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游戏中幼儿自主性指导策略
2019-09-10吴晓兰
吴晓兰
【摘要】区域游戏能给幼儿带来良好游戏体验的同时,还能提高幼儿自我管理和交往能力,进一步促进社会性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教育意义。教师不断优化区域游戏的开展过程,保障幼儿游戏的自主性,符合幼儿发展需求及潜能的挖掘,值得开展并深入推广。因此如何优化在区域游戏中教师们的介入策略,如何保障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自主性,如何有效提升幼儿自主性的同时挖掘幼儿的潜能等方面是值得广大幼儿教师探索的重点。
【关键词】区域游戏;自主性;指导策略
我们要将自主权交还幼儿。区域游戏的开展,不仅顺应幼儿的天性,自由发挥不受约束,促使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意愿进行游戏,他们对游戏具有支配自主权和操作独立性,整个游戏过程完全按照幼儿的兴趣爱好和个人意愿开展,他们对游戏有着完全的支配权,在轻松的游戏体验中让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得到进一步发展,区域游戏给幼儿创造良好的游戏体验,提升他们自我管理、同伴交流互助能力,促进他们社会性的发展,因而具有不可估量的教育意义。
一、为幼儿游戏提供多样化材料
教师针对不同属性的游戏,在材料的选择上,需要做好充分的材料挑选准备。如何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科学合理地选择并提供材料呢?以建构区为例谈谈投入合适材料对幼儿游戏进展起到的作用。
在进入建构坊游戏的时候我让班里的孩子们自己选择材料进行建构。活动中一开始孩子们都跑去玩积塑玩具,但是没过一会儿,孩子们便纷纷走开去玩别的玩具。发现0~5分钟的时候,木块区的孩子基本能形成超市的柜架。积塑区的孩子也将基本框架建构出来,其余泡沫、砖头、插片没有成形。5~10分钟的时候,木块基本开始成形,并且玩木块区的孩子越来越多了。而积塑区由于容易搭建,在第一次的时候基本已经完成,孩子们还是保持原先的形状,没有任何改变,孩子们都开始去玩别的东西;砖头有基本形状展示;插片和泡沫已经是乱糟糟的一片。
10~15分钟的时候,木块区基本依旧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建构;积塑区孩子们没有兴趣再玩了;砖头区、泡沫区、插片区的孩子虽然没有做作品展示,但是孩子的兴趣还是很高的。
15~20分钟的时候,泡沫区的孩子,将超市的基本布局已经初步建构好了,砖头区开始没有人去游戏了。20~25分钟的时候,木块区的孩子最多,并且作品最完善。针对以上情况,我对孩子使用不同材料的平均人数进行了统计,发现积塑区占16%,木块区占37%,泡沫区占21%,砖头区占16%,插片区占11%,数据统计发现,木块区最吸引孩子。
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木块区游戏的持续性很长。因此在区域游戏时,教师应投放更多的积木材料以满足幼儿的实际需要。而幼儿对积塑区的玩具一开始很感兴趣,但是孩子们玩了10分钟左右,就有不少孩子更换区域了,所以对积塑材料的投放可以适当减少。虽然泡沫区、插片区和砖头区这一类的玩具不容易搭建,但是孩子游戏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长,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对于孩子们来说,比较喜欢有难度但易成型的低结构材料,且游戏持续的时间更长,因此这些材料也可以适当多投放些,以满足他们实际需求、培养游戏兴趣的同时也保障了幼儿游戏的自主性。
二、开放的思维,丰富幼儿的自主创造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活教育”原则,倡导“做中学”,都是鼓励幼儿通过活动和操作自主性地去发现、改造、创造他们自己的世界;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儿童的教育》一文中呼吁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解放孩子的双手”,让孩子自主地活动。众多的理论都号召: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自主地选择和探索活动,促进幼儿个体的发展。因此在幼儿园一日自主活动中,自主游戏和教师的指导并不矛盾,应该相辅相成,且要寓教于乐,教师合理为幼儿的区域游戏提供适当引导,让他们从容不迫尽情地游戏,发挥幼儿独特的创造力,使他们在游戏中加以实现。以美工区为例,如何做学合一,活跃幼儿思维,培养幼儿的游戏自主性呢?
