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大课间活动的几点思考
2019-09-10王小萍
王小萍
2005年8月教育部下发《关于落实保证中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第一次把“课间操”改为“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央七号文件明确指出“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大课间能活到是构建学生终生体育的主要环节。
近年来,社会及家庭对孩子的健康状况,关注程度极大提高,重视力度极大增强,现在大多数学生,由于文化课学习的压力大、饮食结构不合理、户外活动时间过少等因素影响,学生的个体身体素质状况呈下降趋势,许多学生的耐力缺乏,力量等多项体能指标达标率不够,个体肺活量水平相对来说指征处于较低水平,多轮体检结果综合显示,超重、偏胖和肥胖体质学生的比例逐年不断增加,近视学生年龄越来越小,学生近视率越来越高。基于种种社会现状国家多部门联合倡导,遂提出大课间活动理念。
学校大课间活动,是积极响应“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进一步强化落实“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及“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要求。与传统形式的体育课相比,学校大课间活动,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多彩,形式上更加繁复多样,它不仅可以在显性上起到锻炼学生体质的作用,更可以让学生紧张的学习心理、学习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得以缓释和放松,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能够得以全面提升。但是纵观近几年来学校进行的大课间活动,不尽然能发挥大课间活动的相应作用。鉴于此,关于学校的大课间活动,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学校大课间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场地不足。国家多部委联合倡导,对于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在校活动生均面积,都做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但是现实情况却是不容乐观,很多大中城市,学生在学校人均占有的场地严重不足,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大课间活动。大部分中小学校,一是出于对学生的安全问题的考虑,二是学校校园建设中,不能对场地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统一安排。
2.形式单一。学校因为各方面因素,不能切实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不能真正从自身现有条件入手,针对学校环境的实际,和各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去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大课间活动。要么是全体学生整齐划一,做一遍广播体操,要么就是缺乏组织,不进行部署,完全任由学生个人无目的性地进行自由活动。学生对于此自然缺乏兴趣,没有相应的动力支持,难免不乐意参与其中,慢慢就会导致大课间活动失去了原本应有的价值。
3.组织不力。学校对抓大课间活动的长远意义理解不够深刻,很大程度上停留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关注,忽视学生体质体能的影响,因此对大课间活动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大课间活动的设计上比较老套,认为大课间活动可有可无,或让班级自行组织活动。最终导致学校大课间活动的质量、内容、模式等方面缺乏科学化和系统化。
二、开展好大课间活动的建议
开展大课间活动的确存在许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去积极探索、研究,找出适应时代要求,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方式方法。积极行动起来,树立“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不竭动力”,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需要创新,需要活跃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学生能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
1.领导重视,制度保证。以将快乐体育、趣味体育引入体育活动为主旨,强化活动的领导与管理,学校领导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了解活动情况检查活动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引导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负责指挥和示范,协助班主任工作,确保学生活动的安全。
班主任要教育和鼓励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班主任或者指导教师同时要起好督导示范作用,所有任课教师要每天参与班级的大课间活动,及时检查、了解、监督、管理本班大课间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大课间活动质量,同时负责活动安全工作。
体育教师具体负责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协调学校各部门共同协作开展好每一天大课间活动,保证每一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增益,都能获得必要的体育知识,掌握体育锻炼的技能和必要的方法,增强学生团结意识和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2.形式多样,时间有保证。大课间活动内容要遵循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参与性等一系列教育原则,寓学于乐、寓炼于乐。尽可能去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体质、不同兴趣学生的发展需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收获各自的需求,形成多种多样如舞蹈、绳操、武术等等的课间活动,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操作、自主锻炼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开展大课间活动过程,应该严格遵循以活动内容划分区域的原则,将学校的不同场地有效合理的利用,严格按照要求完成大课间活动时间标准,注重学生过程中的参与、体验、尝试及情感态度展现
3.通过比赛激励和活到评价的方式促进大课间活动的发展。学校组织专门的人力成立监督评价机构,建立合理完善的评价体系,对大课间活动详细记录、概括、汇总、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评价。每天的大课间活动,学校组织部门应给予表现突出的班级以表彰宣扬,优秀的学生应给予学期评优或年度评优中作为优先考虑的条件。使学生运动兴趣更加浓厚,逐渐形成一种良性发展的循环模式,形成彼此竞争的态势,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健康,也能够进一步推进体育教育的发展壮大。
比如学校自编操或校园集体舞大课间活动,学校组织部门和体育教师应根据五大素质的特点,进行恰当的搭配安排,同时注重活动的趣味性,最好多采用班级或小组的比赛形式进行,这样以来,学生对于大课间活动的参与度会大大提高,会自觉融入活动之中,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也会在活动中缓解学习的重重压力,负面情绪得以有效释放,不仅增強体质,也提升学习效率,更调节心理健康,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大课间活动是丰富师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是深化阳光体育活动的重要手段,通过大课间活动可以让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意识不断增强。所以,如何提高大课间活动的有效性是一个长期的研究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