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山:1号界碑

2019-09-10曾解

西部散文选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竹山界碑榕树

汽车在广西防城至东兴的一级公路上快速前行,快到东兴的时候拐了一个弯,然后直奔北仑河口,竹山在望。

巨大的界碑巍然耸峙在眼前。界碑上书“大清国钦州界”。碑文乃清朝界务总办、四品顶戴钦州直隶州知州李受彤所书,时间是光绪十六年二月,也就是公元1890年。抚摸那深深的嵌进了碑体中的碑文,仿佛依然可以看见昨日的烽烟;碑上那字字千钧的碑文,历经一百多年风风雨雨的剥蚀,依然清晰浑厚,苍劲有力。沧桑岁月在碑上留下的斑斑点点,更加令人肃然起敬。

伫立在1号界碑面前,百年风云在眼前翻滚……

19世纪下半叶,法国金融资本迅速发展,促使其加紧推行殖民政策。1862年(清同治元年),法军大举入侵越南,占领西贡及其附近大片地区。1873年法军又侵占河内等地,1883年8月,法军攻占越南都城顺化,强迫越南政府签订《顺化条约》,变越南为法国的保护国。其后,法国加快侵华步伐,威逼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殖民占领,并要求与其签订不平等的商务协定及国境条约。法国侵略者的无理要求,遭到了清政府的拒绝。12月中旬法军不宣而战,把侵略越南的战火烧到了中越边境,清军被迫应战,中法战争爆发。为当地老百姓津津乐道的黑旗军将领刘永福,在抗击法国侵略者的战争中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直到今天,边境一带的老百姓总是喜欢提到刘永福,民间广泛流传的“刘二打番鬼,越打越好睇”的民谣,形象的描绘了刘永福在抗击法国侵略中的英勇善战。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华民族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和民族之魂,以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狠狠地打击了法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取得了抗法战争的节节胜利,迫使盛气凌人的法兰西政府无可奈何地放弃了它企图征服中国、割地赔款的狂妄奢想。1885年法国被迫求和,6月9日,李鸿章与法国公使巴德诺于天津签订了《中法新约》,中法战争宣告结束。

斯人已逝。李鸿章在中法战争中的功过是非,历史自有公论,相信史学界的学者们一定能透过历史厚重的迷雾,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中法战争尽管结束了,但是围绕着勘定边界的斗争再次引起了国人的关注。已经将越南变为殖民地的法国,妄图在中越边界勘定过程中达到蚕食中国领土的目的,他们不择手段、挖空心思,处处胁迫清政府就范。为了保护自己的疆土,挫败法国侵略者的阴谋,清政府于光绪12年,也就是公元1886年派出钦差勘界大臣、鸿胪寺卿邓承修等人与法国勘界使臣狄隆会勘中越边界,经过长达七个月的时间,双方终于达成了边界协议。其间,中国军民与法国殖民主义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挫败了法国殖民主义者妄图侵占我白龙尾和江平等地的阴谋,赢得了外交斗争的胜利。1887年,清政府派出钦州知州李受彤等四人为立界委员,法国以四划官拉巴弟等四人为立界委员,会办钦州与越南的立界事宜。历经三年时间,到公元1890年,中越边界钦州第一段1号至10号界碑全部立毕。又经过三年时间,第二段11号至33号界碑于公元1893年立毕,中越边界广东段立界工作全部完成。

一百多年过去了,人间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1号界碑依然默默地注视着那片波涛汹涌的大海,注视着头顶的白云蓝天,注视着脚下广袤的大地日新月异的变化。今天的竹山港,五星红旗在天空中猎猎飘扬,新建的楼房拔地而起,守边的战士飒爽英姿,欢腾的大海欢腾的大地,仿佛都在述说“风景这边独好”。

