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

2019-09-10李平富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0期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

李平富

摘 要:小学数学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数学教学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利用生活情境开展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最佳方式之一,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能培养孩子们的实践探究能力,符合课程标准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与此同时,加深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开展思路及教学意义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开展思路

课堂教学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巧妙地为学生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情境,在情境中教会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有丰富的内涵,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需要数学,数学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游戏”情境,学生在学习时没了障碍,自然就开启了“乐学”的大门。中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想买一本标价是11元的书,你准备怎样付钱?想简便地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找钱,你有好办法吗?请说说看。”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就会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喜欢数学。又如,学习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加强直观,创设情境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当学生弄清周长的含义后,我首先出示了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让学生自己动脑求出圆的周长。学生发现只要把铁丝剪断、拉直就可以测量圆的周长,即“化曲为直”的计算方法。接着,我又让学生计算手中硬纸片圆的周长,他们有的沿圆的一周贴上透明胶带,有的用绕线的方法,还有的把圆滚动一周,又可以测出圆的周长。然后我指着黑板上画的圆,问:“你们能求出它的周长吗?”学生摇头。我启发说:“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就发现求圆的周长的方法了,我相信同学们经过研究后一定也会成为当代的祖冲之。”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活了,纷纷投入到探索研究之中。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运用三维动画技术,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孙悟空拿着一把米尺问猪八戒:“你能用米尺量出我的金箍棒多长吗?”猪八戒拿起米尺边量边数:一米、二米、三米……量到第四米时,猪八戒犯难了,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表示呢?此时教师利用常规教学手段,指名一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度,让其他同学动手,用直尺量一量桌面的长度,都会遇到猪八戒遇到的问题:不够一米或不够一尺的长度该怎样表示?学生认识到生活实际中确实存在着这些问题,怎么办?这就引起了急于解决的悬念,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进行推测和猜想,让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去拓展数的范围。此时教师认真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广泛讨论自己的见解,同时要耐心听取学生的看法,保护、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给学生留白,创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

1.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使学生进入跃跃欲试的状态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与他在课堂上的情感状态有关。良好的情感状态是学生积极参与、愉快学习、积极思考的内驱力。在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来营造学生良好的情感状态。(1)创设情境,提出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数学问题,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积极创设认知冲突,充分展现知识的魅力,激发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这是学生长期、稳定的学习动机产生的源泉。(3)进行激励性的引导和启示,激励学生在新问题面前大显身手,在成功中提高自信,在困难面前磨炼意志。

2.给足学生活动的空间、时间,创设良好的交往状态

就小学生来说,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做好以下的活動:(1)开展观察、操作、猜想、验证、讨论、推理等活动,使每个学生都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意识和习惯,逐步形成多种能力。(2)充分鼓励学生与同伴交往、交流,多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互帮、互学、共享、共进的学习共同体。(3)培养学生细心聆听别人的意见,留意观察,并体会别人的感受,养成积极、客观地评价自己与他人的意识、习惯及能力。(4)教师要民主平等地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并且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在师生间、生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中起到引领、指导、示范、矫正等独特的作用,从而拓展、加深学生的思考。

3.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思考是数学学习的灵魂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动情、动口、动手,更要让学生动脑。给学生表现机会,应该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来体现。一道难题,如果一个成绩不十分突出的学生能准确快速地回答出来,那么老师就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并让全班同学都向他学习。从他的眼里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他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成功的表现机会,更应该体现在对数学学习自卑的学生身上,尽可能让他们表现一下自己,使他们在高兴之余更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勇气,也使学生由衷地喜欢老师、热爱这门学科。

总之,教师善“导”,学生方能“入”。情境的设置应源于生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及数学实际,并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科学设计、灵活运用。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创设合作交流、开放拓展等情境,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动脑、动口,独立地观察、比较、联想、归纳、类比,不断地去感受、去发现、去交流、去评价,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在体验中获得知识,在体验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参考文献:

[1]柯惠红.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 教育教学论坛,2012,01:144-145.

[2]杜学哲. 将生活情境融入小学数学中的教学方法[J]. 学苑教育,2014,10:49.

[3]冯志强. 浅谈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 学周刊,2015,25:82.

猜你喜欢

生活情境小学数学
浅谈小学数学“图形的运动”方面教学策略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