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粮食生产基本态势、主要影响因素与发展建议

2019-09-10赵颖文李晓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9年10期
关键词:粮食生产粮食安全四川省

赵颖文 李晓

摘 要:四川省是我国粮食生产和消费大省,近年来随着四川省粮食大量调入成为新常态,粮食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本研究采用粮食种植比较优势测评法、耕地人口承载力测评法对1997—2017年四川省粮食生产的基本态势进行定量分析,并分析影响四川省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四川省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之一,其粮食生产规模优势指数和效率优势指数还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耕地人口承载力持续下降,产不足需问题突出。四川省粮食生产受资源约束趋紧、粮食品种结构性矛盾加剧、粮食消费需求刚性增长、土地细碎化格局固化、耕地“非粮化”倾向加重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粮食安全形势面临严峻挑战。在此基础上,为稳固四川省粮食产能和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粮食安全;基本态势;粮食生产;对策建议;四川省

粮食生产不仅关系着本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于全国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也至关重要。尽管2010—2017年,四川省粮食产量实现“七连增”,但其增速不断趋缓,粮食增产背后的一些问题也不断被暴露出来,如基础地力下降、水土流失、耕地退化、土壤板结、重金属污染等[1]。近年来,随着四川省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大量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尤其是成都平原经济区优质耕地不断减少,丘陵山区多处耕地撂荒等问题严重影响着粮食产能提增。同时,四川省粮食净调入量连年增加,种粮比较收益持续下跌,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全省粮食安全自给能力,威胁着四川全省粮食安全。鉴于此,深入探究四川省粮食生产基本演变态势,挖掘影响全省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稳固四川粮食主产省地位和加快推进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意义重大,这不仅仅是四川省自身需要和地方战略,更是事关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大局的需求和重要行动。

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的不同品类粮食产量、粮食播种面积、种粮成本收益、承包耕地流转率、粮食规模化经营等数据主要来源于相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农业统计资料》《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国农村经营管理统计年报》以及《四川省统计年鉴》等。四川省水土资源信息、四川省粮食年度調入量以及部分区域粮食消费量数据等来自于四川省相关政府部门社会经济发展公报。

1.2 研究方法

1.2.1 比较优势指数测评 选用规模优势指数(SAI)、效率优势指数(EAI)、综合优势指数(AAI)和市场生产集中度(R)指标进行测算,反映四川省粮食生产在全国总体地位及其演进态势。计算公式分别如式(1)~(4):

SALij=(GSijGSi)/(GSjGS)(1)

式(1)中,SALij表示i地区j种粮食作物规模优势指数;GSij表示i地区j种粮食作物播种面积;GSi表示i地区农作物播种总面积;GSj表示全国j种粮食作物播种面积;GS表示全国农作物播种总面积。SALij>1表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i地区j种粮食作物生产具有规模比较优势,其值越大规模优势越明显。

EAIi=APij/APj(2)

式(2)中,APij表示i地区j种粮食作物单产水平,APj表示全国j种粮食作物单产水平;EAIij表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i地区j种粮食作物生产具有效率比较优势,其值越大效率优势越明显。

AAIij=SAIij×EAIij(3)

式(3)中,AAIij用于综合考察i地区j种粮食作物生产的规模比较优势与效率比较优势;若AAIij>1,表明i地区j种粮食作物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其值越大综合优势越强。

生产集中度(R)=(ZijZj)×100%(4)

式(4)中,Zij表示i地区j种粮食作物总产量,Zj表示全国j种粮食作物总产量;R越大表明该地区在全国产量份额越高,即该地区j种粮食作物生产对国家贡献度越大。

1.2.2 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测评 采用耕地人口承载力指数来测评四川省人粮关系,相关指数计算公式如式(5):

LCC=G/Gpc;LCCI=P/LCC;Rp=P-LCCLCC×100%(5)

式(5)中,LCC表示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人);G表示地区粮食总产量;Gpc表示人均粮食消费标准(kg/人);LCCI表示耕地人口承载力指数;P表示现实人口总数(人);Rp表示人口超载率(%);耕地人口承载力指数越低,粮食盈余率就越高,表明区域人粮关系越平衡,反之人口超载就越严重。

