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2019-09-10谭启光
谭启光
【摘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学生的教育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来不得半点的急躁,对学生的人格尊重和平等对待要体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中,才能收到育人效果。
【关键词】师生冲突;德育;尊重;平等
那天,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忽然听到隔壁会议室里传来老师与学生的大声对话,持续了一段时间,声音刺耳,感觉气氛不对。我忍不住走过去看个究竟,见到班主任C老师和一男一女两个学生在谈话,其中男的给我的感觉是很犟的样子,看看他的姿势:两手紧握拳头,微弯,侧放在身体两侧,挺直腰杆,头歪向右上方斜看着,瞪大眼睛,一看也不看C老师,眼神露出很不服气的样子。学生的身体语言告诉我,老师和学生之间肯定没有谈成,谈僵了。我就跟C老师打了个招呼,决定接手这个“案子”,要跟这个学生聊聊,我把他带到另一个办公室,单独跟他相处,倒了杯水给他,下面是部分谈话实录:
我:(轻轻拍一下他的肩膀,拉上椅子)你先坐下,喝口水吧,我跟你了解一下情况。
(待他坐下,我就坐在他对面)你叫什么名字?
学生:岑××。
我:我现在不知什么情况,所知道的是零,谁对谁错先暂且放下。不知道你为什么这么不高兴,你能跟我说说吗?我会给你一个公正的分析。(让他放下戒心,打开心扉说话)
学生:老师(指班主任)冤枉我考试作弊。
我:那你有没有作弊?
学生:我叫她(指另一位女同学)把卷子给我看,她不给,我根本没有看成。
我:哦,原来是这样。那你为什么想到要让她给你看呢?(我避开“作弊”一词,不在敏感概念上纠缠)
学生:我不会做,想拿多点分。
我:哦,看来你也是想自己取得好成绩的,想进步的(适时肯定),这是人之常情。只是怕考不到好成绩,就想到用看同学卷子的方式把成绩弄上去,让别人不会小看自己,愿望是好的,老师也希望你的成绩不会差,只是方式不对头啊。你想过没有,这是欺骗老师,欺骗父母啊!(他的身体放松了一点)
学生:她不给我看,我还没有看到。(继续申辩)
我:是的,你还没有看到,但是你的想法已经说明你动了歪点子,只是没有达到而已,也已经反映了你违反了考试纪律,老师批评你,你为什么不接受呢?(给他申辩的机会)
学生:后来她给我看(试卷),我也没有看。
我:这是一次机会,那你为什么不看呢?
学生:我想,她的成绩也不好,不知道她做的對不对,就不看了。
我:哦,你对她产生了怀疑,不相信她的能力了,所以这次你没有接受她的好意。
学生:抄了她的答案也可能是错的,所以干脆不抄了。
我:算你还会分析(抬举一下他)。你知道吗?她之前没有给你看,这次却给你看了,为什么?
学生:不知道。
我:让我帮你分析一下吧。可能之前她觉得有监考老师在,怕老师发现,没有机会。但是,因为你的要求,她碍于和你的交情,无形中你给了她一定的压力,她觉得不给你看是对朋友无情,所以当她找到机会的时候,还是给你看了。但是你却怀疑她的能力,不相信她,你觉得对得起她吗?而且因为你给了她压力,相当于是你拉上她一起违反考试纪律,她的错是你引起的,对吗?
学生:嗯。
……
谈话的局面打开了,岑同学终于想通了、服气了。我得到了他的信任,内心感到了喜悦。
第二天,岑同学在操场树底下捡到一个鸟窝,里面还有两只幼鸟,跑来交给我,还说怕同学捡到玩弄它,所以交给我处理。我当即表扬了他有爱心,爱护小动物,他高兴地走了……
这件事使我反思,为什么能打破僵持的气氛,把学生的思想做通呢?我认为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产生了积极正向的作用:
1.关爱学生,平等对待。一开始,倒上一杯水,让学生坐下,是改变僵持的开始。人的认识里只有说罚站的,没有说罚坐的。让学生坐下来,这就是给学生平等的对待,不能因为学生犯了错误,就随便给他来个威严和惩罚。
老师没有一言堂,给了学生说话的权利和机会,让他敞开心扉说话,让他自己把真实的想法说出来,老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帮他剖析。其次,他自己当面亲口说的话,不可能反悔,更利于平等争辩,比直接指控效果好得多。
2.尊重学生,更要尊重学生的过去。在这次谈话中,我没有时间事先与班主任了解他的过去是怎样的一个学生,事后了解这个学生也有很多缺点,很多行为常常令老师恼火。我没有揭他的伤疤,数落他的过去。后进生往往都有一大堆不良的习惯,并不奇怪。正因为他们有这么多缺点,才更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如果把学生的伤疤一一揭出来,学生也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改过来,结果只是老师发泄了,却激发了学生的反感,导致容易屏蔽老师跟他说的话,得不偿失。一码归一码,要首先立足于解决当前的问题,使学生接受老师的教育,对老师产生信任,使他转变思想,一步一步改过来,才有可能达到了教育目的。
3.耐心倾听,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这件事的发生过程我并不知道,我就本着对学生的信任,让他自己直接回顾事情的经过,给了学生说话的氛围、权利和机会。谈话的模式采用了“一问——一答——一分析”,反复运用了这个模式。能认真耐心倾听学生说的每一句话,每个细节,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因为学生的行为都是内心思想世界的表现,我选择了倾听这种方式,坐下来与学生交流,从字里行间捕捉有用的信息,立即帮学生客观剖析,剖析他的思想、行为,找出他的闪光点。该肯定他的时候没有吝啬,该批评的给予适当的批评,紧张的气氛慢慢缓和了下来,才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4.不要轻易对学生下“指控”,更不能有夸大,否则反而激发学生的反叛和对抗,不接纳老师的教育,避免学生在这个指控上纠缠不休。正如学生被老师指控“作弊”一样,老师咬定是,学生不承认,就造成僵持不下,更不能强行定性。其实,是否作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的这个“作弊”过程如何评价。避开了这个概念,从学生的行为过程上一一帮他剖析,容易让他信服,到最后已经不需要认定其性质是不是作弊就已经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这已经足够。
放下老师的威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理服人,不强词夺理。这样的说理方式,长期积累,才能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达到感化育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