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格斗类运动的损伤与预防
2019-09-10张军魏宏文
张军 魏宏文
摘 要:通过分析运动员运动损伤部位、损伤的原因、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及奥运会四大格斗项目运动员损伤的数据,统计相应的运动损伤情况,得到运动员损伤原因和预防措施。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对格斗类运动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格斗运动常见损伤的部位,种类以及各种预防治疗方法,避免学生在运动时出现运动损伤。
关键词:格斗;运动损伤;损伤预防;重返赛场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11-146-01
1前言
损伤与疾病监测是损伤预防的基础,也是制定预防训练计划的第一步。格斗类运动包括通过击打、踢或投掷的身体接触,通常其被称为“危险运动”。我们将损伤定义为“导致运动员停止训练或比赛超过24小时的状态”,之前发表的关于拳击、柔道、跆拳道和摔跤等运动中损伤或疾病的综述未能全面对各项目做出对比和概括。因此,本文的目的是描述精英运动员的前瞻性流行病学和研究报告的奥运会格斗类运动中的损伤率和患病率。
本文主要通过NCBI、ResearchGate、中国知网搜集围绕格斗类运动损伤与预防所做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研究资料,并结合国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评述,为今后从事格斗类运动的损伤与预防训练和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2运动损伤特征
2.1拳击项目的运动损伤
头部/面部、手腕和下背部是拳击运动中最常见的受伤部位,损伤率分别为头部/面部(45.8%)、手腕(12.0%)和下背部(7.8%)。在国家和精英拳击手中,头部/面部受伤几乎占了所有损伤的一半。拳击的受伤率与其他接触性运动相当,但大多数都是轻伤。受伤频率与拳击手是在少年组还是成人组比赛无关。每年参加多次拳击比赛的运动员受伤的风险更大。
2.2柔道损伤特征
下背部、肩关节和膝关节等关节损伤率和患病率最高,损伤率分别为下背部(10.9%)、肩关节(10.2%)和关节(9.7%)。男性的损伤率高于女性。此外,男性上半身受伤的总数较多,而女性下半身受伤的总数较多。
2.3跆拳道项目的运动损伤
跆拳道损伤,表明大腿和手指受伤在跆拳道中发生率和患病率最高,发生率分别为手指(22.8%)和大腿(9.1%),手指受伤在比赛中更受关注。
2.4摔跤项目的运动损伤
膝关节、肩关节和头部是受伤最多的部位,损伤率分别为膝关节(24.8%),肩关节(17.8%)和头部/面部(16.6%)。皮肤感染是一种疾病,皮肤感染已被强调为摔跤比赛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尽管其发生率低于其他损伤,但它往往更严重,需要更多的恢复时间。
与团队项目相比,格斗类运动中的损伤是轻微的。关于比赛中脑震荡的研究报告显示,橄榄球的脑震荡发生率为4.1到4.5/1000小时,冰球运动为3.5到6.5/1000小时。相比之下,在拳击比赛中脑震荡的几率很低,只有0.53/1000小时。目前,整个格斗运动的损伤率是无法比较的,因此,应该是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与所有运动一样,格斗运动也有一系列固有的风险和常见的损伤,只要参与者在参与格斗运动时了解这些,就可以通过有效地规划和监控来帮助降低这些风险。
3运动损伤预防措施
损伤与疾病监测是损伤和疾病预防的基础。在当代运动员康复训练中,临床医生在收集高质量监测数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临床医生与运动员有更密切、更频繁的接触,当出现健康或损伤问题时,他们往往是第一个接触点。当临床医生使用促进高质量数据获取的方法时,就为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损伤和疾病预防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国际体育联合会更倾向于预防而不是监控,然而,如果没有由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合作从基础上产生的高质量监测数据,预防就不可能有针对性和有效。
加强对运动员在参加训练和比赛时的组织纪律教育,自觉遵守比赛规则;教练员应纠正和批评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不良行为;加强医务监督,建立个人医务档案,对每个运动员的身体和机能状况充分了解,以便及时调整训练量和训练负荷,变换训练手段;加强体育领域的安全和设备维护,定期检查、维护或定期指导球员们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让他们注意各种防护设备的使用,习惯穿防护设备。
4结论
肌肉损伤是拳击、柔道、摔跤和跆拳道中常见的问题。调查与肌肉损伤相关的因素,制定针对比赛和训练的预防训练计划,将对格斗类运动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此期间,运动相关的数据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使他们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此类运动项目的损伤与疾病上。
参考文献:
[1]Siewe J, Rudat J, Zarghooni K,etal. Injuries in competitive boxing. A prospective study[J].Int J Sports Med.2015(36):2495.
[2]Loosemore M, Lightfoot J, Palmer-Green D,etal. Boxing injury epidemiology in the Great Britain team: a 5-year surveillance study of medically diagnosed injury incidence and outcome[J]. Br J Sports Med.2015.49(17):1100-1107.
[3]Noh JW, Park BS, Kim MY, etal. Analysis of combat sports players’ injuries according to playing style for sports physiotherapy research[J].J Phys Ther Sci.2015(27):24 30.
[4]Yard EE, Collins CL, Dick RW, etal. An epidemiologic comparison of high school and college wrestling injuries[J]. Am J Sports Med.2008(36):57 64.
[5]Australian Medical Association. Position Statement on Combat Sport-2015. https://ama.com.au/position-statement/combat-sport-2015 (accessed 13 May 2017).
[6]Bromley S J, Drew M K, Talpey S, et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prospective epidemiological research into injury and illness in Olympic combat sport[J].Br J Sports Med.2018.52(1):8-16.
作者簡介:
张军(1994—),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