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背景下对武术器械“剑”的改良研究

2019-09-10乔斌马力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改良标准化传统文化

乔斌 马力

摘 要:运用文化学、历史学、标准化等相关理论知识对武术器械(剑)的文化史、纹饰、质量及发展演变现状进行综合研究,揭示了当前武术器械(剑)在标准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剑的改良应结合传统武术文化发展历史背景、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及标准化沿革的趋势:以高科技含量材料为首选;规范统一、精准细致、数字化明确的器械标准;彰显民族文化特色的纹饰打造,同时还应结合剑术比赛项目和运动员本身特点进行规范.改良后的剑不仅利于比赛,更能彰显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弘扬民族精神,构建国家形象.

关键词:传统文化;武术器械;剑;标准化;改良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9)10-0112-04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武术文化属性和特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武术器械是武术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背景的熏染下,一些器械甚至成为武术文化中的代表[1],“剑”是武术器械中的一种,经历了历史演进和时代变迁,其外在形状、使用价值和蕴含意义也随之不断演变[2].

20世纪50年代至今竞技武术的经历了曲折发展历程萌芽、成型、停滞、发展中回归及艺术加剧展等时期,形成了由竞赛制度、运动训练体制和技术体系构成的体系,到90年代竞技武术确立了“高、难、新、美”的发展方向[3].随着标准化学科的兴起,竞技体育项目为发展成为国际赛事而争先提高其标准化水平.2008年北京奥运会,竞技武术以特色项目进行了竞赛,为竞技武术的发展提供机会,竞技武术要走向世界,必须面临革新,武术器械作为典型代表,对其进行标准化,正符合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

本文以武术器械中的“剑”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所具有的文化属性和文化特征进行历史性梳理和现代性解读,理清“剑”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结合当前武术发展的形势,总结现行竞技武术器械(剑)在训练比赛中尤其是材料、形制、纹饰和型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运用标准化学科的理论与技术,进一步提出竞技武术器械(剑)标准化发展的完善设想和改良规划方案,对武术器械(剑)的进一步传承与发展提出新的思路,以期为武术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

1 武术器械(剑)

1.1 武术器械(剑)的文化史

剑是武术器械重要项目之一,历史悠久,出世古远.剑,属双刃短兵,早有“百刃之君”之美称.中国剑器经历几千年的历史,其文化深厚,中国剑术也随之发展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剑术已成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远远超过了技击的领域涵盖了诗、书、画、舞、乐等文虎领域.

据史书记载殷商以前就有剑的踪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剑发展风气较好,像斗剑、佩剑出现与之相应的剑术理论也在这一时期有较快,较好的发展.战国时期,剑在战争中凸显出来,格外重要,成为当时装备军队的重要武器之一.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由于他严厉禁止民间习武,不准民间拥有武器及焚书坑儒的政策的推行,可以说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进行了灭绝性的打击.到了汉朝,青铜剑彻底被铁质兵器所取代,剑的长度也大大增加,汉武帝时,剑的长度超过了一米,剑刃由约两度的弧屈伸成平直,剑锋的夹角由尖锐增大.汉以后制作的铁剑,由于的铁的易腐蚀性,所以不易保存.汉代以后,骑兵大量涌入战场,剑在战场上逐渐被便于砍杀的骑兵武器取代.剑在战场上虽然被刀取代,由于剑的轻便和锋利而传入民间.隋唐时,是中国古代文明辉煌的高峰时期,特别是到唐朝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生产力发达,出现了灿烂的文化,在这一时期,不仅为制造出来优良的剑器,剑术文化也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发展.宋代以后,击剑之风逐渐为剑舞所代替.

总的来说,剑术从春秋、战国到唐宋,经历了三次高峰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各地的武术流派的兴起,拳术逐渐取代了剑术的地位并不断上升,出于各种原因及在当时社会背景深刻的影响下,剑术的地位逐渐下降.

1.2 武术器械(剑)形状研究

在剑的史册里,对剑略有记载始于商代,那是对剑的记载是其形状为柳叶或是呈锐角三角形,剑在古代兵器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一定时期用以区分等级,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所以对于剑的外形的打造,式样,显得格外重要.

早在西周时期,剑的形状大致与柳叶相似,按柳叶的形状打造剑,这个时期制作剑的特点,成扁茎式,没有剑格,腊的形状是在其中间部位稍有凸起,茎和腊区分并不明显.