根据耕地人口承载力指数大小,可将人粮关系分为粮食盈余、人粮平衡和人口超载3种类型(表1)。

2 四川省粮食生产基本态势分析

2.1 四川省粮食作物总体竞争力测评

长期以来,作为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四川省对全国粮食安全保障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粮食综合产能优势不断下跌,粮食大省地位从2005年之前的前3位已跌至2017年的全国第8位,并仍存在进一步下跌趋势。1997—2017年,四川省粮食SAI、EAI和AAI均处于持续下跌态势,现阶段已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与河南、黑龙江、山东等粮食主产省份相比,更是差距显著(表2)。如图1所示,2017年,从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横向比较来看,四川省粮食种植的SAI与EAI均处于明显偏低水平。

2.2 四川省粮食生产的时序变化特征

1997—2017年四川省粮食产量总体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尽管全省粮食播种面积持续递减,但在粮食单产水平拉动下,四川省粮食产量保持稳中略增态势,然而增速不断趋缓。现阶段,四川省粮食产能基本难以恢复到1997—2000年3 500万t以上的产量水平。四川省粮食作物中,稻谷、玉米、薯类和小麦产量比重占据95%以上,其中,稻谷占据主导地位,但在粮食总产量中的比重表现出缓速递减趋势,从47.83%降至42.24%;小麦在粮食总产量中的比重持续下滑,从19.34%跌至7.21%;玉米在粮食总产量中的比重增势较快,从17.04%提升至30.61%;薯类在粮食总产量中比重稳步提升,从11.27%增至15.42%;豆类在粮食总产量中比重始终较低,在2%~4%的区间中徘徊波动(图2~3)。A27B4F84-BB31-467F-9031-D3914F787165

2.3 四川省粮食耕地人口承载力测评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人均年粮食消费标准,即温饱型(400 kg/人·年)和小康型(450 kg/人·年),以测评四川省耕地人口承载力情况。在温饱型粮食消费水平下,1997—2017年,四川省LCCI基本介于0.91~1.15之间,人粮关系交替在临界超载和平衡有余这两种状态中。尽管2010年以来,四川省人粮关系有所改善,人口也并未发生超载,但粮食紧平衡现象已经较为凸显。在小康型粮食消费水平下,1997—2017年,四川省LCCI均大于1,表明人口明显超载,期间超载率最高达到了28.55%。与之对比,1997—2017年期间,全国平均人口承载力只是出现了部分年份的超载现象,且2012年以来,随着全国粮食产量稳定增长,人粮关系又进入了平衡有余的基本状态;粮食主产区的人粮关系相对更优,2010年以来基本处于盈余和富裕状态。由此可见,四川粮食大省的地位岌岌可危,粮食安全问题尤为紧迫(表3)。

3 四川省粮食安全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3.1 粮食生产水土资源分布不匹配,资源刚性约束不断增强

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推动四川省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快速增长,而农业用水比重不断趋于下降,从1999年的63.67%降至2017年的59.77%。与此同时,四川省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与开发利用程度极不平衡,从空间分布来看,四川境内最发达的盆地腹部地区,如成都平原经济区,人口和工农业产值分别占据全省的42.68%和57.72%,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省人均水平的46.23%,属于重度缺水区,农业可持续生产的水资源承载力不断增大。另一方面,四川省耕地减少趋势不可逆转,人地矛盾十分尖锐。四川省坡耕地面积较大,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重点地区,西部大开发战略、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建设占用、退耕还林、灾毁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等是导致全省耕地面积锐减的重要原因。2017年四川省人均耕地面积为0.081 hm 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以上,更是远低于全国粮食主产区平均水平(0.144 hm 2)。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的区域错配,影响了四川省粮食生产中水土资源的有效利用,致使优势粮食产区在水土资源刚性约束持续趋紧的压力下,粮食增产难度不断加大,如表4所示,成都平原经济区粮食生产的规模优势与效率优势持续下跌。此外,工业化与城镇化对农业环境污染的程度有增无减,耕地质量退化加速,酸性和微酸性土壤比例已占据50%,半数以上耕地缺乏微量元素,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突出,一些学者在对成都平原粮经复合种植模式的田间试验中发现较为普遍的重金属含量超标现象,尤其是镉超标问题严峻[2-4],多重污染叠加对粮食安全生产的影响仍在不断升级。

