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2019-09-10罗攀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10期
关键词:思想教育互联网大学生

罗攀

摘要:随着互联网在教育行业的深度渗透,互联网+教育的创新教育模式已被越来越到的高校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挑战,对此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就要积极应对挑战,创新教育方法,以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互联网 大学生 思想教育

网络是继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之后的“第四媒介”,其特点是传播效率高、传播成本低、受众覆盖面广,而且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交互性,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一)互联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活力

在互联网+背景下,校园网上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数据信息被大学生生产传播。数据信息不仅包括数字、文字还包括图片、视频、动漫等更加具体生动的信息,这些信息背后蕴藏着很多非常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对这些有价值的信息深入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情感变化,这样就有利于高校制定更精准更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案。

(二)智能化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互联网+时代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智能化。也正是世界智能设备技术的不断发展,近些年的移动互联网才得以迅猛发展并普及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也正是因为有了智能设备的支持,各大自媒体平台才在短短数年内迅速崛起。智能化使得信息传播更加高效,信息内容更加丰富。在自媒体平台,每位教师和学生都可以自由发布各种观点和想法。高校在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以将这些观点当做教学的资源加以借鉴或利用。

二、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互联网+导致大学生思政教育供给与需求之间的错位

进入新时期以来,目前在高校就读的大学生基本都是“95后”甚至是“00后”。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大学生基本都是在互联网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互联网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由于长期从互联网上吸收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所以他们的思想和价值取向也比以前的大学生更复杂,对他们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也更大。而且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生活阅历有限,分辨是非的能力还不是很强,是非观念的界限也不是很清楚,所以他们也容易受到各种偏激、媚俗、虚假、消极、负面的信息误导,这也就导致大学生的个体价值观较难与学校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保持高度一致。

(二)互联网+时代弱化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

互联网+时代还有一个重要的趋向就是“去中心化”,这就意味着传统的权威性教育将受到非权威的冲击。自媒体的强势崛起使得更多大学生有了自主发表各自言论的新渠道,主流的媒介在自媒体的冲击下传播的力度和广度大大削弱。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也随之被弱化,大学要想牢固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必须要通过教育创新,采用其他更加有效的教育方式。

三、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一)转变观念,建立“互联网+备课”长效机制

在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教师应正确分析当下大学生思想教育面临的各种新形势,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建立“互联网+备课”长效机制。互聯网上内容丰富,各种教学新观点,新方法层出不穷,教师应从互联网上搜集更多更加丰富和有趣性的内容加入到课件中。比如在很多大学生眼里,思想政治教育类的课程都是枯燥乏味的,对此教师就应从互联网上搜罗更生动形象和趣味的内容,比如爱国主义电影、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有关的漫画故事等,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改变以往古板僵化的教学方式。

(二)实行“互联网+授课”新模式

除了要丰富备课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外,教师也应与学生加强交流,要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渠道深入到学生中间,对学生面对面互动以增强教学的时效性。在线上互动时,教师可以建立微信群就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党中央发布的重要文件展开学习交流,并引导学生统一思想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线下互动时,教师可以定期到学生宿舍与学生当面沟通交流,现场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教师也要关心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明确分辨是非,甄别互联网上传播的各种信息,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认识。

(三)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联网+环境”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也是必要的。也就是说要为思想政治教育创建一个互联网的虚拟环境的同时也要建立一个线下的实体环境。创建互联网的虚拟环境就是要高效引导鼓励大学生自媒体从业者从各种不同的角度积极传播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和爱国主义价值观,并加强自媒体从业者的连接,比如创建自媒体从业者微信群等让有志于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自媒体从业者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和推动者;创建线下环境就是指高效要迅速摆脱思想政治教育滞后和被动的局面,从研发、技术,资金等方面入手,构建全方位的“互联网+环境”系统。要与校内其它社团、媒体及教师个人的“自媒体”相连接。也要建立“互联网+环境”的监督体系, 从法治上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安全性,在安全的环境下无形之中提高学生的细想教育。

参考文献:

[1]李永新.时政理论[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44-45.

[2]何桂美.对高校法治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59-60.

猜你喜欢

思想教育互联网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关于高中班主任思想教育的创新方式摭谈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小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