我国青铜时期出现的较早,最早起源于商朝时期,因而青铜剑的打造也随之早早地出世,青铜剑一般有剑身,茎、格三部分.我国较早青铜剑的外形特点:剑形体打造依据柳叶的形状,双刃,柄直,有很厚实的脊等特点.

从春秋早期,晚期再到战国时期,剑流行的样式有:剑薄腊圆茎短体式,无格斜从扁茎剑及厚格剑,这几种样式都要有自己的特点.

汉朝时期钢铁剑盛行,这时期剑的打造与现代剑式样很相似,剑中间有脊,有刃,有茎、有剑首、有剑鞘以及剑穗等,式样很齐全,现在使用的剑的式样大多与之相似,所以汉代打造剑的样式成为当今使用剑的雏形.

1.3 武术器械(剑)质量研究

中国剑器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据历史记载,夏代已铸造青铜剑,商周时期由于工艺技术水平局限,制作的青铜剑尺寸较短,主要是用于直刺,不利于砍杀.春秋晚期出现了铁剑,1924年高丽乐浪第九号墓出土两柄钢剑,1976年长沙六十五号墓出一柄春秋晚期的钢剑.这是最早的钢剑出土实物.自汉代到宋元时期,几乎没有铁质钢剑实物,因为铁的抗腐蚀性与青铜比相差太远.战国时期军队用剑是主流,促进造剑技术的发展,此时青铜剑得到大力发展,后期由于受青铜材料的限制及战争对器械提出新的要求从而推动铁剑技术的发展,当时造铁剑技术包含:锻打、层叠及通过淬火技术提升剑的质地厚度.

西汉时期,铁剑最终取代了青铜剑.至东汉时期,随着环首铁刀在骑兵中的普遍使用,到三国时期,刀取代剑的地位,成为作战的主要武器.

唐朝是我国社会发展鼎盛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各方面都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顶峰时期,这一时期剑文化突出发展,手工业发达为剑器打造提供了优良的技术,制造出了优良的剑器,由于铁器的腐蚀性,很少有实物保存下来.

1.4 武术器械(剑)纹饰研究

早在商代时期,青铜冶炼业较发达,古人吸取刀,戈等工具的尖的特點,制作出了扁长刃、尖合体的标枪,然后在其尾部铸上牛、鹿、蛇、羊等动物装饰品,这有可能是古剑(匕首式短剑)的形成过程[4].

古代青铜剑制作其中一重要作用,就是配饰,剑的外形制作是一个人身份地位的象征,在商末西周时期,作战的形式主要以车站为主,此时剑剑在战场并未很好体现,大多起着配饰作用剑,依然成为贵族阶级象征.到春秋战国时期,剑重新进入战场,逐渐成为实战兵器,但仍为贵族阶级的身份标志[5].古代由于剑的特殊作用,剑的打造过程中,特别注意表面技术的处理,人们利用有限的技术的制造外观华丽,质地精良的剑.特别是青铜剑的制作,十分精细,在对剑的表面处理过程中采用镶嵌、贴金、鎏金、银、镀锡等技术对剑的表面进行加工,古代人类懂得在剑身加一些玻璃,绿松石等通过镶嵌的技术使得剑的表面美观大方,不仅如此,在剑的表面贴金,将金先打造成想要的形状然后用槌细敲打的方式与剑紧贴在一起,这样制作出来的剑色艳泽丽,很是漂亮.到隋唐时期的佩剑已经成为区分身份地位的重要标志.

2 武术器械(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武术器械(剑)比赛规定陈旧,标准亟须更新

在现行武术比赛规则中,早期1959年版本的竞赛规则中仅在器械长度上做了一些限定.到1979年的规则在原先基础上一些修订,主要对器械标准进一步完善,如武术器械质地上规定选用由钢和腊杆材质.90年代规则的修订逐步走向规范化与科学化,如对刀与剑在硬度上的规定以及测量剑身硬度的标准作了规定.器械的标准虽然在不断更新与完善,但是距离武术国际化、标准化的进程与要求相差甚远,还需迅速做出调整与改变,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进入新时期,武术器械规定依旧没有很大的、精确的改变,有些技术指标严重落后于当前的生产力水平与科技发展步伐,甚至出现了在现行武术比赛中用剑自唐以后,中国剑器的形式基本上固定下来,基本承袭旧制.只是剑身变薄,没有太大的变化[6].