3.2 粮食产消缺口不断拉大,粮食品种结构性矛盾日趋突出

随着居民膳食结构的调整,四川省粮食消费需求品种结构性矛盾不断加剧,目前全省粮食消费总量的3成左右依赖于省外调入。尽管口粮消费总体呈现稳中有降态势,但加工转化用粮缺口巨大,近年来,四川省每年通过铁路公路调入的粮食达1 400万t以上,调入粮食主要用于饲料生产和酿酒、食品等工业生产。同时,四川省作为全国第一生猪养殖大省,全省每年饲料用粮消费占据粮食消费总量的4成以上,成为推动粮食消费需求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从具体粮食品种来看,玉米调入量占据全省粮食调入量的5成左右,主要从新疆、甘肃等省份调入;小麦调入量占据2成以上,主要从河南和陕西等省份调入;此外,部分优质稻谷从黑龙江、吉林等省份调入,促使四川省在“北粮南运”的流通格局中颇受关瞩。四川省21个市(州)粮食均有调入,其中,省会成都市粮食消费的6成以上依靠区域外调入。随着人口刚性增长和食品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四川省粮食产需矛盾还将进一步加大,特别是肉类消费的快速增长不断加剧着饲料粮供求矛盾,从而进一步影响全省粮食安全供给。

3.3 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粮食生产要素资源不断遭受挤压

一是城镇化对人民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影响十分明显,胡冰川等将其解释为城镇化的迁移效应,最直接表现是改变了居民的饮食消费结构,由植物性食物为主转为动植物食物为主。在此市场需求驱动下,农户不断缩小粮食种植面积,转而从事蔬菜、水果、油料等经济作物种植或畜禽养殖业[5]。二是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吸引大量劳动力涌入非农产业部门,农业劳动力明显减少,种粮劳动力数量递减尤为凸显。据估算,1997—2017年期间,四川省种粮劳动力数量年均递减速度为3.03%,快于农业从业人员年度递减速度(2.39%)。随着农业人口的大量流失,务农劳动力“老龄化”甚至“高龄化”倾向不断加剧,农业劳动人口弱质化和未来“谁种粮”成为棘手的现实问题。三是城镇化的发展促使非农产业在土地、水资源、能源等多方面与农业展开激烈竞争。特别是耕地资源持续减少的矛盾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还反映在质量上,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吞噬的多是最肥沃的良田沃土,致使粮食生产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与此同时,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废弃污染物被排放到农业农村地区,对粮食生产的资源环境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粮食产能和粮食品质安全均受到了严重威胁[6]。

3.4 土地细碎化经营格局较为严峻,土地“非粮化”倾向明显

四川省地貌类型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全省60%的耕地集中在丘区,可以说,四川省人多地少、土地细碎化问题相比全国更为严峻。2017年四川省经营耕地0.67hm 2以下的农户数量多达1 939万户,占农户总数的比例达93.8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85.27%),且近年来四川省农地细碎化经营格局不仅没有改善,反有进一步恶化趋势。此外,四川省农户兼业化程度较高,由表5可知,无论是一兼农户还是二兼农户,其比重均超出全国农户平均兼业水平,更是远远超出粮食主产区农户兼业化程度。尽管四川省政府多重举措地推进农地适度规模集聚,但农地流转去向依然以小农户为主。2017年四川省家庭承包耕地流转率为36.68%,落后于粮食主产区平均水平(41.29%),全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的比重仅为7.3%[7]。小农户分散经营的格局又不断推高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费用、土地租金成本、人工成本、农业机械租赁成本等,致使全省多地流转土地倾向于“非粮化”发展,2017年四川省流转耕地的非粮化比重已高达67.55%,超出全国平均23個百分点,更是超出了粮食主产区31个百分点。A27B4F84-BB31-467F-9031-D3914F787165

