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待错误,绽放精彩

2019-09-10崔秀珍

关键词:分配律姓名乘法

崔秀珍

心理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小学生受生理、心理特征及认识水平的限制,在学习过程中出错是不可避免的。另外,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虽然有了抽象的成分,但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又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这就使学生学习数学时感到困难,因此,出现错误是正常的,关键是我们教师怎样来对待错误。那么,如何让错误为成功铺路,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率?以下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分辨错误,自主反思

【案例:《乘法分配律》】

在教学完小学数学五大运算律后,出示习题(80×8)×125,学生出现了三种计算方法:

(80×8)×125        (80×8)×125            (80×8)×125

=(80×125)×(8×125)   =80×125+8×125          =80×(8×125)

=10000×1000            =10000+1000              =80×1000

=10000000          =11000                   =80000

师:谁能说说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分别是怎么样的?

师:这一题怎么样一改就能采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呢?请从乘法意义的角度说说为什么这样可以采用乘法分配律?((80+8)×125可以看成88个125,可以拆成80个125和8个125)

学生出现此类错误,究其原因是缺乏对乘法分配律本质的理解,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相互混淆。找到错误的根源,通过集中辨析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了三种乘法运算定律的区别。同时回归到乘法的意义,帮助学生再次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本质。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思出现问题的原因,一定要追本溯源,方能让数学之花绽放在思维的土壤之上。

二、借助错误,激活思维

【案例:《重叠问题》】

在讲述重叠问题时,通过抢椅子、猜拳两个游戏,由学生自发地利用呼啦圈找到两个集合圈的交叉形式,初步感知重叠问题。游戏结束后,将集合圈请上黑板,并让玩游戏的学生将自己课前准备好的写着名字的字条贴在黑板上,在学生贴名字的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如下:

同学们纷纷说:“李慧茹,贴错了。”我顺势提问:“你认为她哪儿贴错了?为什么?”学生能够说出,李慧茹既参加了抢椅子游戏,又参加了猜拳游戏,应该把她的姓名条贴在重叠的部分。我询问李慧茹同学意见,能否自己重新贴一下姓名条。贴完后,点评:“我很欣赏李慧茹同学,很会倾听,并会接纳别人的意见,真棒!”我发现李慧茹把自己的姓名条拿掉了一张,在重叠的部分贴了一张。顺势问道:“如果,不拿掉姓名条应该怎么贴?”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回答道:“把两张姓名条重合贴在一起。”就这样一问一答,让学生真正理解重叠的本质。把学生明明白白的错误模糊化,把模模糊糊的可取之处明白化。

三、包容错误,激发创新

【案例:《平行与相交》】

教学《平行与相交》时,学生通过观察各种交通设施,抽象出几组线。如下图:

学生出现了以下几种分类:

针对情况三,询问学生的分类理由,通过转动学具对学生所说的“横平竖直”进行解释。有的学生认为每种状态算一类,分为三类;有的学生认为分为相交和不相交的两类,②中的两条直线通过延长可以相交,不能算一类。在教学时,我有意制造“矛盾”,展开辩论,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由此引发的争论就是②是不是另分一类。面对学生出現分类错误时,我并没有急于指出,而是让学生在争论中明理,争论中内化知识。

小学阶段是学生各方面能力不断发展的关键阶段,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在所难免的。特别是在学习过程当中,错误所产生的影响并非纯负面,应采取正确的态度看待、处理错误,善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让其在课堂上尽情的绽放。只要我们用“心”打造课堂,“错误”一定会在课堂上绽放精彩。

猜你喜欢

分配律姓名乘法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除法也有分配律吗
活用乘法分配律
乘法猪
小记者档案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第一单元综合模拟测试卷
找朋友
巧用运算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