2.2 武术器械(剑)规格型号、标准尺度不统一,缺失数字化指标

当前竞技武术比赛激烈程度日益剧增,发展迅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缺陷与不足,对武术器械(剑)的规定还停留在早期制定标准,现有的《国际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对一些武术器械做了笼统宽泛的规定,具体指标不够全面具体,也缺乏准确性,对于武术器械描绘中在的长度、宽度、重量没有限制,没有数字化指标与规定[7].

比赛中武术器械本身标准,大小、重量、尺度不统一直接影响比赛的质量与效果.运动员的身高、体重、胖瘦体质不一而选用统一规格的剑器进行比赛,势必会直接影响到竞技武术比赛的公平、公正.在当今竞科技发展与竞技武术发展的趋势中,只有精准、规范、科学统一的尺度才能适应武术发展,走向世界.

2.3 剑术器械质量弯曲变形、没有遵循优化、科学性原则、不利于比赛与训练

当前,国际大型比赛运动技术的革新,创新优质器械与标准,如“鲨鱼皮”游泳服,胶粒乒乓球拍等等出现大大提升运动成绩.然而,目前比赛所用器械在质地上、科技含量上有待考究,在竞技武术比赛使用的器械还出现器械变形、折断等多种问题的局面,改革传统材料,以质量求生存,以标准谋发展,推进使用高新技术材料制定武术器械势在必行,也是推进竞技武术标准化、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2.4 现行武术器械(剑)纹饰标准混乱、缺乏文化内涵

武术文化深邃,武术器械(剑)的发展过程中蕴含文化精髓,武术器械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主要围绕传承武术技艺和散播武术文化两条主线,武术器械艺术品可以形象地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和内涵,构建国家形象[8].但是在现行武术器械比赛中、只注重剑术比赛套路内容,而忽视对剑本身设计与打造.武术器械(剑)纹饰标准尚不统一、混乱、纹饰设计上随意、不能很好展现与传承传统文化内涵.

因此,武术要走向世界,对武术器械(剑)纹饰进行规范,十分必要,有利于提升武术比赛的观赏性、艺术性,更是承载着弘扬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使命.

3 武术器械(剑)改良优化措施

剑术比赛是现代武术套路中重要的比赛、表演项目之一.剑的主要击法以劈、砍、崩、撩、格、洗、扫等为主,剑术的典型特点是飘逸、敏捷、轻快,常有“剑走美式”“剑如飞风”的特点.剑在演练中的姿势十分矫健优美,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因此,在对剑进行改良时应当结合标准化发展的趋势对其从:材质、质地、外形及考虑到剑术运动及运动员本身特点进行综合考虑.注重搭配和谐,既要从外在体现新时代高科技含量、又要从内在突出武术传统文化精髓.

3.1 武术器械(剑)材质遵循优化、科学、精良原则

基于剑术的特点剑身自重下垂,剑身不得弯曲以免影响比赛或表演效果,传统制作材料一般采用不易生锈,易保养的不锈钢打造.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武术发展态势,亟须革新传统材料,寻求高新技术、质地精良的材料.在对剑的材质选用上遵循科学优化原则,需考虑几个因素:不易变形、轻便利于比赛发挥、安全适用、储藏价值等;建议材质可采用现代高科技合金材料制作,其材质特点与要求相符合.

剑身材质:选用不锈钢或用花纹钢而剑身里面的材料铁质,剑护手部分材质为铜制.剑鞘材质选择花梨木或檀木,花梨木特点,美观,实用性强,具有储藏价值.剑在剑柄上配有剑穗,有长短之分,常用丝等材料制成,可增其观赏性.在实战中如果很好的利用剑穂的功能,也可有助比赛的胜利,如剑穂起到扰乱对方视线,可缠绕对方兵器、抓住剑穗把剑飞出去使用.

3.2 武术器械(剑)纹饰打造和谐统一、彰显文化特色、利于观赏,利于文化传承

武术器械文化的打造有特殊的内涵与价值,因此,在剑的纹饰上就要既体现传统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满足现代工艺的审美要求及现实价值意义,以往比赛用在剑鞘打造上比较单一,无论颜色还是纹饰装饰上都很逊色,只是注重了竞技比赛的结果,只在剑身的材质,重量上下功夫,而忽视了武术本身具有的深厚文化内涵.因此,在对剑的打造上关注其带来的比赛效益的同时,多注重一些纹饰的装饰,使其打造的剑更具文化内涵同时更能展现永久的收藏的价值.