轻轻地抚摸着1号界碑巨大的碑身,凝视祖国陆地与海岸线的交汇处,脚下是祖国万里海岸线的起点,也是漫漫陆地边防线的起点,特殊的地理位置必然会演绎特殊的故事和传说,守边的战士因为自己能在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站岗放哨而自豪,边地的居民因为自己生于斯长于斯而喜悦,外来的客商和游客因为自己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而兴奋。翱翔在天际的海鸥是大海放飞的精灵,渔帆点点是大海烂漫的春花,海边人粗犷的笑声和歌声是大海铸造的宽广胸怀的注脚。

海滩,一座球形雕塑巍然耸峙,它是长达725公里的广西沿边公路“0公里”起点的标志,沿边公路的终点在百色那坡县弄合村,與云南省富宁县相连。从竹山“0公里”处出发,途经与越南接壤的东兴、防城、宁明、凭祥、龙州、大新、靖西、那坡等8个县(市),沿途不但可以饱览两国的山光水色,边地奇异的人文景观也可以尽收眼底,实在别有一番情趣。

我正在遐想,旁边的一个朋友兴致勃勃的说:“走,我们去看看千年古榕。”

哦,早就听说竹山的古榕千姿百态,到竹山不看古榕岂不可惜?

我们朝那片树林走去。

1号界碑,忘不了你的雄浑,忘不了你的凝重,忘不了你的英姿。

亲近竹山

巨大的花岗岩圆球直逼我们的眼球,阳光正好照射在球面上广西沿边公路的示意图上,眼前仿佛出现一道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的公路。这里,就是2000年10月动工兴建的全长725公里,途经广西与越南交界的八个县、市、区,31个乡镇的沿边公路的起点———广西东兴竹山村。登上0公里纪念坛放眼四环,天,湛蓝湛蓝的;海,湛蓝湛蓝的;就连我们的心情也变得湛蓝湛蓝的。白鹭与彩霞齐飞,碧海共蓝天一色。海风徐徐吹来,掀开了竹山的一幅幅画卷,山海相连的瑰丽景色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

竹山,是一个具有浓郁边海特点的渔村,也是一个天然的滨海公园。她仿佛是一个穿着朴素的少女,“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保持着天然的本色,迸射出迷人的魅力。楼台琼阁点缀在海滨、古榕、森林其间,羊肠小道处处散发出淡雅清新的幽香。曲径通幽,柳暗花明,别有一番风景一番情趣。

亲近竹山,你就走进了硕大的滨海公园;亲近竹山,你就身处梦幻般的人间仙境;亲近竹山,你会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发出由衷的赞叹;亲近竹山,你就走进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竹山,是中国海岸线终点与陆防线起点的交汇处。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也给竹山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神秘面纱。在沿边公路0公里纪念坛的对面,矗立着赫赫有名的大清国“一号界碑”。历史的凝重和世间的沧桑,“直声霞天下,贞肃出天性”的邓承修、寸土不让的钦州知州李受彤,还有那一段守护国家威严的历史,全都已经镌刻在这一紧扼水陆交通咽喉部的一号界碑的深深的字迹上。站在一号界碑前,历史的狼烟滚滚,刀光剑影;远处碧波万顷,鸥翔蓝天;和平来之不易,盛世当逢今朝;能不感慨万千?曾经鼎盛一时的竹山港,试问那个年代那个朝代,敢与今日媲美?北部湾浪涛声声,竹山港声声浪涛,抒写的何止是竹山人的豪情壮志?

海滨有山,山海相连,千璋叠翠,茂林修竹,鸟语花香;数不尽千年沧桑;道不完史海沉钩;尖山鏖战,寇井遗恨,一个崛起的民族,在竹山演绎了多少威武雄壮的救国史诗?

