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应用分析
2019-09-10徐玫
徐玫
[摘要]目的:分析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实施诊治的80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视为调查对象,结合患者入院的顺序纳入研究组和参照组(n=40)。参照组实施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研究组实施CT@管造影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检出率及不同分支的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符合率。结果:参照组患者的检出率为100%,研究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检出率为95%,差距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在左主干、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狭窄诊断检出率比较方面无明显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其临床诊断检出率与符合率均相对较高,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辅助方式,建议临床推广。
[关键词]CT血管造影,冠状动脉疾病,临床诊断
[中图分类号]R816.2: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7-0176-02
冠状动脉疾病为心脑血管常见疾病,患者发病的原因多为血脂异常(总胆固醇过高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甘油三酯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致使动脉阻塞问题的发生。在患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情况下,则会诱发冠状动脉疾病。对冠状动脉钙化斑块进行分析,了解患者病情变化的情况、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对其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能够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我国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加强其临床诊断方式的研究十分必要,能够早期检出疾病,为患者实施对症治疗,避免其症状的进一步发展。本次以本院实施诊治的80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视为调查对象,根据数据比较的结果实施统计学分析,现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实施诊治的80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视为调查对象,结合患者人院的顺序纳入研究组和参照组(n=40)。入选患者均资料完整,自愿参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胸闷、心悸及胸前区疼痛症状。研究组男女数量占比为20:20,年龄范围46-78岁,均数值为(58.91±2.27)岁。左主干狭窄7例,右冠状动脉狭窄5例,左前降支21例,左回旋支狭窄5例,2例未见明显异常。参照组男女数量占比为21:19,年龄范围46-78岁,均数值为(58.96±2.21)岁。左主干狭窄8例,右冠状动脉狭窄7例,左前降支20例,左回旋支狭窄5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距,可以实施分组对照(p>0.05)。
1.2方法参照组实施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研究组实施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飞利浦Ingenuity Core 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仪予以检查。由冠状动脉钙化斑块图像分析软件、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进行图像获取与处理分析,保证图像质量。
病人先做检查前准备:沟通、碘过敏试验、心率控制、注射部位和留置针的选择、呼吸训炼及控制、正确摆位。①飞利浦Ingenuity Core 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仪初始化设置,参数为1331,扫描矩阵约为512mm×512mm。②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和高浓度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350mg/m1),从右前臂静脉注射75ml,推荐速率5ml/s。后注射生理盐水30-50ml,推荐速率4.5-6ml/s。选用心脏专用序列扫描定位相,后确定扫描范围:气管隆突——心脏膈面下1cm。先行钙化积分扫描,③观察患者心率和节律,心率50~60次/min用前瞻性心电门控,60~70次/min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前瞻性心电门控较回顾性心电门控降低射线剂量约80%。④血管跟踪层面扫描,画出感兴趣区域并设定阈值(感兴趣区域放置于降主动脉,阈值110-150HU)。⑤造影剂实时追踪扫描,达到阈值后自动执行冠脉CTA扫描。检查完成后嘱咐病人在检查室外观察60分钟,无异常后方可离去。后处理及拍片:选择合适周期相位重建横断面图像(层厚0.75mm,层间距0.4mm),然后对冠脉三支及主要的两级分支进行重建,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osK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s,MIP)、曲面重组(curved planner reconstruction,CPR)、多平面重组(multiplannarreconstructions,MPR)、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 technology,VRT)、表面遮盖显示(shaded surface displays,SSD)等技术。图像分析:图像分析评价的内容包括冠脉三支的解剖变异、走行,斑块的性质及管腔狭窄程度的分析等。
1.3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检出率及不同分支的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符合率。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20.0软件实施数值统计,x值比较计数资料间差距,尸值低于0.05则判断为包含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检出率比较参照组患者的检出率为100%,研究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检出率为95%,差距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符合率比较参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在左主干、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狭窄诊断检出率比较方面无明显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冠状动脉疾病发生率较高,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会产生较大影响。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及人们生活、飲食习惯的转变,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在未得到及时诊断的方式下,将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加强临床诊断方式的研究十分必要。
常规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多采用心电图检查的方式,根据患者的主诉及临床症状实施症状的判断。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结合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主诉等实施联合判断,成为了当前临床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金标准。但是因为冠状动脉造影技术为创伤性操作,且费用较高,在冠状动脉其他病变的诊断:如肌桥、肿瘤等,以及冠状动脉斑块的检出方面冠脉造影则显示困难。在临床诊断中的全面应用受到限制。
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CT技术逐渐在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诊断中得到应用。相较于传统的CT技术,CT血管造影技术能够更加清晰的呈现出患者血管钙化斑及软斑块的情况。而且,冠脉血管造影对心脏和大血管解剖结构显示优良,可对冠脉进行任意角度观察,充分显示病变。CT血管造影技术应用方式下,能够明确患者血管流动中的异常问题,发现狭窄的程度等等,对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症状的诊断、临床的治疗会产生较大影响。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其优势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临床操作无创伤,应用方式简单且安全易行,患者的接受度较高;作为高危病人DSA检查前的筛选。与传统冠脉造影DSA相比,冠脉CTA对于冠脉开口变异,能很好的显示血管的开口情况,而开口变异使冠脉造影DSA难度增大,甚至失败。(2)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和定量评价;(3)冠状动脉斑块的检出和初步定性。(4)冠状动脉其他病变的诊断;如肌桥、肿瘤等,而冠脉造影则显示困难。对心脏和大血管解剖结构的显示优良,冠脉CTA可对冠脉进行任意角度观察,充分显示病变。(5)冠状动脉介入(支架植入)术后的随访,用于支架的再狭窄的评价。(6)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随访,用于桥血管开通性和狭窄的评价;(7)诊断阻塞型冠脉病变的灵敏度98%,特异度88%。(8)检查费用相对低廉,容易人们所接受。
数据比较结果显示,参照组患者的检出率为100%,研究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检出率为95%,RA选患者在左主干、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狭窄诊断检出率比较方面无明显差距。差距比较的结果证实了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应用的价值,且临床诊断检出率、符合率相对较高,对患者疾病的早期判断、预后效果的提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综合上述内容,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其临床诊断检出率与符合率均相对较高,可以作为症状诊断及鉴别的辅助方式,建议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