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容分析法的电影配音提高小学高年段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研究的价值分析
2019-09-10梁苑文
梁苑文
【摘要】本文以小课题“欣赏英语电影,提高小学高年段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研究”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法对此小课题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深入分析。同时,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教师应该提高理论学习水平,深入科研,引领小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英语电影欣赏;英语听说能力;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研究对象的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深入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研究方法。“小课题研究源于一线中小学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以及对教育实践困惑的追问,是教师在短时期内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中心,而积极主动进行实践改进的一种课题研究方式。”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化,小课题研究为课堂教学带来崭新的教学研究的同时,也给带来困惑和挑战,逐渐出现了一些瓶颈性问题有待解决。以下就笔者的小课题《欣赏英语电影,提高小学高年段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研究》进行内容分析。
一、建立分析目标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共学了16年的英语,能读会写,甚至英语卷面成绩很棒,但在实际生活中,与外国人沟通交流时却只能说两三句英语口语。这就是所谓的“哑巴英语”。
学生只会背英语单词,注重卷面的语法知识,却没有一个实际运用的环境,而且中西文化有差异,学生不了解外国的文化背景。
本文的分析目标为我校的小学生。在我校的英语课堂上,低年级学生听不懂英语课堂用语或老师的问题,而且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性造成了一些不良习惯:爱搞小动作,不举手就随便讲话,或者站起来举手、边举边大声喊“老师,请我……”,站起来却没想好问题的答案。而中高年级学生出现的情况是,虽然已经掌握一定的单词量和语法,但不会综合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英语口语表达的正确性、流利性有所欠缺,所以,当老师用英语提问时,部分学生低头不语,只有个别学生乐于举手回答,甚至有小部分学生在低声讲话,不关注同学的发言。
二、确定分析单位
本文的分析单位为我校中高年级的学生。为什么中高年级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会听会说英语,但却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与老师、同学用英语交流呢?是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吗?经过与学生交谈、了解,发现主要是他们在听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上存在以下问题:
1.词汇储备量不足, 难以用英语表达心中所想。
2.自信心不足。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的学生不敢回答问题,害怕不标准的英语发音或回答错误会被其他同学取笑,鼓不起说英语的勇气。因此,他们即便在心中已回答多遍,但在课堂上不敢发言, 表现得很害羞, 回答问题的声音很小,有的干脆不开口。
3.英语的氛围不足,除了英语课堂上的40分钟外,没有什么机会使用英语。
4.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不足,学生不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习俗和用语惯例方面的知识。在与人交流时不会使用地道的英语或询问了一些禁忌问题, 因此不敢开口。
5.使用英语的兴趣不足,有一定的英语表达能力但不想开口说英语。
为了更好地提高高年段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结合我校的《小学校本选修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课题,以“选修课程”为突破口进行研究。 我校开展的选修课程包括了低年级和中高年级的课程,周一下午是低年级选修课程专场,周二下午是中高年级选修课程专场。学生们在学期初通过网上选课,选出自己喜爱的课程进行选修,每个学期可以更换一次课程。
英语电影欣赏选修班的课程设置是选择学生们爱看的英语电影片段欣赏后再配音。选修班的学生配置由五六年级的24个学生组成,含每个常规教学班2—3个学生。学生成员不固定,每个学期都会有不同的学生。虽然学员不固定,但学员们都爱看原汁原味的英语动画电影。
电影配音教学,把学生爱看的英语电影片段剪辑出来配音并编成教材,开拓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眼界,电影场面的直观性、语言的清晰性和背景的真实性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里自觉、自主地学习地道的英语。身临其境,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学习空间,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学生的认可和青睐。
三、设计分析维度