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春事深;健步登峰岭,谈笑密林间,古榕部落突兀眼前;说它是个部落,因为沿竹山海域一带,生长着许许多多形状怪异的榕树,有的榕树仅仅一棵,就繁衍出一片榕树林,当地老百姓称它们是子孙万代。其实,榕树的气根落地慢慢就会变成一棵大榕树,岁月流逝,春夏交替,无数的气根便渐渐地繁衍出一片树林,形成蔚为壮观的部落奇观。慢慢向丛林深处走去,更多的树的精灵演绎的大自然景观更令人叹为观止。我们停留在一棵千年古榕前,细读古榕身上密密麻麻的“文字”,能不感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历史风云?能不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感到由衷的欣慰么?

忽然,眼前一亮,山顶上竟然长满了许多绿色的瓜果,在瓜果园的旁边,五人足球场、网球场、休闲帐篷全都点缀在千红万紫之中,仿佛进入了又一个“桃花源”,你一定会惊叹竹山人的眼光,在温饱之余,生活的质量不是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么?习惯了城市的水泥森林,厌烦了车水马龙的熙熙攘攘的城市人,看到如此幽雅闲适的田园风光,能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么?

竹山还是一个有着特殊边地风光的港口,只要你走进三德村,你就会看到中西文明的交融。作为与越南海域紧紧相接的海港,法国文化的影响也深深地印在这片土壤上。我们走进三德天主堂,看见好几个小孩在唱着经文,那种仿佛天籁的梵音,是福音还是梦幻?是祈祷还是祝福?随手翻开几本经文,耳畔忽然传来“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三重境界的佛音。佛也好,上帝也好,真正创造世界历史,推动人类进步的,不正是千千万万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么?看看今日之竹山,看看竹山之今日硕大的自然人文景观公园,我们不是可以看到历史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发展到今日的信息化时代的伟大变迁吗?

也许,我们都游览过许许多多闻名遐迩的公园,但是有那座公园能和今日竹山港相媲美呢?竹山自然公园的美就在于它是天然的,就在于它是不经过任何人工雕饰的。它不但有凝重的历史文化的积淀也有朝气勃勃的新生代的创造性的劳作的结晶。

游览的余兴未尽,热情的主人已经在竹山渔家乐为我们安排了丰盛的午餐。渔家乐餐馆的前边,是迂回曲折的海中廊桥,潮水已经退去,讨海的渔民正在红树林穿梭往返,耕耘大海,其实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亲手去挖几条沙虫,耙几个海螺,抓几个螃蟹,然后再品赏自己劳动的成果,那才叫惬意呢。临风把酒,奇妙的韵律,平淡的语言,都会变成回味无穷的乐章。

落日的余晖给海面铺上万道金光,竹山港沐浴在金光中,仿佛童话世界的滨海公园,还在继续演绎声情并茂的连续剧。也许,会有那么一天,每一个游客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走进这连续剧中,惊喜地回眸人生难忘的一次山海之游。

千年古榕

千年古榕突兀眼前。

那是一种怎样的壮观呵!一株古榕树,竟然就是一片小树林。

海涛声声拍打着海岸,也拍打着古榕树的根须。蔚为奇观的榕树,不知历经了多少岁月风风雨雨的洗礼,也不知承受过多少回惊涛骇浪的袭击,目睹了多少人间的悲欢离合,依然顽强的傲立在大海边。榕树上长出了一根、十根、百根、千根气根,老百姓把榕树的气根称作“榕吊”。那些“榕吊”得天地之灵气,融日月之精华,又把自己的根须深深的伸入地下,汲取地下无穷无尽的养料,枝干不断的壮大,枝叶不断的繁茂,终于长成了千姿百态的榕树群,形成了一片茂密的“榕树林”。这株榕树仿佛就是诺大的榕树家族,子子孙孙生息繁衍以至无穷,终于成就了“千柱榕树”的奇观,在海边铺开了一卷独特的大自然的瑰丽画轴。面对大自然的匠心独运,面对植物界的斑斓离奇,面对大自然的丹青妙手,惊叹之余,你的目光是否也看到了历史的烽烟,人间的巨变?思绪在蓝天飞翔,目光在寻找扑朔迷离的过去未来,脚下松软的落叶依然无声地承载着逝去的岁月,涛声依旧,似乎在轻描淡写地诉说一个悠久而又美丽的传说……

