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上丝路”:国际海运新命脉
2019-09-10王志民陈远航
王志民 陈远航
“冰上丝绸之路”作为蓝色经济通道已被纳入“一带一路”的总体布局,成为连接欧洲、亚洲及北美洲之间的最短航道,被誉为“国际海运新命脉”。“冰上丝绸之路”将极大地拓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地缘范围,并使“一带一路”由此联通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等四大洋。中俄正在以“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为契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陆海联动的合作新格局。
“冰上丝绸之路”的提出
2017年11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时指出:“要做好‘一带一路’建设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努力推动滨海国际运输走廊等项目落地,共同开展北极航道开发和利用合作,打造‘冰上丝绸之路’”。同日,中俄总理第二十二次定期会晤期间再次就打造“冰上丝绸之路”深入交换意见,并达成新的共识。
打造“冰上丝绸之路”是中俄两国的共同愿望。2015年12月7日,俄罗斯副总理德米特里·罗戈津在“北极的现今与未来”国际论坛上演讲指出:俄罗斯建议中国参与北方航道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些项目,中国可以首先参与通往北方航道港口的货运铁路项目。罗戈津还将北方航道称为“冷丝绸之路”(cold SilkRoad),并认为“北方航道最终将成为全季‘冷丝绸之路’”。2017年5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指出,在欧亚经济联盟和“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框架内提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把北极航道同“一带一路”连接起来,可以为欧亚地区打造一个新的交通格局。2017年12月14日,普京总统在第13次大型年度记者会上再次强调,中国希望使用北方海路,“我们将促成中国使用这些优势资源”。
“冰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性机遇
“冰上丝绸之路”凝结着中俄两国合作共赢的强烈意愿,同时也承载着中俄大国复兴的梦想。中俄两国有着良好的政治互信基础,是当今世界舞台上大国合作的典范。“冰上丝绸之路”将为中俄经济合作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
“冰上丝绸之路”贯通东亚至西欧最短航线。“冰上丝绸之路”的顺利开通及商业化运营受益于北极冰面的融化。近年来,受人类碳排放及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北极冻土带释放出更多的二氧化碳,直接导致北极气温变暖。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俄罗斯科学家奥列格·安尼西莫夫也曾于2015年指出,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北极海冰可能在40年内就会完全消失。美国国家冰雪数据研究中心主任马克·塞雷兹曾预测,2030年北极海冰在夏季可能完全消失。俄罗斯作为主要的北冰洋沿岸国家和东北航道国家,针对北冰洋融化带来的新机遇,出台了一系列北极开发计划,并力邀中国参与,为中俄合作打造“冰上丝绸之路”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中俄合作将加快北冰洋地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共同打造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平行的又一条货物运输大通道,带动俄远东楚科奇和马加丹偏远地区发展和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冰上丝绸之路”将开通一条从中国上海以北港口到欧洲西部、北海、波罗的海等港口的新运输通道,这条运输通道比传统经由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航程缩短到7900英里,能减少5100英里的里程。如果沿着该航道继续东行至北美东岸,比巴拿马运河传统航线缩短2000到3500海里。北极东北航道的开通,还可以避免日益猖獗的索马里海盗的袭扰。
2017年8-9月,中远海运特种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共派出5艘船舶,利用北冰洋航行窗口期从连云港、天滓新港至挪威和丹麦往返,这5艘船舶中只有首发船莲花松轮雇请了破冰船引航,其余4艘均是独立航行,比原设想节省破冰船费用约80万美元。据该公司测算,这5艘船舶取道北极比经过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航线节省约25313海里,缩短约80.6天,节约燃油约2018吨,还节省苏伊士运河通航费用至少50余万美元。该次航线充分显示出“冰上丝绸之路”所具有的商业价值。
中俄以全面战略协作伙伴打造“冰上经济走廊”。“冰上经济带”实际上是中俄两国多年来经济合作的推动和拓展。位于俄罗斯北极圈内的亚马尔天然气项目已经成为“冰上经济带”的一个重要支点。201 3年,俄政府與俄诺瓦泰克公司邀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加入亚马尔项目。该项目第一条生产线已于2017年12月8日正式投产。第二和第三条生产线分别计划于2018年和2 019年推出。三期项目均投产后,年产液化天然气1650万吨,凝析油100万吨。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的股东分别是俄罗斯诺瓦泰克(50.1%),法国道达尔(20%),中石油(20%)、丝路基金(9.9%),项目总投资270亿美元。除了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以外,俄北部沿海地区还有另外两个液化天然气项目。北极-2液化天然气项目位于俄罗斯最大的吉丹半岛北部,其探明储量为2350亿立方米天然气和约900万吨液体烃类。
