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与实践

2019-09-10吴翠萍

速读·上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探究分析实践有效性

吴翠萍

◆摘  要:随着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一步提升授课的有效性,整体提高的授课质量,是每一个教师需要探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践探究中,营造趣味性的教学氛围、引入多元性教学手段、合理性的教学拓展等教学尝试,对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探究分析

在以往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多考点分数,我总是将目光锁定在数学知识的传授和计算训练上。因此,教学措施和方法单一,总是一味的引导学生机械重复做大量、枯燥的练习,结果事倍功半。通过学习和探究,我发现数学教学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提出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思维能力训练措施,从根本上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帮助他们养成多元性的学习认知,这样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同时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是大有裨益。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教法。于是,我长期坚持做了以实践和探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是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趣味性的教学氛围。针对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工作,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结合相关的训练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有趣的教学气氛,改变以往那种单调、枯燥的灌输教学模式,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引导他们用更为生活化的视角看待数学、学习数学。在这样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再现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这不仅是帮助他们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对于他们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有积极的作用。

比如针对《元、角、分》的章节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印象,同时帮助他们对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建立一个系统化的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根据实际的内容,创设出相关的教学气氛,比如在课堂上选出几名代表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以往的生活回忆,创设出相关的生活氛围,像“商场”、“超市”和“菜市场”等充满生活气息的购物场景,都会涉及到人民币的使用,在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元、角、分”的知识内容,搭配上简单的数理计算知识,比如对于一些大家用道具制作的“商品”,让学生利用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和1元等纸币展开练习互动,像“组合购物”和“优惠购物”的生活化内容,也可以出现在课堂上,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训练认识,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二是整合教学资源,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技术也越来越多元化,这为教师教学方法的拓展,也提供了更多的思路,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数学训练,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不妨数学课本等教学资源和信息技术整合起来,用于课堂教学实践,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

比如对于小学生来说,计算平面几何图形的“周长”,是一项极为常见的数学问题,这项知识内容在以后的学习训练中,占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不妨将“周长”知识的教学,与电子白板的技术结合起来,“周长演算”的概念点,用一种更为具象的方式展现在大家的面前,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动态化的演示手段,帮助学生对其计算步骤展开深入的分析;其次,为了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个性化的数学问题,比如在电子白板上展示一座房子的图片,向学生询问:“如何计算出这所房子的周长呢?”学生一时无法解答,教师便可以趁机利用电子白板中的操作手段,引导学生从俯视的角度观看房屋,并利用其中的涂鸦操作技术来分割房屋,将其变成一个个能够计算的四边形,困难的问题迎刃而解,学生的学习认识也能得到大大的提升。

三是立足于落实“双基”,展开合理性的教学拓展。小学阶段的数学功课,与大家日常的生活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训练的过程中,不能养成“闭门造车”的思路,只是一味将知识内容灌输给学生,这样反而会限制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为了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以试着结合教学任务,在扎实落实好课标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的教学目标任务的同时,展开合理的教学拓展,深化学生创造性学习认识,并帮助他们建立学以致用的理念,这有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思想的应用,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具体的教学案例,比如有些数学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分析和掌握,深化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综合其表现,给予相应的鼓励;或者是利用课下时间,教师让学生开展一些相应的实践活动,比如在结束“统计”内容的学习工作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就一些实际的内容进行统计训练,比如“统计班级内各类课下游戏的参与人数”、“校园内各个文娱小组的活动情况”等,透过实践操作,学生的数学学习认识可以更为强烈,并且借助操作训练中的各项要点,帮助学生对事物潜在的数理规律进行进一步的掌握和应用,这对于发展学生数学学习思维极为重要。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不妨根据相关的教学任务,提出一些更为具象化的引导思路,完善学生的训练认识,帮助其就数学内容,展开更为多样性的实践训练,以此来强化小学生的学习认知,帮助其養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他们数学综合素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伍万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18):143.

[2]李德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12(27):24.

[3]李倩.课堂教学贵在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J].小学教学参考,2012(12):18.

猜你喜欢

探究分析实践有效性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基于整合高校礼仪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思考分析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网络媒体下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探究
基于年级差异化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路径探析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