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一人救一国

2019-09-10蒋彤

锦绣·下旬刊 2019年11期

蒋彤

摘 要:"一人一山一水"俨然已成为一座城的标志,而背后靠一己之力撑起“一座城”的“一人"便是张謇。话剧《张謇》是一部地方题材人物历史剧,剧中张謇凭借以"一人救一国"的精神,从实业、教育、水利、交通、慈善、公益诸多方面着手,打造了中国早期现代化道路的"南通模式"。

关键词:张謇精神;实业救国;教育救国

带着一颗崇敬的心走进剧院,欣赏话剧《张謇》。当坐在剧场中,大幕拉开的那一刻,便开始与剧中人物灵魂的碰撞。风雨如磐的时局,一位身着素白长衫的老人,在江边发出一声叹息:”张某盼一个太平,一声无悔。”

张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兴办大生纱厂,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

話剧《张謇》由国家一级编剧罗周创作,国家一级导演李明华担纲导演,第十七届中国梅花奖得主、一级演员康爱石扮演张謇。已迈进花甲之年的老戏骨全程2个小时的不间断表演,在舞台上呈现了”救国梦、赤子心”的主题,为观众再现了张謇一生实业救国的伟大抱负。

故事以张謇过七十大寿为切入点,满门宾客来贺寿时,惊闻其垦牧、棉业已陷入经济困境,查账后发现,他兢兢业业,一首创办的大生集团在内忧外患的逼迫下,负债累累,入不敷出。七十年风雨,一生心血,官场商场,公益实业,历历在目!晚清”状元实业家”张謇面对列强的虎视眈眈,民族的生死存亡,究竟该何去何从?

当张謇在遭遇他一生中最大的危机时,观众本随着剧情推测故事的发展,可编剧却一改常态,采用双线结构,一条线推进,展现了张謇从70岁到73岁的经历。一条倒叙,分别展现了不同年龄段的张謇,推进的部分则为现实,是张謇创办的大生集团遭遇的危机。倒叙的部分则为闪现回忆,回顾张謇一生的辉煌成就。就在这两条线的相互环绕中,插入中年张謇与晚年张謇的两次历史相逢,跨越时空的对话是张謇的自我面对和自我探寻。

第一次在江边,中年张謇,正值困顿,实业发展举步维艰,晚年张謇,诉说心中苦闷,内外交迫,借贷无门。中年张謇句句紧跟的”我知道”不禁让人们对这两个年龄段的张謇心疼不已。

第二次相逢,晚年张謇向年轻时的他回顾往昔弃官回乡,兴办实业,以一己之力做一城之事,实现自己的实业梦,强国梦。而当时正值壮年的张謇,对不可预知的未来满怀希望,企盼在内忧外患的灾难面前找寻救国兴国的道路,大生之中国,慷慨激昂。当晚年张謇说:”纱厂要没了,什么都没有了”中年张謇继续追问:”学校还在吗?””养老院还在吗、””博物馆还在吗?”得到的回答是”在,都还在!”中年张謇的坚定和晚年张謇的不悔,不禁让人感叹那个时代带有书生意气的民营企业家的精神和坚持实业救国的赤子心。

张謇虽然是一位实业家,但剧中并没有过多的展现实业,而是多次提到了公益事业。当大生集团亏损严重时,依然坚持建设养老院,而自己不惜走向倾家荡产,家徒四壁,靠卖字的方式继续坚持公益事业,当日本人愿意拨款相助时,张謇以一人敌一国,这是近代有知识分子背景的民营企业家所有的傲骨和志气!剧中晚年张謇说:”处处有权欲,有争斗,有欺诈,有贪婪,有掩耳盗铃之迂腐,有不切实际之虚妄,就是没有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太平!”内忧外患,列强掠夺的时代,张謇始终坚持着,做一分便是一分,做一寸便是一寸,以一己之力做一城之事。

话剧《张謇》从表演、剧本、舞美、配乐等方面都体现了较高的审美品相。全剧将剧情分为六幕,采用时间空间自由转换的艺术手法,结合灯光,音效,道具布景的综合表现,带给观众更多心灵情感的表达。布景简洁,运用了大量的电影化手法,底幕的Led显示屏任意切换为厂房,谦亭,江边和家。简单的景片和几把富有年代感的椅子,将观众带入厚重,沉着,坚韧,雅致的环境中。舞台面向观众承倾斜状,配合着LED大屏拉伸了观众的视野深度,用繁简各异的线条组成的门直立在舞台上,形成了参差有序的表演空间,丰富了舞台结构。

开头和结尾的主题曲,既慷慨激昂又深情悲壮。伴随着哀怨的情调,观众很容易被带入情绪;后半段旋律又突然波涛汹涌,带观众领略历史长卷。在全剧哀怨又悲伤,深情又激昂的氛围中,每位观众都能感受到剧中人物的内心情感。

结尾谢幕时,张謇生平的事迹和所办的实业缓缓的出现大屏幕上,不禁让人潸然泪下,肃然起敬。表演艺术家康爱石老师的表演,很好的把控住了舞台,充满了向上的立体感,使每一位观众都想走近张謇,去了解去触摸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

观剧结束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张謇精神究竟是什么?张謇作为一个实业家和一个社会改良家,他所规划和推行的南通建设追求物质与精神、经济与文化,彰显了一方地域文化色彩。当然,张謇的救国梦在那样一个年代注定失败,但张謇精神,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精神又恰恰展现出那一带文人书生的家国情怀与担当,张謇之所以是张謇,因为他是民族的脊梁,民族的骄傲,更是民族的悲壮,是时代造就了这样一位悲剧英雄。

参考文献

[1]刘厚生.张謇传记[M].上海:上海书店,1985.

[2]乃顾.他从历史走来 话剧《张謇》观后[J].中国戏剧,2017.

[3]崔薇圃.张謇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J].齐鲁学刊,199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