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跳伞训练心理应激应对机制

2019-09-10魏鹏虎何胜龙王电委

锦绣·下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参训心理

魏鹏虎 何胜龙 王电委

高空跳伞是一项复杂性、高节奏性和高危险性活动,伴有强烈的心理应激,在承受跳伞训练的应激之后,心理健康状况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而且在反映心理健康状况的所有方面都有体现。尤其在高强度应激的情况下,容易导致跳伞员心理高度紧张,引起一定的心理疾病甚至心理崩溃,对人员乃至单位的长远发展有强烈的影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高空跳伞对跳伞员心理产生的影响,探讨建立科学有效的应对机制。

一、改革训练方法,降低心理损伤

研究表明,有25.2%的跳伞员存在心理问题。因此,要在继承现行跳伞训练模式合理成分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技改进不正确和不恰当的训练方式、方法,减少和消除跳伞训练中影响跳伞员心理健康的因素,避免加重心理应激的事件,提升训练效率。一是开展实装模拟,分解训练环节。跳伞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反复训练才能稳定心理、固化动作。传统的训练方法是以实装训练为主进行的,虽然达到了训练目的,但其训练成本高、心理易受到损伤。因此,要通过建立专门训练场地,借助相关的仿真训练器械,将跳伞过程分解成离机、操纵、着陆等若干环节,在地面实施实装物理模拟训练,体验与空中相同或相似的感觉,强化动作要领,提升心理稳定性,达到“地面苦练、空中精跳”的效果。二是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创设训练情境。综合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生成一个逼真的空降环境和情景,将平时不常出现但又随时可能发生的空中特情展现出来,让跳伞员体验由此引起的紧张、恐惧等心理,通过反复训练,培养并固化跳伞员在复杂情况下准确无误地思维、想象、记忆、掌握装备和控制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心。三是建立数学模型,实施具体指导。合理确定跳伞训练的各项数量指标,建立跳伞训练数学模型,适时采集参训跳伞员在地面模拟训练和空中实跳的相关量化指标,因人而异地制定训练方案,加强针对性训练与指导,防止和克服因训练的盲目性而造成跳伞员产生厌倦心理。

二、进行专项训练,强化心理素质

高空跳伞是公认的高强度的心理应激运动,跳伞过程中的诸多不确定性和现实危险性中存在大量的心理应激源,对参训跳伞员必然产生一定的心理损伤。要把心理素质训练作为跳伞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安排专门时间开展专项训练,强化参训跳伞员的心理素质,提升跳伞员沉着、果敢、冷静的心理品质。一是开展跳伞心理知识教育。在跳伞训练前进行专题教育,运用心理学知识向跳伞员讲清升空跳伞过程中人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心理应激的产生和表现及其对跳伞训练的影响:教授跳伞员在跳伞过程中特别是出现空中特情后保持心理稳定的方法,克服升空跳伞的恐惧感,减轻训练压力,消除不稳定的心理因素,增强自信心。尤其要加强对教员心理学知识的教育,提高他们掌握运用心理学原理提高跳伞训练质量的能力,避免因盲目和简单粗暴而导致参训跳伞员产生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二是进行跳伞心理调控方法练习。要根据高空跳伞的要求,组织跳伞员进行心理调控法训练,使跳伞员熟练掌握和运用放松、暗示、脱敏等心理调控方法,学会调节和控制不良心境,提高适应和处置好空中跳伞训练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和自我心理恢复能力,保证跳伞员始终处于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

三、开展跳前激励,提升训练信心

在整装登机到空中出舱跳伞阶段,由于飞机起飞、爬升和飞机噪音的加剧,加之空中气流颠簸、舱内气压变化以及跳伞区域的临近,致使跳伞员因紧张、恐惧等因素引起的心理压力达到极点,从而抑制了跳伞员的积极活动状态,降低了跳伞员的感知能力,容易导致出现错误甚至危险动作,加大空中特情出现的可能性。因此,要利用跳伞前的短暂时间对跳伞员实施激励,抵消或减少因心理压力而产生的不良影响,保证跳伞训练的正常进行。一是氛围激励。良好的训练氛围可以激发跳伞员的士气,抵消或减少不良心理的消极影响。要在跳伞训练场布置脍炙人口的标语口号和图文并茂的板报营造良好的氛围,组织跳伞员在登机前高唱催人奋进的歌曲、呼喊具有战斗性的口号形成高昂士气,以营造奋发向上的跳伞环境,使跳伞员始终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二是相互激励。跳伞是一项由多人协作配合才能完成的集体行为,在此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参训人员之间相互的“心理感染”和互动现象,一个士气旺盛、奋发向上的集体心理环境,可以使跳伞员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信任感,从而有效地排斥各种负面干扰。跳伞员中的党员和骨干要用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去感染和影响普通跳伞员的情绪,用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斗志去鼓舞和激励大家的士气,用简单明了的手势和动作向周围的战友展示和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三是自我激励。跳伞既是一项体育锻炼活动,也是一项特殊技能的展示,跳伞员跳伞前要把蕴藏在内心深处的自豪感与使命感释放出来,转化成为取得跳伞成功的动力。要通过参与登机前的跳伞动员活动,大声地呼喊“有信心”、“一定能完成跳伞任务”,提升自信心。要通过调整呼吸、默念动作要领平抑在飞行过程中因心理紧张而产生的压力,保持心理的稳定。

四、实施跳后疏导,矫正不良心理

高空跳伞作为重要的应激源对跳伞员心理健康产生的巨大影响是必然的。由于传统的训练方式的局限性和对跳伞训练心理问题的研究深度所限,组训者往往对跳前出现心理现象的重视程度较高,而对着陆后心理问题的疏导重视程度不足,尤其是忽略了跳伞后训练人员不良心理影響的长期性,片面地以为随着时问的推移这些问题可以自然消失。研究表明,高空跳伞造成训练人员的焦虑、强迫、精神病性及阳性项目数等测评分值比中国常模及正常训练高。对跳伞员的谈心也进一步证实,有些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和矫正,在较长的时间内一直成为他们内心的隐忧。因此,要高度重视跳伞后的心理变化,采取多种应对方式,确保跳伞员在训练后能够尽快恢复心理健康,不将跳伞训练造成的负面影响带到新的学习、训练和生活中去。一是实施集体心理疏导。要把集体心理疏导作为跳伞训练的重要环节,在每次跳伞结束后,安排专门时间让跳伞员轮流讲出自己在整个跳伞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其他跳伞员要与讲述跳伞员共同交流自己的体会。二是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对于在跳伞训练中因心理表现异常导致动作不协调或在空中出现小差错的跳伞员,组训教员要会同心理专家(教员)对其进行个别心理辅导,找出症结所在,及时矫正不良心理。三是开展心理康复训练。在阶段性跳伞训练结束后,要组织跳伞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他们在轻松快乐的文娱活动中调节紧张心理。B2264677-4A1F-4184-8A4D-F1E51C01F55E

猜你喜欢

参训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细微处着眼,提升“国培”送教下乡项目成效
心理小测试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山东莱西加强公务员试用期培训
心理小测试
“师太”扛枪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