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当前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与建议
2019-09-10郭红燕
郭红燕
摘 要:在教育部门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本文笔者通过对小学当前德育教育的現状的分析与反思,总结提出了一些建议,望对我国目前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反思;建议
由于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当中习惯养成的最重要的时期,因此,加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实行义务教育的必要教育形式,这也是提升我国新时代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以此达到提高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
一、基于我国小学目前德育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德育教育工作只是表现于形式,并没有与各个学科紧密相连
在我国现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出现了与各个学科的教学工作脱节的情况,也就是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德育教育没有渗透到每个学科中。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德育教育内容加入到自己所教授的知识内容里,让小学生们在学习接受学科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接受教育的启迪,接受思想上的熏陶。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事实并非如此,现如今许多的教师只是过分的关注于自己有没有完成应该完成的教学计划,而没有注重对于小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是一味的教授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至于课本之外的德育教育知识,学生们知道的少之又少,这就使得德育教育工作极为缓慢的进展着。此外,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一些教师有时候会因为生活中遇到的琐事影响,将不好的情绪带入到课堂中,影响学生们对于知识的学习、接受,更为甚者,会对自己的学生进行体罚、辱骂等,完全不顾及学生们的感受,这不仅对学生的身体上和心理上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给同学们树立了一个极为不好的形象,可能会误导学生们的价值观,并且给同学们的道德观带来了极大地影响。因此,如果想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目前德育教育工作的现状,就要先从教师工作方面着手,首先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使得德育教育工作更好的发展。
(二)、目前部分小学对于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部分小学对于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并且没有设立相关有效的明文规定,这就导致了我国德育教育工作进步缓慢、停滞不前的后果。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就要重新重视起德育教育工作。从教师做起,做好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改变从前的德育教育工作可有可无的错误思维,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除此之外,学生也要积极重视德育教育工作,积极跟随教师引导,不辜负老师辛苦教导,与此同时,学生尽量不要将全部精力都放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并不是将文化课学好就十全十美了,成绩好只是一方面,除此之外,一定要完善自身的道德观,避免出现分数高、能力低的现象,即一些同学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但是自身的道德品质、思想观念等确远远落后于其他同学。在目前阶段,一些小学学校规章制度中,缺乏相关德育教育工作的规定和指导,一些教育方案被忽略,不能有效的实施,因此,这致使德育工作不能顺利的进行,工作性质被扭曲,并不能达到理想效果。
二、提高小学德育教育水平的建议
(一)、注重校园中的文化建设工作,营造德育教育良好氛围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校园文化最为重要,这不但影响着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同时也是学校建设、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一所学校所具有的精神文明环境以及文化氛围,代表着这所学校的灵魂所在。因此,一定要建设好校园文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通过校园文化来感染学生,帮助学生健康发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道德观。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在教学楼内、校园走廊、操场中一些较为醒目的地方张贴名人名言以及易懂的道德故事等等方式,激发学生好奇心,另其更加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食堂中张贴节约用水、节约粮食的标语,以及制作排队、礼貌让人等警示牌,以此告诫学生珍惜资源、以礼待人;学校还可以在校园草坪中树立禁止踩踏的标识牌,让学生渐渐地养成良好习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因此,校园文化是德育教育工作坚实的基础,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极为重要。
(二)、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各学科中,,使其全方面教育
并没有一件事情是单独存在的,德育教育也一样,因此,要加强德育教育工作和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接收到德育的教导,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例如,教师在课堂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适当的添加一些有教育意义的道德故事,比如在语文课上,可以讲一些“头悬梁,锥刺股”、“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等等传统教育故事来启发学生重视中华的传统美德,培养良好的道德;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为学生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其爱国品德;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们做游戏的方式,让同学间培养良好的友谊,也能够带领其做一些体育运动,培养起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为了使德育教育工作有所保障,学校可以建立一套科学的德育教育维护体系,并且将每一位同学的德育情况记录下来,尽最大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收到最好的德育教育。
(三)、改变传统的德育教育观念,让学生作为主体
在以往的这些年中,大多数学校都是以学校为主,单方面的教导学生,只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而完成计划,至于学生能不能理解,有没有理解却一概不管,这样对于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极为不利。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还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完成,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这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来说极为不利。因此,在以后的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改变传统方式,定期组织精彩的德育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作为主体,发挥最大作用,将德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丰富了形式,也使得学生乐在其中,摆脱了传统形式的枯燥。例如,学校可以在建军节、国庆节等传统节日时,组织学生们参观纪念馆和博物馆,使其亲身感受先辈为了中华民族所付出的汗水以及生命;另外,也可以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帮忙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为老人表演才艺等,这样学生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敬老爱老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学校通过组织多种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
三、结语
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以此达到提高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德育教育工作在完成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创新,以此来增强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静珠. 厚之行 行之厚——浅谈德育品牌的创建之路[J].华人时刊(校长) 2017(10)
[2] 顾洁.让“德育之花”绽放于“科学之田”——浅谈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吉林教育 2017(37)
[3] 姜军.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 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