3.5 勞动力与土地成本不断抬高,种粮比较收益持续走低

在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带动下,非农产业收入明显高于农业收入,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不断抬升,大量青壮年劳动力从农业部门中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农资、土地与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粮食生产的收益空间遭受到严重挤压,农户种粮积极性越来越受打压,四川省多地缩减粮食种植面积、减少粮食生产投入和退出粮食生产的情况十分普遍。相比于全国,四川省粮食种植成本相对更高、利润空间更为狭小。如表6所示,2017年四川省稻谷、小麦和玉米这3种粮食作物的亩均总成本均高出全国平均成本水平,由此,成本利润率也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小麦和玉米的成本利润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粮食生产季节性用工的紧缺,致使粮食生产的人工成本占比现已提升至总成本的5成以上。伴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和土地流转需求的增多,粮食生产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也从隐性转为显性,相当一部分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耕地撂荒问题常年得不到有效解决。现阶段,四川省粮食生产的主力军多为留守在农村的以老人、妇女或儿童为主的弱质劳动力,粮食生产劳动力面临着数量急剧减少和素质不断下降的双重压力。

4 结论与讨论

四川省粮食生产受资源约束趋紧、粮食品种结构性矛盾加剧、粮食消费需求刚性增长、土地细碎化格局固化、耕地“非粮化”倾向加重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粮食安全形势面临严峻挑战。鉴于此,需重新审视四川省粮食安全观,加大对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视与扶持力度,要从根本上稳固四川省粮食主产区地位,并逐渐满足社会对粮食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

一是在资源刚性约束趋紧压力下,要将积极提升粮食单产能力作为主攻方向。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粮食生产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充分发挥科技对粮食安全的支撑作用,将“藏粮于技”落到实处,提升科技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重点培育和推广“高产、优质、加工专用”粮食品种,大规模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集成推广高产、高效、可持续的技术和模式[8]。根据四川省人多地少、水土资源承载压力大等基本农情,区分不同区域不同品类粮食作物种植的优弱势,合理确定发展重点和优先顺序,分品种明确供给保障策略。要在尽可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基础上,选择与其他粮食主产省(区)的差别化发展路径,如针对四川省小麦产量少、品质低问题,可适度调减其种植规模,凸显“川稻”“川薯”等为代表的粮食种植比较优势,逐步扩大豆类种植规模。

二是扭转农业要素资源向城镇单向转移的格局,避免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持续朝着城镇和非农产业部门转移,努力确保四川省粮食可供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要从系统角度深入洞悉城镇化与粮食安全之间的复杂关系,在确保一定数量劳动力和耕地供给基础上,利用城镇化发展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机械化创造良好条件,增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不断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稳固现有粮食综合产能,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提升粮食单产水平和种植效益,促进实现粮食生产与城镇化的协同发展[9]。

三是积极维护小农户粮食生产主体地位,不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四川省小农户比重大,并且在农户不断分化背景下,农户分散小规模经营格局可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都难以得到改善。因此,政府应在客观认知小农户长期占据四川省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有序推动小农户现代化改造和促其朝着组织化经营主体转变。鼓励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纽带,企业与多元新型经营主体和小农户之间组建产业联盟体,统筹开展代耕代种、代购代销、代烘代储、产地加工、农机作业、统防统治、育种育苗等生产社会化服务,将分散化、低强度的粮食生产经营体系改造为组织化、集约化和高效率的现代粮食生产经营体系,并确保农户分享种粮收益[10]。继续鼓励发展与土地适度规模集聚相配套的社会化服务,从生产环节向加工、运输等领域扩展,更加注重产前、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为粮食生产者提供信贷等金融服务,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对粮食作物保险给予支持。

四是以粮食产业经济为抓手,促进粮食生产与现代农业产业深度融合,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新形势下,单纯的种粮比较收益持续下跌趋势不可逆转,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地方抓粮积极性呈现“双下滑”,因此,亟需适应新的形势发展要求,着力推动粮食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研究探索实现粮食生产与现代农业相统一的有效途径和相关政策[11]。政府应积极鼓励粮食全产业链发展,借助四川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本底优势,推动粮食生产与加工物流、休闲旅游、农耕体验、文化传承、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打造“川字号”粮食产业新业态,鼓励多元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之间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粮食优质高产与农民增产增收。

