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9-09-10刘琴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0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德育渗透小学

刘琴

摘 要:德育教育,是与认知教育相对的一个概念,其不仅是素质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德育教育还在塑造学生精神世界、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品德与社会课程回归本源,以将这一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充分且有效地發挥出来。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德育渗透;策略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既是迎合素质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更是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应有之义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客观需要。为了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对一切可以利用的德育因素进行充分挖掘,并积极借助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对学生进行情感的调动和陶冶,以使学生在习得理论上的道德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形成高尚的人格情操和良好的个人修养。

一、创设情境,唤醒情感

只有当学习的内容被置于相应的场景或氛围中,才会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对学习内容的探索活动中。因此,作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我们应当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并善于贴合教学内容恰当创设情境,以此来打破沉闷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生动情境的引导下,将内心美好的情感转移到具体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从而达成理想中的教学预期。

在教学《尝尝苦滋味》这课之初,我先是以一个小游戏引入了新课,即让学生分别尝一尝西瓜和苦瓜的味道。之后,我向学生问道:“同学们,西瓜和苦瓜的滋味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吃西瓜,还是更喜欢吃苦瓜?”意料之中,学生纷纷表示自己更喜欢吃西瓜,因为西瓜是甜的。于是,我继续说道:“同学们都喜欢甜蜜快乐,但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要经历各式各样的考验,很多时候还要尝尝苦滋味。”如此,我仅仅用了不到三分钟的时间便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新课内容,但却用吃西瓜和苦瓜的小游戏,让学生对生活中实物的“苦”有了一个感性认识,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为接下来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德育教育的渗透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把握主旨,转变方向

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和心智还不成熟,在课堂上往往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练就一双慧眼,善于发现教学中的德育切入点,并在准确把握教材主旨和考虑学生未来价值观取向的基础上,将德育思想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以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切实提高德育渗透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根据新课改的育人理念以及当今教育教学的发展需要,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应以学生的成长生活逻辑为教育主线,明确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考虑到学生未来的价值取向,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当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的逻辑框架十分完美,很好地贴合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变化特点与思想认知层次,同时也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教材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和社会的关系”三个方面为纵坐标,以“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教育”四个方面为横坐标,以此为主干,形成个人、生活、社会的一个思想平面,恰到好处地在小学生的各个年龄阶段将思想品德的德育精神展现地淋漓尽致。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坚定不移地根据教材主旨设计教学目标及内容,并将德育思想潜移默化地渗透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次,以力求德育渗透的有效性和全面性。

三、立足生活,内化于心

道德寓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相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只有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无论是基于品德与社会的学科特点,还是学生的学习与认知特点,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实行生活化教学已是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教师应立足现实生活,对教学过程中一切可以利用的德育因素进行充分挖掘,以使学生在具体的体验中升华情感、内化道德认知。

在教学《拥有好心情》这课时,我对学生说道:“面对烦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我们先来看看‘李萌的烦心事’,看看她是如何面对烦恼的?”这样,通过引导学生感受并判断李萌的情绪,既使学生明白了“难过”“委屈”“生气”这些情绪是正常的、正确的,又使学生明白了“闷闷不乐”“发脾气”“不理人”这些情绪是不正确的。接下来,我让学生为李萌开个“药方”——如果李萌这样想 ,就不会生气了。最后,我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分享自己在课前收集的“拥有好心情”的办法,并让学生上台汇报自我排遣烦恼的结果。如此,通过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中选取学习材料,既引发了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又使学生在探索和体验中学会了正确对待烦恼,进而有利于促使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四、开展活动,外显于行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认知水平还较为低下,且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有待形成,仅仅依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将其延伸到课堂之外,即通过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以使学生能够将头脑中的想法以及在课堂上获取的知识在现实中进行展现,从而将其外化为切实的行为。

当教学完《生活中的快乐》这课之后,我为学生组织了一场主题名为“给予别人,快乐自己”的课外实践活动,即让学生以自己的家庭为圆心,结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亲人的内心需求,做一件能够让他们感到快乐的事情,并将他们获取快乐后的表情、动作、神态、语言等用照片或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同时写一写你的感受。如此,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快乐,而且还使学生领悟到了快乐有很多种,而通过自己的付出获得的快乐更持久,并懂得了珍惜生活。

总而言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在充分认识到德育渗透重要性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认知发展规律出发,将德育内容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以实现教育教学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白淑荣.德育的主体性与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7(48):76.

[2]王晓东.德育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学中的创新运用[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08):71-72.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德育渗透小学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