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方式分析与研究

2019-09-10罗筱玲

天津教育·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初中语文

罗筱玲

【摘要】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近年来,我国对教育的投资比重越来越大,教育改革事业也正在蓬勃發展。如今,语文课程教学模式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都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二者之间相互影响、不可分割。同样这二者的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也是重点和难点。因此,针对阅读与写作的语文教学,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进而促进学生阅读与写作技能的提升,帮助学生全面提升、综合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提升分析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它十分重要,同时也是基础。其他许多课程的学习都是建立在语文课程的基础上。同样也是因此,语文课程也是综合性十分强的学科。语文科目教学中所涉及的知识十分广泛,语言的艺术性以及文字的艺术性都能够体现出来。因此,针对语文中的语言艺术以及文字艺术的研究与传承就是语文教师应当专注去做的事情了。初中语文的教学,主要包含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其中“读”与“写”对语文的学习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针对性的读写训练能够对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进行有效提升。因此,本文针对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方式进行分析,望能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的意义

课程改革在不断地进行,语文课程的改革也在课改的大潮中不断推进。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现如今的语文教学。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学生的阅读、写作以及思维的训练都十分重要。为此,语文的“读写”训练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为了更好地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必须针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总结,并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的效率。对新课标语文课程的学习来说,其中“读写”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这同样也适应新课标的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来说,不仅能够提升成绩,更能够提升综合能力。“读”是学生获取语文素材积累和语文知识的过程,而“写”则是学生将自己所获得知识充分吸收融合之后所输出的内容。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创作能力,使学生的构思能力以及语言输出能力等都有更加显著的提升,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初中阶段的学生都充满了好奇心,对事物的发现以及探究能力都十分强。学生各个方面、各种能力都处于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成了学生发展的基础。对语文的“读写”训练来说,将阅读与写作充分结合、让语文教学变得更加愉悦,是帮助学生积极参与语文课程学习的重要举措之一。一项快乐的学习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当学生感受阅读与写作的乐趣时也正是学生提升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时候。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地开展一些阅读活动,例如读书大会等来丰富学生的思维。活动结束后,结合活动布置一些相关写作的任务进而实现读与写的结合。此时学生对自己在活动的表现记忆犹新,展开写作任务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与学习兴趣。

(三)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学习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语文的学习来说,它是一种语言,在学习之中难免会让学生感到一丝枯燥与无聊。这种情绪的产生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乐趣,时刻充满新鲜感,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我。将读写结合起来进行课程讲解,让学生在漫长的语文学习中体会一丝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保证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充满好奇也是促进学生不断提升的良计。通过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合二为一,进而促进学生对自己所读内容进行吸收,也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通过阅读与写作的结合训练,建立起与作者的深度对话,进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自己所学知识的内涵。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的有效结合

(一)以读导写,开展情感教学长期的语文学习让学生对语文产生了厌烦情

绪,而长时间的语文学习同样也让学生获得了感悟,使其情感进一步升华。语文在学生的初中阶段仍旧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对学生情感的升华以及思维的锻炼都有着巨大的刺激作用。因此,展开语文读写教学还应当结合学生的情感进行,通过情感的结合与培养让学生在写作中尽情创作,同时其作品也会更加具有代入感。在语文课文《秋天的怀念》中,教师不仅要针对文章本身进行教学,更重要的是针对作者写作的背景以及文章的情感进行解读,帮助学生真正体会作者笔下的母子亲情。在《秋天的怀念》一文中,作者对自己的成长过程进行了剖析,其成长发展与其母亲紧紧相连,是母亲用自己的生命为其铺就道路。因此,这篇《秋天的怀念》也正是作者怀念自己的母亲的文章。通过文章的细节描写,作者将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感情描写得淋漓尽致。在开展读写结合的训练教学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展开细节描写,将学生情感融入文章。与此同时,细节描写的手法也就教授给了学生,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情感,为后期学生写作做好了铺垫。

(二)结合情景教学,引导写作模仿训练初中生的学习范围广阔,语文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也十分广泛。在读写结合的教学中,教师还应当充分结合课本知识开展读写结合教学,让学生感知教材的魅力。例如,结合教材中的情景进行模仿写作或者根据教材情景进行续写等,都能够十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与创作能力。在学习散文《春》时,朱自清先生将小草破土而出的情景描绘得生动形象:“小草偷偷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描写中的“钻”字就将小草破土而出的韧性以及顽强的生命力描绘出来。还有文章中描写春天各种美好事物的场景都如同在学生的眼前展开了一幅画卷,将春天的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此时,结合本文中对春天的描写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设计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

初中正是学生性子活泼的时候,他们对于各种活动都有着十足的热情。因此,开展读写实践活动,将写作与活动完美融合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此时,教师需要针对实践活动进行精心的设计,将学生的各种能力以及活动内容充分结合起来。例如,定期开展班级“读书会”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读书、看书,在快结束的时候与自己的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读书感受等。从阅读到表达的过程正是学生吸收文章内容并转化成自己思想的过程,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学生提前收集好各种阅读材料;在开展的过程中也需要学生认真阅读,做好自己的笔记,写下自己的新的体会等。类似的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交流与创作能力,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

三、结语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简单地为学生讲解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阅读与创作。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能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语文课程的讲解中,“读”与“写”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们对学生的影响也十分显著。艺术性的语言与文字在语文的学习中彰显了语言的魅力,也是学生需要用心体会的内容。因此,针对语文课程的教学,教师应当精心设计,保证课堂的学习效率,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胡自辉.初中语文教学的读写结合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48).

(责任编辑 林娟)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初中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