在美工区,幼儿喜欢在这里涂涂画画,随意涂抹,没有预设涂鸦目的和事物,此时他们享受这种涂鸦的律动感,获得了动作的快感和心里的满足,对涂鸦以及今后的正式创作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让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性有所提高,看到幼儿漫无目的的涂鸦时,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爱听故事爱看绘本的特点花时间给幼儿讲故事,以活跃幼儿思维。
例如,某天看到一名幼儿在纸上画了很多圆圈圈并自言自语反复地说:“老师,快看!吹泡泡,吹泡泡”“真不错,哇,老师看到了很多泡泡,你玩过吹泡泡机吗?吹出来的泡泡都一样大吗?”“我玩过,不一样大,有大有小,颜色也不一样呢。”为了鼓励她的作品画面更丰富,色彩更鲜艳,我将和她的对话编成了小故事:小女孩在太阳底下吹出了一连串的泡泡,泡泡在风的吹动下四处飞散开去,有的飞到了大树上躲起来,有的飞到草丛里停在了叶片上,有的飞到了天上,越飞越高......奇怪,为什么泡泡由透明变成彩色了,红的、蓝的、紫的,真好看,突然好像听到“啪”一声,泡泡化成小水滴滴到地上不见了。小女孩沉浸在教师讲述的这样简单而又栩栩如生的情境里,腦海中浮现的是她当日吹泡泡的场景,想象之门就此打开,此时让她通过涂鸦来表现自己想象力的欲望非常强。小女孩兴致勃勃地涂鸦着自己的内心世界,五颜六色的圈圈,有的像苹果,有的像笑脸,有的像太阳......这样似学似玩,化枯燥无趣的学习变生动有趣的方法,需要较多的时间保证教师和幼儿可以从容不迫地自主发挥,自主创造,从而实现春雨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三、尊重和包容支持幼儿自主的探索
区域游戏的内容如果长期保持不变,那么多有趣的游戏也会让人觉得枯燥、无趣,无法保障幼儿自主游戏。教师要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有利于提高幼儿游戏兴趣、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游戏活动。
在感知体验的过程中,幼儿会有许多出其不意的想法和做法,往往会让原有的“答案”与众不同,教师有时需要包容幼儿的出其不意,让原本只有一个答案的枯燥游戏变得生动有趣。刚开始投放扑克时,孩子对扑克叠高的兴趣非常浓厚,他们看到”小漠”将扑克牌两两相对成屋顶状立起,感到非常的神奇,一下子被吸引住,接着,有的小朋友开始尝试也想让扑克牌立起,可是没过几天,因为扑克太滑,很难让扑克站起来的挫败让孩子们积极性消退,很多孩子最后就不愿意再次尝试。直到小漠去班级“工具箱”里找出不同材质可用于叠高的底板,很轻易地让扑克立起来,这打开了孩子们的思维,他们开始自主寻找不同的游戏材料,尝试新的玩法。
过后,孩子纷纷向我提出说:“老师,我发现越是粗糙的纸,扑克牌越是容易站起来,因为它不会滑,越是光滑的纸扑克牌放在上面就站不起来。”区域游戏中所蕴涵的价值主要在于使幼儿亲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让幼儿自己动手探索感受哪种材质的底板更能让扑克站立并能叠高,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创新探究能力。并且在扑克叠高之后幼儿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叠高,他们引发了对扑克玩法的继续探究,这些扑克牌还能怎么玩?怎么玩会更有趣?更有挑战性,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表现出来的自主探索让我惊奇及佩服。
四、结语
总而言之,区域游戏对幼儿成长具有较强的作用,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这种在游戏中培养起来的自主性对幼儿今后的学习、交往都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根据自己所思所想积极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创造性活动,将区域游戏实际功效发挥到极致。
注:本文为厦门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幼儿园教师生活化课程意识的生成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7XB08878)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周姝婷.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探索能力探析[J]校园英语(高中版),2014(7).
[2]陈杭.优化幼儿自主区域环境培养幼儿游戏自主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5(20).
(责任编辑 范娱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