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流通 扩大消费
2019-09-10润东
润东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在当前外部经济环境总体趋紧、国内经济存在下行压力的情势下,注重国内消费市场,推动流通创新发展,优化消费环境,促进商业繁荣,激发国内消费潜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
流通消费领域存在短板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流通扩大消费。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取得良好成效,国内市场保持平稳运行。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消费市场稳中有升,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1%。
总体而言,我国是一个有着近14亿人口的超级市场。在中国,数以亿计的“购物车”拉动着经济增长的“基本盘”。中国市场回旋余地大,商家总能找到市场消费的热土,这就是中国市场的魅力。过去大部分GDP的增长来自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占了很大份额,而现在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这是巨大的区别。
不过,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当前流通消费领域仍存在一些瓶颈和短板。
传统流通企业创新转型有待加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从事商品批发、商品零售或者批发零售兼营的企业,称为商品流通企业。目前我国传统流通企业大多还固守于陈旧的“坐地行商”的销售模式,坐等顾客上门,缺少走出去的动力。而忽视互联网对流通市场的冲击,又流失了大量线上的销售商机。
商品和生活服务有效供给不足。虽说这几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火如荼,但仍有一些供给不足现象,尤其是生活服务有效供给不足。由于重点领域消费市场还不能有效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使“愿消费”打折。比如我国已进入老年社会,银发浪潮到来,生产厂家却忽视巨大的老年市场,直接为老年生活服务的商品无论是用途还是款式都很滞后。一个很简单的事例,就是智能手机还没有完全兼顾到老年的消费习惯,亟待开发适合老年人需求的程序简洁的智能手机。
消费环境需进一步优化。虽然这么多年来,市场监管部门加大了市场监管力度,打击伪劣假冒等不法经营行为成效显著,但消费环境仍有阴暗的地方。特别在信息时代的新形势下,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等违法手段变幻莫测,让消费者心有余悸。由于信用体系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还未能完全有效发挥作用,使“敢消费”徘徊犹疑。
城乡消费潜力尚需挖掘。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消费潜力正在蓬勃发展,但缺乏引导和挖掘。尤其是农村消费市场,商家的眼光估计不足。在过去,农民消费只是为了满足温饱的需求,一般就是添置几件新衣裳,而如今随着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农民也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前卫的农村消费者开始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消费。农民舞蹈队、农民旅游团的兴起,更是给农村居民购买力壮威。这些潜藏的购买力和消费需求亟待商家开发。
疏畅流通环节 提振消费信心
在商品市场中,流通和消费的关系最为密切也最为活跃。一方面,消费是流通的目的,是流通活动的终端,同时也是流通的动力;另一方面,流通制约着消费,对消费具有导向、促进和保障作用。
此次国办的《意见》提出了20条政策性规定,每一条都切中时弊,对策性强。而梳理發现,概括起来,在以下几个方向呈现亮点。
一是加快释放消费潜力。《意见》对消费的提振从城市到乡村、从白天到夜晚,可谓全方位延展、全时空拓宽、多渠道畅通,千方百计挖掘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发展。
《意见》指出,改造提升商业步行街,加快连锁便利店发展,优化社区便民服务设施。《意见》明确,鼓励主要商圈和特色商业街与文化、旅游、休闲等紧密结合,适当延长营业时间,开设深夜营业专区、24小时便利店和“深夜食堂”等特色餐饮街区。《意见》提出,鼓励具备条件的流通企业回收消费者淘汰的废旧电子电器产品,折价置换超高清电视、节能冰箱、洗衣机、空调、智能手机等绿色、节能、智能电子电器产品,扩大绿色智能消费。此外,《意见》强调,顺应商业变革和消费升级趋势,鼓励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商旅文体等产业跨界融合,形成更多流通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一系列政策中,拓展夜间消费是适应市场、满足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夜生活”的需求,很有见地。通过拓展消费渠道,提振消费信心,扩大消费需求,对于经济稳增长是立竿见影的政策通道。
二是拓展出口产品内销渠道和满足优质国外商品消费需求。《意见》指出,推动扩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引导出口企业打造自有品牌,拓展内销市场网络。在综合保税区积极推广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落实允许综合保税区内加工制造企业承接境内区外委托加工业务的政策。《意见》提出,允许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立保税展示交易平台。统筹考虑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发展特点和趋势,扩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范围,顺应商品消费升级趋势,抓紧调整扩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
近年来出现购买力外流的现象,一方面是国内居民对高品质、高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旺盛,国内市场暂时无法满足居民需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对国内产品和服务信心不足的问题。《意见》从内外两个方面力求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目的就是为了让消费者将消费行为在国内完成,实现消费本土化,“肥水不外流”。
三是协同财政金融保障。《意见》对财政和金融的协同作用作出浓笔重彩的部署。《意见》明确,统筹用好中央财政服务业发展资金等现有专项资金或政策,补齐流通领域短板。各地可因地制宜,加强对创新发展流通、促进扩大消费的财政支持。《意见》强调,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推动专业化消费金融组织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对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智能家居、节水器具等绿色智能产品提供信贷支持,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
从政策指向,我们可以看出,财政主要是对流通企业的保障,补齐流通领域的短板;金融则是对消费购买力的支撑,在参与消费保障中“以钱生钱”。财政金融联手,使流通和消费密切对接。一个可喜的现象是,在监管支持下,商业银行还可通过设立消费信贷专营机构、消费信贷专业支行等,提升对促消费、扩内需的支持和服务力度。
尚需各方通力协作
此次《意见》将20条政策目标责任分解到有关部门,几乎涉及到国务院所属各部门,“指名道姓”,目的是加强责任意识。其中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专管的要守土有责。其实发展流通、扩大消费是许多部门的职责之一,就拿文化和旅游部来说,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文化旅游创新流通促消费方面有很多功课要做。比如经营性公园,如何通过政策引导,调动公园经营者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文化旅游的消费卖点,很有文章可做。比如眼下电影《哪吒》热播,其IP衍生物却奇缺,这就是缺少市场预见性。再比如眼下一些政策还在限制消费,比如电动车,好多城市的一些道路对电动车限行,却不知一定程度上也遏制了电动车市场购买力。
综合管理的要齐心协力。有的流通消费领域需要多部门齐抓共管,这其中就容易出现一些推诿扯皮现象,多管的最后,就是有利可图的大家争先恐后,无利可图的大家相互推让,结果就产生流通消费的“堰塞湖”。因此,综合管理的一定要明确牵头人,协管的一定要悉数到场。
地方保护主义籓篱要拆除。以开放汽车市场为例,《意见》明确,释放汽车消费潜力。这要求不要囿于本地区的利益。比如二手车市场,有的地方有限迁二手车的政策,还有的以大气污染防治为由,禁止二手车入市。这就需要各地服从发展流通促进消费这个大局,不得搞地方保护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