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探究

2019-09-10阿旺顿珠

锦绣·下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阿旺顿珠

摘 要:解决问题作为小学数学最重要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帮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解决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又回到学生的生活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根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对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引言

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来说,小学老师所讲的知识大多都和日常生活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讲解的时候,应该在课堂中加入一定的生活情景,避免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厌恶的心理。在讲课的课堂中,老师应该积极地和学生进行有关数学知识的讨论,通过一系列的情景建立,向学生提出相关的应用数学问题,通过这样的一种方法,来间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解决问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

有些学生的数学知识不牢固,对于他们来说,解决问题就成了一大难题,越不会越不想学,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只有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数学知识才能更好地学习解决问题。

(二)教学方法陈旧

在教学中有些教师的方法过于陈旧,课堂教学中没有激情,学生不喜欢,进而不愿意听课,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三)畏难心理

由于解决问题比较难理解,读不懂,有些学生会出现学习断层,在心理上就对解决问题产生了恐惧,害怕解决问题。

(四)难以理解问题

有些学生不愿意参加生活实践活动,对解决问题中涉及的一些概念比较生疏,而且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比较差,不能准确地把握题目的意思。这些原因对解决问题的教学形成阻力。

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研究

(一)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运用情境教学,恰当地在教学中引入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更好地解决问题。同时,将生活与教学相结合,也能丰富学生的阅历,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从生活实际中选择合适的角度,引领学生把数学问题引入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理解数学。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学,不仅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而且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自然就会爱上数学,爱上解决问题。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就得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学生形成了这样的一种意识,老师才可以更容易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的学生对数学这一科目都有一个误区,学生都认为数学课堂是无聊、枯燥的。因为就以往的教学模式而言,数学课堂上大多都在讲授理论知识,这会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课堂上,產生枯燥感。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需要老师先营造一种欢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这种氛围中,使得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并且提高他们上课的积极性,这样一来,学生才能积极地去问老师问题。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只有拥有热情的积极性,他们问问题的意识才能显露出来,如果长时间地让学生处于一种枯燥的氛围中,那么学生问问题的意识就会处于一种被动的形式,尤其是对于比较低年级的孩子而言,因为他们的年龄较小,所以如果让他们长时间的处于一种枯燥的环境内,那么他将会对数学这一科目产生害怕的心理,这将非常不利于学生以后数学知识的学习。所以,老师应该积极地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欢快的情景,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三)活动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最重要的是要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体,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数学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数学活动是指在教学中的观察、猜测、试验、验证等问题的实践活动,以及学生在学习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活动教学必须要以学生的认识水平以及他们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为依据。教师在教学中对活动的设计一定要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为每个学生提供边说边做、边交流边操作的机会,这样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就会慢慢地提高。知识的获得来源于生活实践。学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丰富数学解决问题的经验,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教师提前设计好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小细节,充分把握好学生动手实践活动的进度,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数学经验,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发展数学思维。

(四)方法多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与生活环境不同,导致他们的思维方式、思维能力也各不相同。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他们首先会联系自己的生活来解决,这就造成解决问题的思维不同,对问题的解决方式和解决方法也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找到很多解决问题的不同的方法,在方法多样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学生学习的差异性,让他们在获得不同的启发的过程中,完美地学会解决问题的不同的解题策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也发展了数学思维的能力。

(五)实践作业,有利于解决问题的生活化教学

数学学习是一个开放而系统的过程,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作为教师应运用多种方式把解决问题与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的解决方法。

(1)迁移例题解法。在学习了植树问题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大街上、公园里走走,数一数大街上、公园里有多少个垃圾桶,目测一下每两个垃圾桶之间的距离大约是多少米,再算算从起始的垃圾桶到最后一个垃圾桶之间的总长度约是多少米?

(2)结合生活热点。在节假日期间,商场都会推出多种打折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去商场购物,看看商品的原价是多少,打几折,打折以后的价钱是多少,比原价便宜多少?待回到学校后,教师组织讨论:商场打折的商品,有没有赔钱?是赚多了,还是赚少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3)加强专题实践。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之后,教师就可让学生试着为自己的教室设计装修。如,量一量教室的长和宽,算一算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如果购买地板的话,需要买什么尺寸的,再去市场了解地板的价格,选择合适的价位,算一算,大约需要支出多少。

(六)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反思

在对学生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时候,学生会出现大大小小的错误,老师遇到这样的情况,不应该采用极端的批评方法。因为学生的年龄还比较小,如果批评过激,将会使得学生对数学这一门科目产生厌恶。因此,在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老师应该积极地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通过鼓舞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老师在讲學的时候,还可以让学生积极地交流,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因此,如果老师要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需要积极地改变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准确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只有在这样的一种环境氛围下,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才可以被更好地被带动。

(七)培养探究能力,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学生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很大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日常中的实际生活问题。在小学数学阶段,老师还应该帮助学生进一步地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只有这种能力得到培养,学生才能灵活地运用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在讲解相关的数学知识时,老师需要在讲课的时候添加一定的实际例子。这样的方法,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老师进行数学问题讲解的时候,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做一些间接的改变,把它们改编成一道数学应用题,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其次,老师还可以构建相关的数学模型,给学生来次“情景再现”然后在通过和学生对话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让学生主动去思考相关的日常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们日常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积极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课堂问问题的意识及其让学生及时进行反思的习惯,通过把日常的生活实际与教学方案进行一定的结合,来培养学生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老师在教学中的教学效率才可以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玉辉.谈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教学[J].学周刊,2020(03):57.

[2]谢淑美.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0(01):34.

[3]王晓燕.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学周刊,2020(01):107-108.

[4]胡兆多.浅谈小学解决数学问题的多样化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157-158.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两只想打架的熊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