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中地理教学应该凸显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9-09-10张兴华

锦绣·下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培养对策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张兴华

摘 要:地理是一门重要学科,是高中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引起教师们的广泛关注。地理核心素养体现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思维习惯等方面,教师引导他们朝着正确方向突破自我、大胆创新,是新课程改革的最新要求,更是教育现代化进程持续加快的关键所在。具体的实践环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意愿,通过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有效策略的实施,充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望;应该改变学生被动思考的状态,引用一些趣味元素或者新颖材料,鼓励他们独立思考,优质完成探究任务。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对策

扎实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不仅有助于深化学生的知识深度,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实践应用,有助于形成学生解决生活中地理问题的指导。高中生面临着重要的高考任务,如何在有效的复习时间内实现对地理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已经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问题。基于此,为了强化教学效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核心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不断实现,学生的核心素养的价值也可逐渐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发挥出来。对于学生而言,核心素养的提升便于学生通过创新思维及能力快速解决问题,由此可认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支持。

1.2深化地理课程的核心价值

在高中阶段教育中,地理课程承担着丰富学生地理素养、强化学生对资源及环境的保护意识等作用。当高中地理教师将培养核心素养作为地理教学的基本目标时,地理课程的核心价值可得到一定的深化。

1.3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可将高中地理教学看成是一个不断强化学生地理素养的过程。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要求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可通过为教师教学评价提供支持等途径,间接改善学生的地理素养强化效果。

2.高中地理教学学生核心素养的对策

2.1重视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

人地协调观念实际上是指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发展要求,对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起了重要帮助。伴随着建筑行业和工业的迅速崛起,我国的经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这也衍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有学者指出,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未能够予以环境保护充分的关注度,极容易引发自然资源枯竭,不利于维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向学生渗透人地和谐观念,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和自身的环保责任,引导学生通过细心观察,了解自然环境现状,从而树立积极的环保观念,投身于环保过程中。与此同时,教师可借助于案例教学法,为学生构建科学的生活情境,为学生直观地认识人地矛盾问题提供途径。例如,针对环境问题的教学,教师可引领学生对荒废的土地进行考察,阐述土地荒废的原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并提出解决以上问题的办法。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各抒己见,形成科学的人地协调观念[2]。

2.2注重强化学生的综合思维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综合思维的培养具有十足的必要性,有助于引导学生系统而全面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基于不同的视角对地理问题和现象进行审视。例如,针对全球变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所见,阐述全球变暖的原因,在学生总结出空调使用过多、汽车尾气排放以及树木砍伐严重等原因后,教师应向学生阐释本质原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过多。通过这种形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的能力,还能够辅助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決实际问题。

2.3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观念

区域认知观念是指学生对不同区域地理系统特点的认知程度。由于我国地理面积较大,不同区域之间的气候特征、水文特征以及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观念的过程中,应重视引领学生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对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和特点进行区分,因地制宜地解决地理问题。

2.4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社会调查、户外勘查以及模拟实验等内容,强化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对学生自主完成地理实践活动具有重要帮助。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不成正比,存在明显的高分低能现象。因此,基于新时期,教师应结合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采取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地理教学。例如,针对月相变化知识的教学,有条件的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天文纪念馆,为学生提供天文工具,使学生观察并绘制月相变化图,为学生轻松掌握月相变化规律提供良好基础。

2.5培养学生价值观念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很多学生对地理的理解就是一门学科,而对于学习地理的作用和意义并没有深刻的认识。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学生在地理教学中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想要让学生真正喜欢地理,作为地理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需要着重培养学生基于地理学科的价值观以及理解学科的情感态度。如在学习“地球运动”、“月球运动”等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在面对全球大气环境与发展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初步全球意识。当学生形成了基于地理学科的价值观以及情感态度,那么学生就能够更加清楚地知道学习地理的意义和作用。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可以以地理学家的高尚品质作为榜样,以此来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审美品质。

结语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主要着重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加强地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强化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观念以及实践能力,为学生了解并掌握地理知识提供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林瑞卿.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5):154.

[2]赵华军,张东武.高中地理教学应该凸显核心素养的培养[J].才智,2019(13):3.

[3]张国庆.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相关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0):51+54.

[4]郭芳英.高中地理教学应该凸显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01):23-25.

猜你喜欢

培养对策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浅议
公安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对策初探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对我国文化经纪人的素质培养探讨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