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如何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措施探索

2019-09-10李元正

理论与创新 2019年11期
关键词:董事会内部控制体系

李元正

【摘 要】本文首先从我国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现状出发,对比国内外内部控制现状,提出完善提升我国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五大措施,以期对现阶段企业内部控制提供借鉴

【关键词】内部控制;措施;体系;董事会

引言

对于我国目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本文有针对性地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各种情况进行了分析及研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措施,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助于企业时刻注意因为会计内部控制不完善带来的损失,使企业健康顺利的发展。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为了保护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保证经济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及控制好经济活动,通过内部分工而产生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并将其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

1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我国目前尚未建立专门针对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在我国的内部控制法规中,几乎所有的内部控制法规都同时适用于企业、事业单位及非盈利组织,专门对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进行规范的内部控制法规少之又少。以目前在我国影响最大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为例,虽然对企业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但是按照财政部的要求,这一规范的适用范围是所有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法规适用的宽泛性必然会带来针对性的不足及约束力的下降。1999年证监会颁布的《关于上市公司做好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等有关事项的通知》虽然是专门针对上市公司而颁布的,但是内容仅局限于上市公司计提与核销资产减值准备这一方面。专门针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不建立,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立就要受到限制。

鉴于目前内部控制规范中专门针对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很少,而企业内部控制薄弱或者失效造成的影响又是巨大的,有必要针对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作出内部控制及其评价方面的规范。同时,在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中,应该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企业关于内部控制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西方发达国家的内部控制目标大多数向管理和控制风险方面靠拢。如 2003 年 7 月,COSO 委员会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文稿,总结了 COSO 报告 10 年来的成果,将内部控制纳入风险管理,视为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考虑了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性,为内部控制设置了四大目标: 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遵循目标,并认为企业风险管理由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映、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八大要素组成。除了将控制环境进一步明确为内部环境外,新增的目标制定、事项识别和风险反映这三要素则更加突出地体现了内部控制在战略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趋势。因此,我国在制定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时,要全面考虑我国企业的具体情况和国外先进经验的吸收,争取制定出全面、有效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以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建设

我国至今尚未提出类似 COSO 报告那样受到广泛认可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即使在已制定和出台的内部控制规范中,这方面的内容也尚未作为主要部分予以重视。政府监管部门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没有对管理层如何进行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评价提供实质性指导,从而造成不同公司的管理层在进行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评价标准的不统一也降低了最终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以及评价结果的可比性。我国应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的建设,使企业或相关部门在评价其内部控制体系时有章可循。建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是一项涉及企业方方面面的综合性管理活动,这就需要我国的财政部、证监會、审计署等部门加强联系,协调管理,尽快制定出适合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

3确立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中的核心地位

作为联系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纽带,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起着主导地位。董事会接受股东大会的委托对内管理公司事务,对外代表公司同第三者进行交易活动,对业务执行起决策作用。总经理由董事会委任,具体负责公司经营管理的日常工作。内部控制从制定、完善到贯彻实施等,董事会都起着决定作用。我国的董事会存在诸多问题,这对改善内部控制环境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应积极加强董事会的建设,确立董事会在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地位。从我国公司治理的实践来看,要使董事会能够独立自主地发挥其在内部控制中的核心作用,首先必须杜绝董事会成员与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交叉任职,尤其是董事长和总经理不能由同一人兼任,董事会和高层管理人员不重叠。其次根据企业特点建立董事会决策与监管的支持机构。实践证明,董事会承担的巨大责任是为数不多的若干名董事会成员所无法完成的。有些企业的董事会对重大事项作出决议和方案基本上属于走过场,无法摆脱“内部人控制的弊病,原因就在于董事会没有相应的支持机构,使董事会不具备决策和监管所需要的精力和能力。目前,许多上市公司都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并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了提名委员会、投资发展委员会、薪酬委员会等董事会的下设机构,不但完善了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而且也从根本上保证了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

4加强监事会的监控职能

监事会是代表股东大会对董事会及其成员、经营管理机构及其成员进行监督,以确保股东的利益与公司的长远发展的权力机构。目前,我国企业监事会监控职能较弱,独立性差。因此,要采取措施,加强监事会的监控职能,增强监事会的独立性。同时应赋予监事会更大的监督权力,加强对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行为和活动的制约作用,提高监事会的监控力度。

5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非常重要。通过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是决定其他控制要素能否发挥作用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立辉,皮飞峰,等.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 战略的观点[M].北京: 中国税务出版社,2006.

[2]程新生.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互动关系研究[J]. 会计研究,2018,(4) .

[3]杨晶晶.基建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改进措施[J].管理观察.2015

[4]刘颖.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内部控制研究——基于建设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J].现代商业.2014

猜你喜欢

董事会内部控制体系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董事会规范高效运作需“闯三关”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