“个人奋斗是实现认识价值的主要因素(85.8%)”。

以上调查数据也能显示出一定的问题。首先,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对于积极入党的原因,32%的同学选择“为以后发展和找工作做准备”;其次,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对于走路途中遇有老人摔倒的问题,39%的同学认同“与他人一起扶,相互作证”;最后,学生具有较强的认同感,35%的同学承认自己不会出现考试作弊、简历造假等行为,但却理解这种行为,因为大家的学习、工作压力都很大。

3.2  专业素养方面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专业素养较高,学习态度积极、端正,极少旷课、每天至少有1~2小时的课外学习时间。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专业课的学习中,理论课程偏多,理论考试居于考核的中心地位,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理论知识掌握熟练,但运用起来有困难。还有学生认为理论知识掌握一般,无法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分析和思考问题。

3.3  身心素质方面

由于身处高原,客观环境的影响,大部分同学感到自身身体素质有所下降,记忆力减退。但数据分析显示,大学生的心态阳光健康。大部分同学在遇到挫折和烦心事时,能够保持坚强,及时转换情绪,并能正视心理问题。但也可看出,有些同学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3.4  综合能力方面

同学们都喜欢与品格好、性格好的同学交朋友,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得体、委婉、照顾他人感受,与他人发生矛盾时,会主动与对方交谈,将问题解决好。对于就业,大家提前会作相关准备并有具体的职业规划,在综合考虑父母及自身意愿的基础上作出最终决定。

然而,从调查也可看出,大学生们在综合能力方面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问题。同学关系方面,61%的同学认为“自己与周围大部分同学相处较好,极个别不好,产生过矛盾”,69.2%的同学认为自己与同学的关系是“还可以,一般”。在“团队合作中,表达自己观点的方式”一题中,28%的同学选择“表达直率,有一说一”,20%的同学选择“不善于表达,能不发表自己的观点就不发表”。就业方面,尽管国家、社会及高校一直在强调改变就业观,鼓励创新创业,但大学生们仍把目光集中在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等相对较稳定的岗位上,希望获得良好的薪酬福利和个人能力提升的机会。

4    西藏高校大学生全面发展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4.1  国家层面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际接轨进一步加强,科技革命愈演愈烈,经济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思潮的涌现、文化的多元化和价值观的多样化趋向等。高校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从而滋生错误的金钱观、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

4.2  学校层面

高校课程设置考核方式不合理,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应试教育观念尚未改变,使学生专业素养不高、发展不平衡、眼高手低。教师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缺乏创新,理论与实际脱节,忽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3  家庭层面

“富二代”和“一切包办”的抚养方式造就了孩子自律性差,自立能力缺失,集体意识和大局意识薄弱,自我中心意识和攀比心较强。家长处处充当着孩子的保护伞,因为一件小事或孩子的片面之词便为难老师,更加助长了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和无规则意识。

4.4  学生个人层面

西藏高校的大学生来自祖国各地,脱离了家长的照顾和“监督”,各种习气及习惯得到外现:作息不规律、迷失方向、缺乏自制力、沉迷网络、盲目攀比。大学生的心理及思想尚未成熟,强烈的好奇心使其极易受到社会上失范行为的影响,导致信仰不明确和较强的功利性心理。

5    建议

5.1  国家层面

构建“具有强大号召力、创造力和影响力,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包容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5·2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立足实际,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加大对高校建设和高等教育的投资力度,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硬件条件及保障;推进教育公平,发展远程教育,大力发挥资源共享。

5.2  学校层面

首先,学校应坚持4个自信,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引导,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自豪感。其次,以社会职业需求为导向,制定合理的課程体系和考评体系,联系实际安排授课内容,适当增加实践课的比重,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培养身心健康、用得上的人才。最后,提高老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以崇高的品格和扎实的学识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

5.3  家庭层面

家长要不断学习、各方面对自己严格要求,提高自身修为,用言传身教的形式向孩子施以正面教育、正向引导;在保护孩子的同时,认清社会现实,勇于放手。关注孩子的整体发展,多进行理解教育。

5.4  学生个人层面

首先,树立个人远大理想,定位个人奋斗目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改变思考方式,学会独立思考,提高自律性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以常态化的学习方式提升文化素质;最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现代性的学生。

[参考文献]

[1]NANCY J,EVANS,DEANNA S,et al.Student development in college:theory,research,and practice[M].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s,1998:4.

[2]NANCY J,EVANS.Guiding principles:a review and analysis of student affairs philosophical statements[J].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2001(42):259-377.

[3]ACPA.Student learning imperative::implication for student affairs[EB/OL].(2005-11-15)[2019-01-24].http://www.housing.berkeley.edu/student/ACPA_student_learning_imperative.pdf.

[4]于 海.上海大学生发展研究(2002—2003)[J].复旦教育论坛,2003(1):1-5.

[5]周挥辉,党波涛,蒋永红.手机对当代大学生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1(6):90-92.

[6]李文钊.高等教育之于学生发展:能力提升还是能力筛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1):2-16.

[7]鲍 威.未完成的转型—普及化阶段首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与学生发展[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1):27-44.

[8]杨 钋,许 申.本专科学生能力发展的对比研究—基于“2008年首都高校学生发展状况调查”相关数据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0(5):17-22.

Research on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 Tibet

Wang Lili

(School of Finance, Tibet University, Lasa 850000, China)

Abstract:More prosperous of the youth, much stronger of the country. The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s related to the country’s future. As the backbone of Tibet’s construction, their colleges’ students’ development is vital to Tibet’s stability and prosperity. Guided by Marx’s theory of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beings, the paper stud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ibet,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Tibet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猜你喜欢

西藏高校全面发展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浅谈西藏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西藏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