五是不断拓宽粮食产销合作渠道,充分保障四川省粮食市场供应与价格稳定。鉴于四川全省粮食产消缺口不断拉大已成既定事实,需积极引导和推进供需对路的适销合作机制。加强四川与陕西、河南、湖北、安徽、吉林等省份之间建立起产销稳定的协作关系,积极参与“北粮南运”物流通道建设中来,支持引粮入川,确保全省粮食供需总体平衡。加强粮食储备管理与运营,合理确定政府粮食储备规模,优化粮食储备布局和品种结构,引导农户科学储粮,增强粮食调控的灵活性和有效性[12]。健全四川省粮食产购储加销体系,提高防范化解粮食安全风险隐患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郑亚楠,张凤荣,谢臻,等.中国粮食生产时空演变规律与耕地可持续利用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9(6):1-13.

[2]刘海涛,陈一兵,田静,等.成都平原不同种植模式下重金属镉污染风险和经济效益评价[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9,36(2):184-191.

[3]黎诗宏,梁斌,李忠惠,等.成都平原典型Cd污染区稻米Cd、Zn含量特征及其健康风险探讨[J].地质科技情报,2016,35(6):200-204、242.A27B4F84-BB31-467F-9031-D3914F787165

[4]尚二萍,许尔琪,张红旗,等.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时空变化与污染源分析[J].环境科学,2018,39(10):4670-4683.

[5]何悦,漆雁斌.城镇化发展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面板数据[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3):101-110.

[6]杨晶.农田污染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以四川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6):139-142、168.

[7]吕火明,周作昂,赵颖文,等.人多地少!四川如何实现适度规模经营?[J].四川省情,2017(12):51-52.

[8]胡承霖.试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意义[J].农村工作通讯,2017(3):38-40.

[9]姚成胜,邱雨菲,黄琳,等.中国城市化与粮食安全耦合关系辨析及其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6(8):75-88.

[10]林超群.四川粮食安全的路该怎么走?[J].四川省情,2018(11):31-32.

[11]魏后凯.当前“三农”研究的十大前沿课题[J].中国农村经济,2019(4):2-6.

[12]万士其.全力推进粮食和储备高质量发展 切实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J].中国粮食经济,2019(5):18-21.

Basic Situation,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of Grain Production in Sichuan Province

ZHAO Ying-wen,LI Xiao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and Rural Economy Institute of 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hengdu 610066,China)

Abstract:Sichuan province is a major grain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province in China.With large imports of grain into Sichuan have become the new normal,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grain supply and demand become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 recent years.The paper mad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the basic situation of grain production in Sichuan province from 1997 to 2017 by measuring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of grain planting and the population supporting capacity of cultivated land,and found out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grain security production in Sichuan provin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as one of the main grain-production areas,the scale and efficiency advantage indexes of grain production in Sichuan were even below Chinas average level,and the population carrying capacity of cultivated land of Sichuan continued to decline,grain demand far exceeded the supply.The grain security production was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such as the tightening resource constraints,the intensification of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s of grain varieties,the rigid growth of grain consumption demand,the consolidation of land fragmentation and the increased non-grain growing phenomena,grain security situation in Sichuan faced serious challenges.In view of that,some co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stabilize the grain production of Sichuan province and enhance farmers enthusiasm for growing grain.

Keywords:grain security;basic situation;grain production;countermeasure and suggestion;Sichuan province

(責任编辑 李婷婷)A27B4F84-BB31-467F-9031-D3914F787165

猜你喜欢

粮食生产粮食安全四川省
速读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1号)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
城镇化加速背景下河北省粮食储备形式转变分析
强化农田水利改革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中原经济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郑州市粮食生产能力分析
浅论雷州市广垦东西洋米业粮食产业经济发展
基于SFA河南省18地市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