对于俄罗斯而言,与中国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有助于其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提高能源安全和加强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二是中国的北极政策是完全符合俄罗斯国家利益,即承认并尊重北极国家的主权,同时也要求尊重中国的国际法框架内的合法权益。“冰上丝绸之路”使“一带一路”从地缘上延伸至北极。中国不仅是北极东北航道的使用者,而且与俄罗斯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使中国成为北极事务的最早参与者、建设者、引导者,这对俄罗斯的大国战略也是一个有力支撑。
中国基于“冰上丝绸之路”,与俄罗斯进一步合作以打造“冰上经济走廊”,为下一步与其他北极地区国家合作进行北极开发积累了经验并奠定了基础。中俄于2014年5月宣布共建的,距离吉林省珲春市60公里的俄罗斯扎鲁比诺港无疑又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冰上丝绸之路”的开通,沿岸港口、转运点、高速公路、灯塔、物流仓库、油气工厂等等这些广泛的基础设施将是不可或缺的,带动俄罗斯整个北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亚马尔项目三条生产线全部投产后,俄罗斯在全球液化天然气(LNG)市场的份额将从40%提升到8%以上。“亚马尔项目具有多重效应,以55亿美元的投资带动了154亿美元的出口,并带来可观的投资回报。”亚马尔项目已经成为中俄未来解决合作的压舱石和风向标、“冰上丝绸之路”的核心战略支撑点。
“冰上丝绸之路”的多领域挑战
“冰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完全位于北極圈内的航道,将直接影响传统航线,同时又受到北极国家和近北极国家的制约。随着冰层融化,东北航道、西北航道和北极中央航道等三条航道将开通,必将影响不同国家和区域的利益分配。
“冰上丝绸之路”须直面北极国家的地缘政治挑战。北极地处亚洲、欧洲、北美洲最北端的弧顶位置,无论从地缘政治还是从地缘经济视角看,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价值。北极地区因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将有可能引发新一轮针对北极资源的激烈争夺。北极地区也将是未来大国激烈博弈的重要地区。
其一,中国以北极理事会观察员身份参与北极事务会仍受到一定制约。
北极理事会是在芬兰政府的提议下由丹麦、冰岛、加拿大、挪威、俄罗斯、美国、芬兰和瑞典建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国作为正式观察员国在北极理事会中只拥有发言权(即使发言权也要经过批准)和项日提议权,没有表决权,这无疑限制了中国在北极事务上的作用,致使中国只能寻求与北极理事会成员国的合作来发挥应有的作用。
北极理事会的存在及北极国家出台的北极政策,对非北极国家参与北极事务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虽然中国是北极理事会的永久观察员国,但成为永久观察员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必须“尊重北极国家在北极享有的主权、主权权利和管辖权”。中国选择同北冰洋沿岸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一起打造“冰上丝绸之路”,无疑是开创北极国家和非北极国家在该地区经贸合作的先河,同时两国合作也难免遇到来自其他北极大国的挑战。
其二,“冰上丝绸之路”还面临美俄军事争夺及东北亚局势演变的挑战。
北约已经把北极确定为其长期军事计划和利益的一个区域,北约成员国在北极地区的行动日益系统化、联动化……北约成员国正在不断努力提高其军队在北极地区的作战能力,改进军事基础设施,北约舰艇在陆空两栖军事支持下不断在俄罗斯边境地区巡逻。俄罗斯在北极的军事基地、军用机场、科考站的数量都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加上俄罗斯近年来不断对北极争议地区(罗蒙诺索夫海岭、门捷列夫海岭)主权的声索,也使美国面临压力。
中国希望将“冰上丝绸之路”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延长到中国的东部沿海各港口,并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一大洋洲一南太平洋蓝色经济通道及中国一印度洋一非洲一地中海蓝色经济通道相连通,形成环绕亚欧大陆之势。中俄合力打造“冰上丝绸之路”进程中必须就东北亚安全态势建立预警机制并制定应对方案。
其三,“冰上丝绸之路”面临来自于北极重要国家加拿大的挑战。
加拿大本身是北约国家,又是北极国家中仅次于俄罗斯的面积第二大的国家。加拿大北部的西北航道沿线航道狭窄,在众多岛屿和冰川间穿行,航行较为艰险,无法与东北航道的“冰上丝绸之路”相比。尽管此前加拿大和美国在北极事务上存在分歧,在面对共同挑战的情况下,作为传统盟友的美加可能会在北极事务的一些关键议题上保持协作。
“冰上丝绸之路”面临着传统贸易航线的现实挑战。传统的中欧贸易航道,意味着中国绝大部分进出口商品(特别是自中东和北非的原油进口)运输必须经由马六甲海峡和苏伊士运河,不仅路途遥远,而且该航道还存在着大国军事基地、海盗侵袭等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等多种风险问题,并由此折射出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能源多元化及所衍生出的能源运输通道多元化无疑成为十分迫切的战略性抉择。
“冰上丝绸之路”作为“一带一路”所规划的蓝色经济通道,将以更短的航程、更低的成本对传统航线形成挑战,使得中国能源贸易重心发生改变,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当前航运贸易格局。“冰上丝绸之路”甚至被誉为“国际海运新命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