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梯度作文教学切点初探
2019-09-10刘婷
刘婷
教师在作文执教时,需要引入梯度作文教学机制,但对梯度作文教学存在不同理解。教师对作文教学进行由浅入深地设计,引导学生逐渐进入习作境界,这又是一种理解。小学生作文基础普遍较低,如果只是一味强调学生学力基础,无疑是不科学的。教师需要从习作教学渐进性方向做出一些探索,将学生逐渐引入习作境界,这无疑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一、创设习作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直观思维比较敏感,教师在习作教学中,不妨利用多种展示机会,引导学生展开作文思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师生动讲述、范文诵读、媒体展示、故事导入、名言启迪、情境介绍、实物展示等,都可以给学生带来心理触动,让学生自然进入习作思考中。如果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直观习作情境,让学生自然展开学习互动,其习作思维会顺利启动,学生受到了外界因素的诱导,也会产生习作的冲动。
教师在教辅手段选择应用时,需要做好充分的学情调查,以便给学生提供最为适合的背景设计。如教学部编小学语文第九册《习作:缩写故事》,教师在课堂之初,先展开课堂征询活动:你们平时都喜欢看什么样的故事内容呢?学生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有说喜欢神话故事的,也有说喜欢穿越内容的,还有说喜欢武打情节的。教师打开多媒体: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好多故事,我们现在就来选一个故事,先看这些动画故事,然后咱们来讲述这个故事,最后还要将这个故事写下来。教师让学生挑选故事内容,并给出具体观看要求。学生观看故事的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要记住主要情节。因为是学生自己选择的故事,大家都看得特别认真,而且在课堂讲述故事、缩写故事时,其进展都特别顺利。教师为学生投放动画故事,让学生自由挑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教学调度效果显著。学生能够顺利进入习作环节,与教师教学情境布设有直接关系。
二、展开习作审题,鼓励学生构思设计
学生有作文审题的意识,但往往没有审题的方法,导致作文陷入困境之中。教师在作文审题指导时,需要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传授学得会的方法,这样才能赢得习作教学主动权。首先,对作文题目进行解读,找出关键词,发掘习作基本内容,以及目标方向,给学生以明确引导,让学生找到思维的着力点;其次,对作文进行整体规划引导,学生习作操作常常会跟着感覺走,导致许多问题的出现,教师不妨让学生设计习作计划,列出作文提纲;最后,小组集体讨论作文方案,让学生主动讲述习作计划,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这样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习作启迪,矫正习作方向。
展开习作审题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自然进入构思设计环节,先形成习作框架,才能确保习作的顺利推进。如《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教师先引导学生展开互动讨论:介绍一种事物,首先要选择最为熟悉的事物,在介绍时,需要抓住事物的突出特点,还要梳理介绍的路线,形成完整的介绍框架。学生开始独立思考,搜寻要介绍的对象。教师建议学生将自己的介绍方案在小组内展示出来,让其他同学提出改进意见,为习作顺利展开作好铺垫。学生选定好介绍事物之后,对事物突出特点和介绍方法逐一展开梳理,自然形成了介绍方案。
很显然,学生之所以能够顺利进入习作环节,是因为教师引导设计习作方案有直接关系。学生习作大多没有全面规划的意识,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自行设计操作方案,还要在集体讨论中展示方案,让学生获得更多修正的机会,确保习作顺利推进。
三、强化习作训练,激活学生发散思维
习作进入书写操作阶段时,教师要注意给出必要的提示,让学生启动创新思维,展示作文个性观点,在不断地创新实践中形成习作基础学力。学生习作训练不能只靠作文课的有限时间,教师需要有拓展意识,让学生利用更多机会展开习作操作,为学生布设适当的课外习作任务,无疑能够获得强化训练的效果。在任务筛选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习作兴趣取向,给学生准备更多喜闻乐见的习作内容,用崭新的习作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训练机会。
学生习作中随时可能出现一些问题,教师需要及时跟进,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如《习作:我想对您说》,学生拿到这个习作题目后,都会选择父母或者老师作为诉说对象,而诉说的内容也大多是关于学习方面的事情,还有学生会设计不同意见冲突之类的事情。教师面对学生带有诉苦倾向的作文观点,给出了具体的操作建议:孩子和父母,学生和老师,大多会围绕学习成绩产生意识冲突,如果大家都来说这个事情,就会出现千篇一律的情况。为什么不能拓宽视野,说说其他大家关心的事情呢?学生根据教师提示,很快就调整了写作方向,从其他角度展开了思维切入,习作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
教师一个提示,给学生习作提供更多展开方向,这无疑是最为及时的提醒,让学生快速醒悟过来,自觉调整写作思维。强化学生习作训练,教师需要有战略眼界,引导学生从多重视角展开习作思考,自然能够获得脱胎换骨的变化。
四、创新习作评改,形塑学生表达能力
习作完成后,教师需要对作文评价制度展开创新探索,常规教学中,教师会采用抽查的形式批改学生作文,而且是脱离学习情境的评价,这对学生来说没有什么实际触动。很多教师喜欢组织学生展开互评活动,这是具有创新意味的教学方式,但教师引导跟不上,也让互评活动变得无序和低效。因此,教师需要有创新实践意识,对作文评改机制展开创新实践,以深度发掘学生习作潜质。
教师组织学生评改习作,需要给出具体的方法指导,唯有充分激活学生习作思维,这样的评价才有现实意义。如《习作:推荐一本书》,学生对这样的习作任务比较熟悉,也能够将自己喜欢的书籍推荐给大家,并将书籍中的精彩内容做重点展示。教师在组织学生对习作展开集体评改时,给学生提出了特别的要求:认真阅读习作,展开深度发掘性分析,找出习作存在的优点,分条分类罗列出来,看谁能够找到更多优点。学生听说要单纯梳理习作的优点,便展开针对性阅读和评价,教师巡视学生评改情况,并随时给出点评。当学生拿到满是优点的评语时,都会进行详细对照性阅读,反复琢磨这些优点的存在。
教师让学生在习作评改中只找优点不提缺点,这是一种鼓励性评价的特殊应用。之所以要让学生深度发掘习作优点,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习作才是好的,如何才能将更多优点都展现出来。学生在寻找优点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我教育,自觉进行自我观照反思,对习作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梯度作文教学切点探寻,符合学生作文学习规律诉求,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价值,教师要通过创设习作情境、展开习作审题、强化习作训练、创新习作评改等手段,对学生展开习作教学引导,让学生顺利进入习作思维状态之中,并自然形成习作学力基础,在不断历练中提高习作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2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