3.2.1 在剑鞘上:男子剑可以选用古铜以“梅兰菊竹”为主体雕刻而成,关于梅兰竹菊是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为背景的,用其制作男子剑寓意深刻,在打造此剑图案,颜色不以实物本身亮丽的色彩,以黑色灰色为主色调,更能体现出此图案本身寓意深刻内涵.

女子剑,在剑鞘上采用浮雕式,以牡丹花纹为主,牡丹寓意深刻,高贵,气质典雅,又可喻意祖国的繁荣昌盛,花中之王,民族的团结象征.牡丹歷史渊源繁于大唐盛世是我国花当之无愧.牡丹在此深刻文化背景下打造女子用剑,不仅能展现出女子舞剑的气质,也能更好地展示深厚的文化,因此女子刻成牡丹富贵剑.

3.2.2 在剑穂:基于男子剑“梅兰菊竹”的主体色彩时黑灰色,因此剑穗颜色与其相呼应用黑灰色,改变以往传统的红黄色的主调.女子剑因选用牡丹,其色彩选用中国传统的红色,与剑的主体花纹相配,剑穗面料统一采用丝绸,丝绸文化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寓意深刻.

3.3 武术器械(剑)纹饰依照段位制打造突出剑术特点、剑术等级

另外为了区分等级,可在剑柄处配有龙虎鹰等图案来体现运动员不同的等级.在武术器械纹饰设置的时候可以结合段位制等级标准,入段、初段、中段、高段.在男女比赛时配以固定的纹饰,剑穂配以不同的颜色,区分等级,即便业余人士也能判断出的赛事的等级水平.更利于剑术比赛的规范化、标准化.

3.4 武术器械(剑)规格统一化、精准细致化、数字化

现行武术器械(剑)的比赛标准及规格要求比较笼统与陈旧,如对剑的质地软硬度标准与刀的要求一样,剑身自重下垂,不弯曲;长度是根据个人身高定的,一般手握剑柄,剑尖向上,手臂自然下垂,剑尖达到耳朵即可.仅此而已,尚不够精确、精准细致到参与比赛运动员的个人.因此,剑的规格可以在现行规则的基础上进行规范:一是可以按剑术比赛项目分类对剑的规格进行统一规定,不同类别的比赛采用选用不同剑;二是细致综合考虑多种情况,如运动员的、年龄、性别、身体形态(身高、体重);三是对每一项规定用明确具体及准确的数字进行规定.规范、精准的规定、更加利于比赛的公平、公正.也是促进武术前进的有效动力、也是推进武术国际化、标准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4 结语

武术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文化瑰宝.武术器械(剑)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对剑的改良更是时代的需求、社会发展的需求,文化传承发展的需求.武术器械(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要注重传承其“形”,更要注重其“意”的体现,对剑的改良应结合武术传统文化内涵的在材质、用途、文化内涵、规范标准上进行革新,打造符合时代气息的器械.武术器械的规范化、标准化,利于加快武术现代化步伐、进一步推升武术标准化、国际化力度进程,有助于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繁荣大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秋菊,曹建风,孙稷禹.中国武术器与技的文化现象解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4,33(2):131.

〔2〕李斌.文化学视域下武术器械文化特征解读——以“剑”为例[J].中华武术·研究2018,7(1):32.

〔3〕王晓娜,竞技武术套路剑术项目训练方法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6.1.

〔4〕林小美.武术套路运动员标准剑器的选择与使用[J].浙江体育科学,2009(6).

〔5〕郑利平.中国古代青铜剑的技术分析[J].金属世界,2008(2):60-63.

〔6〕张震宇.竞技武术比赛器械标准化研究——以刀、枪、棍、剑为重点[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3.18.

〔7〕张震余,郭玉成.竞技武术比赛器械标准化研究——以刀、枪、棍、剑为重点[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3:30(4):439-443.

〔8〕王培含,刘思.武术器械多元化发展在武术传播中的价值研究[J].中华武术·研究,2015,4(2):45-46.

猜你喜欢

改良标准化传统文化
国家标准委与非洲标准化组织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团体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指南
“一带一路”离不开标准化人才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
改良经腹横切口输卵管结扎术1260例临床观察与探讨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