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2019-09-10乌兰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双创教育

乌兰

摘 要:本文运用“三螺旋”理论,从校政协同、校企协同和校社协同三个方面,阐述了地方本科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构建的指导原则和中心思想;提出双创实践教育体系构建的具体措施.以期为我国社会主义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利参考,全方位提升人才发展质量基准.

关键词:地方本科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9)10-0150-02

本文倡导的地方本科双创教育实践教育体系中,将“共享”和“协同”作为关键切入点.地方本科院校需要立足于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地方发展现状,结盟政府部门、基层社区、企事业单位以及科学研究机构等多方面主体,建立紧密联系、达成良好合作关系,共同努力优化和完善双创实践教育体系.

1 地方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育体系构建的指导原则和中心思想

1.1 校政协同,加强和高校思政教育的结合深度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精神、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以及《中国教育部深层强化高校实践教育若干建议》当中,一致强调立德树人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以立德为本、以树人为根,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办学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理念与教育指导.地方性高等院校教育不能单方面关注学生双创技能和知识培养,还应提高双创工作中的德育教育、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将双创精神、双创品德当作开展后续工作的基础性内容.将大学生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进行立体化、深层次的实质性融合,推动以总书记为核心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同时,要理清双创教育精神基本概念,不可单纯的将其视为具有市场化色彩的企业家精神或工程师精神,必须将其与社会主义特色国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并立并行,以双创教育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早日实现,以双创教育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目标,最终使其服务于国家、致力于个人.

1.2 校企协同,深化和学生未来职业教育的结合层次

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是近年来高校双创教育研究的重大成果,地方性高校校内有厂、厂中有校的新模式、新局面基本形成初期固定形态,当地企业和高校在工程对接、竞赛共举、优秀计划等产教学研四位一体层面可以说已经进入较为稳定的发展时期.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暴露出相应问题,如企业周期短、价格均衡、运行速度追求更快的商业化管理形式难以对双创教育育人效果形成保障;高校和地方企业的产教学研知识、生产、研发共同体还没有进入完全形态,更深层面的产业链条合作缺乏创新等.至于此,地方本科类高等院校后续工作应着重挖掘“协同”的深层含义,将高校专业教育充分渗透进双创教育当中.

1.3 校社协同,重视和学生社会实践教育融合机制

社会实践教育是现代青年大学生了解国情、认知社会的有效途径.高校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是利用带领学生走入基层,以理论宣讲、助力脱贫、关爱社会服务等多种形式内容的实践性行为和活动,培育高校学生良好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相融合,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项目带入基层,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思想意识和科学技术,助力地方脱贫攻坚.

2 地方本科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构建的具体措施

2.1 创建三类课程系统,发展人才培育多维度

新时代的高校双创实践教育课程方面,应切实考虑思政教育工作、专业教育和社会教育三项重要内容,科学设置安排更加灵活动态的教育教学规划与评价考试办法,从思想层面、技术层面和知识层面等多个维度视角配以當代青年大学社工.首先,将双创基础课程和思政教育有效关联在一起,提高双长精神和核心素养课程质量.在课程内容方面以两学一做模式为切入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发展标准.在激发大学生双创价值的基础上,为中华民族、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其次,将双创实践和专业教育紧密融合.从宏观的角度讲,就是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引入创新创业教育和行业教育.从微观的角度讲,就是积极吸引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企业人员,使双创教育和地方经济、国家经济和战略形成无缝对接.最后,将创业课程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走进社会基层获得丰富体验,重视国情、了解国情,认识社会、深入社会,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探索符合学校实际发展需要的创业实验班.我国大力开展高校双创工程项目的最终目标就是立足于最广大人民群众,实质性解决社会矛盾.所以,让高校学生切实走入人民群众当中获得真实体验,会使其对自身的双创方向、双创目标更加明确和清晰.

2.2 构建双向平台机制,彰显人才发展联合体

新时代的地方本科高校双创教育实践教育平台,应立足于合作共赢、互利共进的基本原则,坚持共享开放的发展战略,营造同中有异、深层融合的全新产教学研新环境.自我国加入WTO世贸组织以来,经济相对改革开放二十年中的发展速度又快了一大步,社会保障制度日渐清晰、体系也更加完善,但是地方本科高校与企业、行业、社会的发展平衡度仍然较差,让三者形成齐头并进的新局面,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便是大力加强高校双创工作力度.建立一个以区域特色、地方特色为中心,区域企业和高校相结合的新模式,具体思路如图1.

2.3 紧密布置三全文化活动,稳定人才意识行为

现阶段,我国地方本科高校专业级、学院级品牌活动、学校级综合赛事、地方级经营培训等各种各样的双创活动在陆续开展的过程中效果良好.然而,从意识形态层面审视此类活动仍然存在较多缺陷,难以让学生充分感受我国优秀文化和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双、双创文化.地方高校在双创实践教育的期间,可以吸引政府部门的介入,让具有较高思想觉悟、政治觉悟的中共党员参与其中,起到监督指导作用,使高校学生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思潮与马克思主义永恒思想博弈的过程中,屏蔽前者的负面因素,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思想上的话语权和引领力,如摒弃拜金主义、腐朽思想等,在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和国家、人民、中国共产党统一起来.

2.4 健全双层保障机制,提升人才发展质量基准

现阶段,我国高校对双创教育支撑保障服务不断向更加完善发展,然而我们仍然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的一些缺点和不足.其一,高校需要强化学生的心理服务保障建设,对双创大学生设置标准化、科学化心理辅导课程,给予学生一个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良好信条,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等社会心态,高校双创实践教育还需要一个健全的跟踪保障系统,制定完善的创新创业培养目标和相关制度、政策,鼓励大学生将所学专业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并对学生的学习实践进行全程跟踪,不断修正培训目标和教育体系.其次,建立完善的指导服务体系,以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平台,建立创业导师库,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服务,并聘请法律、税务、工商等相关专家定期进校进行政策宣讲和答疑服务,针对创业初期的毕业生进行全程跟踪,确保由于经验匮乏、外部环境风险不确定因素对其造成不可挽回的精神损失、经济损失.第三,构建全学年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体系,开展创业大赛、创业沙龙、创业大讲堂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体验并对双创有更直观的接触和认识.第四,建立评价体系,对高校、企业和政府主导的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进行全程跟踪评价和反馈,对产教研用结合项目、服务地方项目等要不断修正培养方案和教育模式,完善高校、企业、政府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中的“三螺旋”体系,从而进一步完善我校创业教育体系,凸显创业过程的实践性,增强大学生的体验感,全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地方性本科院校的最终目的是为国家出一批批优秀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双创实践教育的重点任务就是开发探索一种造福于社会、致力于個人的多维度、多主体协同育人模式,使劳动生产、社会实践、思想政治等多个方面和高校双创实践教育紧密联系、有机结合,在为学生提供知识保障、技能保障和经验保障的基础上,将双创实践教育的社会价值发挥出最大化功效,继而为将地方本科高校实质性打造成为与社会接轨、与国家政策接轨、与国际发展趋势接轨的核心性、区域性人才培养基地.

参考文献:

〔1〕薛成龙,卢彩晨,李端淼.“十二五”期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回顾与思考——基于《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02):20-28+73.

〔2〕蔡小簪.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6(12):180-184+197.

〔3〕程宝华.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6(02):20-28+73.

〔4〕陈玲,徐晓艳,林杭.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综合实践平台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12):180-184+197.

猜你喜欢

双创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题解教育『三问』
乐山市五通桥区“双创”五通桥在行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