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建构初中学生健全人格

2019-09-10陈婵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10期
关键词:健全人格整合心理健康

陈婵

【摘要】  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初中生,生理上的显著变化和心理上的急剧发展给他们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非常迫切。所以,作为初中班主任,在新的形势下,应该在德育工作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自然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以及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形成学生健全人格。本文旨在重点阐述如何整合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建构初中学生健全人格的问题。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德育 整合 健全人格

当代初中生将面临着激烈的中考竞争和挑战,要想发展成为时代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良好的处事能力,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关键期,生理上的显著变化和心理上的急剧发展给他们带来许多新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初中生们普遍面临升学压力,背负着沉重的课业负担,思想负担、心理压力大;加之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其心理承受能力差,抗挫折意识不强,从而发生了“离家出走”、“跳楼”、“服毒自杀”等令人不堪听闻的事件。因此,这一阶段的学生如果缺乏引导,很容易导致心理疾病,影响其健康成长。为此,在整个初中阶段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也势在必行。

一、初中生人格发展的心理健康的常见问题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好了,父母有“望子成龙”的心情,希望子女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家长在教育中只注重了学生的智育教育,而忽略了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导致某些学生在品德修养和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心理承受能力差。由于少年特有的天真幼稚,使他们对复杂艰难的现实生活缺乏心理准备,一旦遇上风险和挫折,心理堤防容易崩溃,情绪容易低落,产生失望感甚至信念危机。

2.自私狭隘,虚荣心强。在唯我独尊的家庭生活中,养成自我中心意识,缺乏包容开放的意识。学习生活上只能听恭维,不能听批评,只能比别人强,不能让别人超过自己,对于强过自己的人,常常犯“红眼病”,当面冷嘲热讽,背后挖苦打击,对有小错或有负于自己的人,常常斤斤计较,甚至怀有报复心理。

3.情绪易波动,自控能力差。现在,中学生的智商高、能力强,但脾气坏、情商低,表现为急躁、冲动、缺乏忍耐性,面对一点不顺心、一点委屈就大动肝火,与别人相处,常常只想让别人来适应自己,而自己却很少考虑应该适应别人,与自己的生活学习环境难以和谐,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有时甚至因为一次突如其来的打击而精神失常,或走上輕生的道路。

二、整合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初中生健全人格方法举隅

初中阶段是孩子人格形成的最重要的时期,我们应该客观地分析一下他们的人格特点,发现其缺点和不足之处,及时地采取措施,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整合,从而构建其健全人格。在此,笔者试提供一些整合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做法,以供参考。

1.营造班级德育环境,优化群体心理

以民主管理为例,创造民主的班级管理氛围,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班级管理态势,有助于学生形成宽容、自制的心理特质和团结、向上精神品质。我在班级管理中特别强调民主意识,不惟师道尊严,不惟优等生至上,尊重每一个学生,极力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严而不厉,爱而不溺,在这样的良好班级文化氛围中,学生容易产生平和的心理状态,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需求。班主任应充分认识班级文化的教育功能。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德育建立良好的心理氛围

德育过程具有说教特点,给人的心理感受是被动的。学生在接受老师思想道德教育的时候,往往由于自尊或者自卑的心理作祟,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造成教育力度的消解。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平和的心理氛围,能为德育创造良好的条件。这就要求班主任走进学生的心灵的世界,具备爱心,尊重关心学生,公正对待学生。我对陈忠同学的教育就是这样:2005年9月,我接手初二(8)班的时候,就发现陈忠与众不同,他性格孤僻,行为散漫,无心学习,且有意抗拒教育。经过了解,原来陈忠来自单亲家庭,自幼丧母,由于极度自卑造成极度孤傲的扭曲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我改变单纯思想说教的策略,就像老朋友一样多次找他谈心,不断地与他交流沟通,消除他对老师的戒备之心,同时巧妙地赞扬他的优点,并不失时机地分析他思想上的不足,引导他用积极的人生态度看待困难,激发他潜藏的上进心。经过反复努力,他逐渐改掉坏习惯,变得乐观开朗、积极向上了。

3.在实践中活动渗透思想道德意识,培养学生良好心态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增强社会适应性,增强意志力。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扩大社会接触面,拓宽社会知识面,可以打破从校门到家门的封闭式生活而给学生造成的胆怯恐惧等心理状态,从而能较好地适应各种外部环境。我每学期都会组织我班学生进行一次郊外活动,加强同学之间的交往,增进同学感情。我结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三、结语

培养和构建初中生健全人格是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共同目标,根据社会需要和我国教育现状,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在内容、途径、手段上实现互补,将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一方面以学会做人为基点,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人,培养符合社会和时代要求,具有创新精神、自觉自律的人。另一方面以个性心理为切入点,良好的个性心理往往是形成优秀品德的基础;反之,不良的个性心理往往易导致严重的思想品德问题,甚至会使人产生反社会的行为,因而,以培养良好个性心理为切入点,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无论对德育工作还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叶一舵.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J].广西社会科学,2002.2018年5月7日.

猜你喜欢

健全人格整合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如何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教给孩子尊重 培养健全人格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