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班主任工作中

2019-09-10瞿绍进

锦绣·下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

瞿绍进

摘 要: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必然的关联,因此,班主任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现阶段,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社会各界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度日益提高。教育部门也提升了对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标准,要求其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的日常管理工作当中。然而在实际工作当中,部分小学班主任未能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日常工作的有机结合,基于此,本文对此展开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教育;班主任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班主任的重要工作内容,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的生活态度更加乐观、向上。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育都处于上升时期,班主任对学生的人格形成与发展有明显的影响。因此,小学班主任应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管理工作当中,循序渐进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塑造完整的人格,形成坚韧的意志品质。

一、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

1、有利于工作方法的创新

在传统的教育工作开展中,班主任大多采用说服式教育,即班主任发布任务,学生严格执行,以此使学生根据班主任的要求进行自身言行的规范。而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班主任工作当中的优势在于,班主任可以基于学生的需求而进行教师与学生间关系的重新审视,不断进行工作方法的创新。

2、提高班主任工作的丰富性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育方式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传统的德育结构已无法适应教育的发展状况。基于此,教育工作的开展不能仅重视学生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还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工教育工作范畴。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应将心理健康教育逐步渗透到小学日常管理工作当中,使班主任的工作内容更加丰富,进而全面提升小学班主任的工作效率与质量。

二、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1、渗透性原则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身心发育并不健全,同时社会及生活经验不足,具有明显的模仿特点。在网络的发展及普及下,小学生也会受到网上不良思潮的影响,还会对身边人的言行进行模仿,因此极易受到不良思想及行为的干扰,进而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小学班主任将坚持渗透性原则,循序渐进进行小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适时引导,将学生置于平等的地位,强化师生的沟通与交通,从根本上解决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2、针对性原则

由于小学生所处的家庭教育环境各不相同,学生的个性及喜好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小学班主任应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结合学生的在校表现,选取适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制定合理化的心理健康干预方案,以实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三、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有效策略

1、了解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

小学班主任应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强化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心理教育的效果,及时、高效地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干预。在此之前,班主任应对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进行全面了解,通过平等的对话、朋友式的沟通了解学生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明确其具体的心理需求,进而制定出符合学生当前状况的心理干预方案,发挥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首先,班主任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予以及时的心理疏导。如,以往在课堂上踊跃回答问题的学生突然变得不再积极,此时班主任应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或通过其他同学了解该学生表现异常的原因,进而及时给予心理指导,以免学生其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其次,班主任应放低姿态,以朋友身份融入学生之间,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进而以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探寻完美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而推动学生身心健康的良性发展。

2、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至日常管理工作当中

班主任是小学教育的主体,在日常管理工作当中,班主任与学生势必会有一定的接触。基于此,班主任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到日常管理工作当中,营造和谐、正向的班级氛围。班主任应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下开展班级的管理工作,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尊敬教师、爱护同学,提高学生的班级荣誉感与团队精神,规范学生的言行。班主任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同时给予各个小组成员的合作情况予以密切关注。不仅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观察,还应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对存在严重思想倾向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健康辅助。如,学生之间发生矛盾,班主任在不了解情况时不能随意进行指责,而应清楚问题发生的具体原因,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原则,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不足,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向正向、积极的方向转变。

3、建立心理教育工作室

由于学生的心理成熟度与性格的差異,部分学生会将自己的困惑倾诉出来,而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则会将伤痛隐藏于心底,如未能及时干预,将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危害。班主任应为学生搭建可以倾诉内心问题的有效平台,及时进行学习心理问题的疏导。如,教师可以开设心理教育工作室,引导学生将自己内心的苦痛倾诉出来。班主任不仅是倾听者,还应结合自身的心理健康知识,采取积极的心理健康干预手段,帮助学生解决困惑,使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态度更加积极、正向。在多媒体时代,班主任可以也在网络上建立心理教育工作室,学生可以随时在平台上进行内心困惑的倾诉,班主任予以及时的辅导,网络平台具有可以匿名的优势,这对于较为敏感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保护效用,其可以通过匿名的形式将自己内心伤痛展示出来,进而得到教师与同学的帮助,赶走心中的阴霾。

4、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应结合学生热衷于活动的心理,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进而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其中。如,举办心理健康知识竞赛或以心理健康为主题设计黑板报等,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的组织与领导能力得以提高,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升班级的凝聚力,整体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实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何自钿,陈松艳.浅谈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主任工作中[J].读写算:教师版,2017(24):91.

[2]陈秀荣.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探索[J].好家长,2019(15):64-65.

猜你喜欢

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
我的班主任①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