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码“一带一路”“元理论”

2019-09-10赵磊

丝路瞭望 2019年1期
关键词:霸权边缘网格

赵磊

编者按:

有没有成熟的理论可以概括“一带一路”的学理基础或逻辑?“一带一路”的自身逻辑是否是对以往相关理论的超越?如何构建起“一带一路”的理论逻辑?近期,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战略与新疆社会发展》(项目编号:16ZDA152)项目组专家就“一带一路”的逻辑与理论进行了深度的交流。

从“中心——边缘”秩序到“节点——网格”秩序

“一帶一路”是对沃勒斯特“世界体系理论”的超越。世界体系理论的逻辑是“中心一边缘”秩序,而“一带一路”的逻辑是“去中心”,即通过互联互通,将边缘地带打通成为节点,节点之间形成网格,每一个国家都是“自中心”,由此国家在网格体系中实现公平与普惠。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是著名的社会学家,在其看来现代世界体系是一个由经济体系、政治体系、文化体系三个基本维度构成的复合体。过去的全球化形成了以资本主义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一体化”与“不平等”是这一体系的两个最主要特征。

在经济体系中,世界性劳动分工体系与世界性商品交换关系两条主线,将各个国家牢牢地粘结在庞大的世界经济网中。但是,一体化不等于均等化,相反,中心一半边缘一边绿的层级结构表明了世界经济体的极端不平等性,发达国家外围到处存在不发达。核心化以及边缘化都是动态性的过程。“中心”拥有生产和交换的双重优势,对“半边缘”和“边缘”进行经济剥削。

在政治体系中,英、美等发达国家居于体系的“中心”,一些中等发达程度的国家属于体系的“半边缘”,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处于体系的“边缘”。政治上追求霸权地位和经济上追求利润最大化一样,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推动力,追求霸权地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共同目标。

在文化体系中,以西方文化为标准的普世价值凌驾于多元民族文化之上,营造了一种全球趋同的文化氛围。

在过去五年,“一带一路”建设有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大多数重点项目建在边缘或半边缘国家,如中亚五国、中东欧十六国等。这些国家很多是“内锁国”,如东南亚的老挝、非洲的埃塞俄比亚、中东欧的捷克等,这些国家一直被锁在大陆腹地,无法连通海洋,无法享受全球化所带来的福利。中老铁路、亚吉铁路、中欧班列等使这些“内锁国”司‘以联通海洋,变成“陆联国”,实现了陆海统筹,由此共享全球化的红利与福祉。

在政治体系中,“一带一路”强调“去中心”、“非极化”,不追求霸权地位。与美国以自身霸权或权威构建的盟友体系不同(在盟友体系内部也有等级存在),“一带一路”是全球伙伴关系体系的具化,共商共建共享是全球治理的原则,也是“一带一路”的原则。

在文化体系中,西方价值观是趋“同”,是典型的范式性力量,而“一带一路”价值观是倾“通”,是典型的文明型力量,即承认差异,据此构建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

总之,“一带一路”不能只是政策分析或政策解读,要有“元理论”;不能总是讲“一带一路”不是什么,要讲清楚“一带一路”是什么,其具体内涵以及衡量指标究竟是什么。“一带一路”的逻辑有三个层次:1、中国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2、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3、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公共产品。每一个层次都有不同的主体侧重、衡量指标,以及理论基础,见上图。

猜你喜欢

霸权边缘网格
以“网格+”模式不断开创侨务工作新局面
追逐
话语制衡是霸权护持的重要手段
一张图看懂边缘计算
“霸权秩序”的国际关系多维度视角探析
给IP成“霸权”浇一盆冷水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
在边缘寻找自我
走在边缘
边缘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