根据中高年级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发放“学生调查问卷”和“学前口语测试卷”。“学生调查问卷”所设计的问题围绕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对电影的兴趣程度和电影类型的偏好。为更清晰地了解学生所想,增加了个性化的开放式问题。为了更好地检测学生现有的口语水平,“学前口语测试卷”选取了《音乐之声》片段,检测学生语音语调是否准确,朗读句子是否流利,能否根据意群断句,学生自我感觉是否满意。(附:“学生调查问卷”和“学前口语测试卷”)
四、量化分析材料
本次调查共获得有效答卷24份,每位学生对答卷上所有题全部作答,调查结果如下:
经常看电影的学生约占35%。看电影约占英语学习时间的5%-20%。学生通过课外看英语电影,听英文歌与看英语绘本拓展英语课外知识。看英语电影对扩充词汇量的帮助最大,大大提高了英语水平。科幻类的英语电影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学生希望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看电影学英语的活动,也乐于为电影片段配音。学生认为通过电影配音,学以致用,能更好地把语言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语音训练是学生配音成功的必备环节。学生的口语测试为朗读《音乐之声》片段,以“Try again,OK,Good,Great”四个维度考查现有口语水平。在语音的评价方面,学生不能准确分辨某些单词的发音与重音;关于语调,部分学生朗读时未能根据电影情景的需要而抑扬顿挫、高低起伏明显;在句子朗读的流畅度方面,划分意群断句仍是难点,很少能赋予感情流畅地朗读对白。由此可见,学生现有的口语水平有待提高。
五、评判记录
通过后测检验显示,在参与本课程的学习后,100%的学生在课堂上敢于用英语与老师、同学交流,学习英语的畏难情绪有所下降,学习英语的热情明显有所提高。学生通过观看电影片段,打通耳朵,体验地道的英语发音,多次模仿电影主角的语音语调,增加了学习英语的趣味性和有效性,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经过课程的训练以后,在语音的评价方面,85%的学生能仔细聆听、正确地辨认和区分不同语音,对单词的发音与重音能初步分辨准确;关于语调,90%的学生能在朗读时做到通过电影角色的神情、动作、语气模仿,根据情景的需要而抑扬顿挫、高低起伏;在句子朗读的流畅度方面,88%的学生逐渐掌握如何划分意群断句的技巧,能较流畅地朗读对白。由此可见,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在经过选修课程训练以后有所提高。
六、分析推论
在口语学习过程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经过领会接收阶段、使用加工阶段和创造运用阶段。现正处于领会接受阶段。如,汇报电影配音片段的对白,是对学生听力水平的检测,听电影片段的过程除了受到学生的词汇量和语法的影响,还受到学生的心里状态和情绪波动的影响。因此,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不仅要在语言技能上下功夫,还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情绪调控能力。老师把电影对白写在黑板上,学生模仿电影中的语音语调,齐读电影对白,学生说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模仿单词、句子、段落直至篇章的语音语调,对提高口语表达的准确性非常重要。第三次播放电影片段,先逐句播放,并利用手势、提升音调、在黑板上标识等方法让学生逐句模仿语音语调,学生小组排练电影片段。要求学生仔细聆听反复练习,领略精髓反复模仿,尽量达到接近原版的配音水平。第四次播放电影片段,学生要跟上电影人物的语音语速语调说出片段对白,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语用能力。学生再次排练,并表演片段。最后播无声片段,让学生配音,要求学生发音正确、语调运用到位,而且台词情感的表达要能够展示人物心理。此时,最能体现口语学习过程中的使用加工阶段和创造运用阶段。
研究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思考、不断修改完善的过程。在遇到研究的瓶颈时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分析情况,结合实际再研究。
1.循序渐进,提升学生复述和模仿能力
在实际操作时,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如,学生比较难揣摩人物的心理,难模仿出电影人物的语音语调。在排练时学生只能毫无感情地把句子读一遍。另外,在播放无声片段时,基础薄弱的学生跟不上影片里人物的语速,需要时间消化。甚至有的学生为了把对白说完,毫无语音语调地快速说出对白。相信只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研讨配音技巧、模仿练习,就会有所改进。
2.与时俱进,教师开发新的课程资源
英语电影与教育密不可分,英语原版电影片段的筛选是本次课题研究的关键。如何不断地更新本研究的教程,与时俱进?怎样才能把电影和生活联系起来?在英语电影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兼顾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不仅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相应的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也要得到同步发展。这需要教师具有对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多关注新电影,特别是具有英语文化背景的电影,将是下一阶段更深入研究的问题。
3.运用习得语言,希望能学以致用
由于时间和课程的局限,现在还停留在复述和模仿,应该可以把习得的语言运用到编排各种节目中,如学生熟悉的圣诞节,中国的传统节日,达到学以致用,当然这是本课题衍生出来的,对学生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费伦猛.小课题“小”在哪里——中小学教师小课题研究的典型特征剖析[J].課程教学研究,2013(8): 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