信步走在古榕下的小径上,满眼的翠绿,盈耳的涛声,近乎原始状态的海边树林里,到底有多少这样的古榕树啊。我们仿佛都变得年轻,变得幼稚,变得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十几个人手拉手,嘻嘻哈哈的围绕着一棵古榕转了一圈,惊呼、赞叹、肃然起敬。面对这千年古榕,即使是“不惑”“知天命”的中年人,或者是“耳顺”“古稀”之人,不同样都是幼稚可笑的小孩么?

这古榕,千年来见证了沧海桑田,见证了刀耕火种;见证了人间改天换地的威力,见证了潮落潮涨;也见证了人类从愚昧走向科学的历史脚步。可是它依然默默无言,笑看秦时明月汉时关,笑看百越刀兵战沙场,笑看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笑看杨柳依依雨雪霏霏,笑看红尘滚滚香烟袅袅。

它身上的斑斑点点,是岁月之剑的剥蚀还是风霜小刀的雕刻?或者是大自然特殊的文字记录?或者,它本身就是一部情节生动曲折离奇的长篇小说?观赏者自有观赏者的审美观和独特的人生阅历,一千个观赏者的眼里也许就会有一千个不同版本的故事吧。古榕无声胜有声,下自成蹊任评说。放飞思绪的翅膀,翱翔在千年的时空,恣意的演绎人生百态。或许,面对古榕的铮铮铁骨,面对大海的潮落潮涨,也能荡涤尘世的烦恼和心中的块垒,感悟前世今生的前因后果?于是,你也会变得豁达,变得洒脱,变得年轻,变得无忧无虑?

同行中的D君对本地历史沿革和生态环境都颇有研究,他告诉我们,眼前这株榕树,经过植物专家论证,已经有1300多年树龄了,是目前广西发现的最老的榕树。脚底踏着百年千年堆积的落叶,手摸着斑痕累累的树干,眼望着这足有七八层楼高的榕树,置身在这辽阔的榕荫之下,怎能不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啊!我又想起了这个村子的名字———榕树头。以榕树作为村子的名字,本来实在平凡普通,可是它却又是那么名至实归。普普通通的村名,普普通通的榕树,却让人生出无限的遐想,生出超越年龄的浪漫,生出远离尘世喧嚣的安逸。年过八旬的当地老农告诉我们,当年这里曾经演绎了围海造田的人间神话,山海经里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曾经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里在这里变成了现实。可是,古老的榕树却依然傲然屹立,忠实的守望着这片热土,守望着远去的渔帆,守望着竹山港的子民们。

满山的青翠啊,满山的故事;满山的榕树啊,满山的传说。假以时日,睿智的地方决策者和聪明勤劳的榕树头居民,一定会借助魏武神鞭,挥舞起手中的生花妙笔,将榕荫下那成群的海边鸡鸭,大海里鲜活蹦跳的鱼虾,还有五彩斑斓的浪花全都化作随心所欲的丹青,泼洒在大自然美轮美奂的宣纸上,精心的勾勒出一幅温馨浪漫娴静的“渔家乐”画卷。那时候,让我们再相聚在榕荫之下,临风把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慷慨高歌吧。

榕树头,如诗如画;

榕树山,如梦如幻。

车子向东兴出发了。

暮色中回眸再看千年古榕,苍翠依然,蓬勃依然,笑声依然,欢乐依然。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作者简介:曾解,笔名方程。广西东兴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會员,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防城港市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

猜你喜欢

竹山界碑榕树
界碑
谈吴组缃《菉竹山房》
一棵榕树能成林吗
红领巾守护界碑十余载
榕树
“竹山粉葛”市场遇冷
界碑去哪了
榕树军团来了
试论前人对竹山词的毁誉及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