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小班歌唱教学活动的四种“导入法”
2019-09-10程菲
程菲
幼儿园集体歌唱活动开始部分的设计,实际上是对幼儿第一次接触一首新歌的设计。因此,如果开始部分的导入设计合理,不但能减轻教师教学上的负担,提高有效教学时间内的教学效率,还能使平淡枯燥的新歌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本学期我有幸参加了“许卓娅音乐教学培训班”,在歌唱活动教学方面,许老师介绍了10种歌唱教学的导入方法。通过本学期在小班歌唱活动中的实践教学,我发现以下4种“导入法”是比较适合小班年龄段幼儿的,整理如下。
动作导入
小班幼儿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较弱,常常会通过肢体语表达情绪。因此动作导入的方式对小班幼儿来说直观、简单,容易被孩子接受,孩子也乐意模仿,同时有规律的动作也能提高幼儿对歌曲节奏的敏感度。
适用歌曲 节奏、旋律简单,重复或有一定的模进规律的歌曲;歌词内容为直接描述动作或是比较富于动作性的歌曲。
导入方式 一是教师有选择性地念部分歌词,示范一种或一套简单、形象的动作,当幼儿开始跟着教师模仿动作时,教师可以边做动作,边演唱或播放新歌。二是教师提出某种形象,邀请个别幼儿用通过想象用动作进行表现,在带领幼儿一同模仿和练习时,教师同时演唱或播放新歌。
小帖士 此类由动作导入的歌唱活动,教师在活动的最后经常会采用让幼儿自己创编歌词及动作的方式来激发幼儿主动学习歌曲的兴趣和愿望,但是这必须建立在孩子已经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对此,建议教师可以先通过节奏朗诵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再创编与歌曲内容相关的动作。
情境表演导入
小班幼儿热衷于角色扮演,通过在自己假想的情境中扮演周围生活中熟悉的人或动物,孩子能体验到用表情、动作、姿态与他人沟通的乐趣,同时也满足了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帮助孩子获得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情境表演导入的方式特别受小班幼儿的欢迎,幼儿的参与性与积极性相对较高。
适用歌曲 歌词内容反映的是一些幼儿可以“一目了然”的情境或事件;歌曲所表达的内容幼儿可以用简单的语言或对话的形式表述出来。
导入方式 一是教师通过表演用动作象征性地表述全部的歌词内容。二是与幼儿合作表演预先准备过的或临时邀请个别幼儿配合教师表演,该表演可以表述歌词的全部内容,也可以提示歌词的主要内容。
小帖士 此类由情境表演导入的歌曲活动形式十分多样,如现场哑剧表演、利用玩偶进行情境表演、利用投影屏幕或多媒体制作的相关情境表演等。但我个人认为,从效果和前期的准备投入来看,哑剧表演人物真实且更容易吸引幼儿,也便于幼儿观察表演中的一些细节,因为很多人物的神情和动作靠玩偶或多媒体是无法真实、细腻地传达到位的。
游戏导入
游戏是适应幼儿内部的需要产生的,是幼儿主动自愿进行的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满足了幼儿的学习欲望,又满足了幼儿好玩的心理需求。因此,游戏导入的方式常常能很快地带动每个孩子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幼儿去主动地体验游戏中的快乐,在游戏中轻松、自然地熟悉歌曲的整体形象。
适用歌曲 歌曲本身所表达的内容情趣性强,能让幼儿分组互动或集体合作的游戏。
导入方式 游戏、问题、歌曲同步进行。
小帖士 活动一开始便以游戏导入的方式进入容易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但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常常仅满足于自身喜动的天性或做游戏本身的乐趣,而不注意歌曲中的歌词内容,使得游戏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因此,在听音乐做游戏前教师必须提出明确要求,引导幼儿关注歌词内容。
故事讲述导入
小班是幼兒社会性情感形成的初期,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表现为喜欢反复听故事,通过讲故事潜移默化地将歌曲中所表达的内容传递给幼儿是形象而生活化的的一种有效形式,小班孩子容易接受,也会有兴趣静下来聆听。因此由故事讲述的导入方式能更快地帮助孩子理解并记忆歌词。
适用歌曲 歌词含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表述的内容和语言稍显复杂;歌曲中有幼儿难以用动作表现具体的时间、地点及环境描述等。
导入方式 一是教师与幼儿共同讲故事;二是以教师讲故事为主。
小帖士 采用故事导入的方式主要是为了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歌词、语法结构或内容的逻辑顺序,因此教师要注意气氛或趣味的渲染是为了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而服务的,不应过分造成喧宾夺主的效果。另外,教师在讲故事时要注意用精简的语言或以人物对话的形式将歌词内容表述清楚,最好在故事中直接包含歌词本身。
不同的导入方式能在不同程度上有效帮助幼儿理解并记忆歌词,让幼儿更好地感受、熟悉歌曲的整体形象,自然地获得与歌曲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经验。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往往由于教师经验的缺乏或技能运用的不恰当使得原本可以产生出价值的活动,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教师一人的舞台,孩子只是跟着教师“同步旋转”。因此,如何在二期课改的大背景和理念下做到“导而不包”,真正有效地利用这些“导入法”让幼儿快乐地歌唱还需要进行不断的实践和探索。
(作者单位:北京市丰台区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