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组织

2019-09-10张雪峰

天津教育·中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生语文

张雪峰

【摘  要】语文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更广阔的学习环境和学习途径。小学生学习语文,课内课外是没有绝对疆界的。課外阅读可以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更多地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获得知识信息。它对提高语文学科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陶冶情操、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审美观念等方面,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

一、加大阅读投入,让学生可读

(一)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我们要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加大阅读量,让学生从大量的课外书籍中汲取营养,那就必须有足够的读书时间来保证。时间哪儿来?首先,充分利用好早晨和中午的时间。语文早读课时可采取比赛的方式,读同一本书,比一比看谁在30分钟的早读时间内看的页数多;中午安排30分钟的自由阅读时间,让学生自由、放松身心地读自己感兴趣的文本。其次,把阅读课外书纳入课堂。从每个星期的语文课中抽出一节课作为课外阅读课,教师加以检查、指导。第三,保证学生在家的课外阅读时间。通过减少学生的书面作业,适当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家里,这就要求我们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想方设法把家长吸纳到家校共建的“阅读生态圈”中。

(二)精心提供阅读资源

我们可以把小学生的必读文本分为三类,一是科普性阅读文本,二是文学性阅读文本,三是非连续性阅读文本。书从哪里来?健全学校图书馆与阅览室,提高图书馆和阅览室的使用效率和吸引力,改进图书的借阅机制。师生共同为班级捐书,建立班级图书角和读书廊,并定期与其他班级进行图书互换。不定期开展班级或校级的“图书漂流”活动,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与时俱进,加强“融媒体”阅读资源建设。以纸质媒体和整本书的阅读为主,以网络或电子媒体阅读活动为辅。

学生有了一座“书山”,作为语文教师,要成为“书山”的“导游人”。小学生毕竟涉世未深,对各种读物的辨别力、洞察力都十分有限。我们在提供“精神食粮”的同时,要防止学生出现“消化不良”或“食物中毒”的现象。因此,我们有责任也有必要指导学生选择内容健康、形式活泼、反映时代脉搏的文质兼美的课外读物。当然,选择的课外读物还应考虑到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心理特点,要深浅适度,让学生能够独立读懂,因而文本必须是学生能够理解而且感兴趣的。

二、激发阅读热情,让学生乐读

(一)上好新书推荐课

小学生看书往往是出于兴趣和好奇心。我常常抓住学生求知欲的最佳时机,引导他们乐于读书。每次教完一篇课文,学生总会刨根问底地提出一些问题。每到这种时候,我便有意识地向学生推荐一本书,建议他们课后去看。如讲《哪吒闹海》一课,便引导学生去阅读中国古典小说《封神演义》和《西游记》;又如《渔夫的故事》一课,便向学生推荐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新书推荐课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我有时用讲故事的形式把书推荐给学生,小学生是最爱听故事的,但我讲故事总是在讲到最精彩、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地方戛然而止,吊足学生“胃口”,让他们自己去看;有时,我先提出一连串饶有趣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告诉学生这些有趣的问题在哪本书中可以找到答案,激发学生阅读这本书的兴趣;有时,先出现一幅人物肖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绘,然后告诉学生这个人物就是某本书中的主人公,唤起学生对书中主人公命运的关注……这样,学生阅读的热情高涨,阅读效果会更好。

(二)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

学生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的精妙词句,他们就会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我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我的做法是:1.结合班会课、语文活动课,组织“故事会”“读书演讲会”“赛诗会”“朗诵擂台赛”“阅读经验交流会”“阅读知识竞赛”等活动;2.在班上的学习园地中,开辟“读书”专栏,鼓励学生把在课外阅读中积累到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并且定期进行“读书笔记展”“优秀作品展”等;3.完善评价机制,每周评选一次“阅读之星”,每月隆重推出一批“阅读小达人”,每学期根据学生的阅读数量和质量选出班上的“阅读学士”“阅读硕士”和“阅读博士”等。

三、指导阅读方法,让学生会读

(一)辅导与自学相结合

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学生一开始接触到较为通俗易懂的故事类文本,我们只要求学生能独立地把书读完,能讲出故事大概的情节就可以了,学生在阅读中如果出现问题便加以个别指导。对于一些比较深奥难懂的读物,我们就先指导其阅读方法,再让学生阅读。如学生读一些难度较大的文学性文章时,要向学生讲解散文、诗歌、小说等的特点以及欣赏方法。

(二)精读与泛读相结合

精读,就是全面深入地了解文本内容,对描写精彩、含蕴深刻的重点内容进行反复推敲,边读边想,做到分析、理解、欣赏相结合。泛读,它是指为了扩大阅读范围,对大量一般性的文本进行一目十行、“观其大略”的阅读方法。世上的书那么多,我们不可能都读过,更不可能对所有的书都进行精读,但也不能不求甚解、浮光掠影地去读书。有的学生读书,胡乱翻翻;有的学生看起书来,东抓一本、西看一篇,看的书不少,心中什么也没留下。只有将精读与泛读结合起来,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既可以节约时间,又能达到阅读的目的。

(三)有效阅读与速读相结合

如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几乎平均不到一分钟就有一本新书出版。而长期以来,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是耗时多、收益少。因此,应重视指导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有效速读不同于一般性的略读,它是较高层次的阅读,它是指默读与思考同步进行的快速阅读,是学生在掌握语言规律的基础上的整体认读,是学生排除一切杂念和干扰、由眼直接反映到脑、注意力高度集中的默读。

四、培养阅读习惯,让学生善读

(一)善于思考的习惯

课外阅读,既是思维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前进的风,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尝到这航行的幸福。因此,在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为了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我常采用设疑的方法给学生制造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思维处于暂时困惑的状态,继而启发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入钻研、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二)乐于表达的习惯

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看了许多精彩的读物,获得了丰富多彩的知识。为了使学生读有所得,我有目的地在班上举行故事会、读书心得交流会、读书报告会等,让学生把看到的内容、读后的感受,通过信息提取、归纳总结,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勤于动笔的习惯

在组织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要重视读与写的结合,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积累本,记下阅读中遇到的好词好句,积累下课外阅读中的理解感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我还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积累本漂流”活动,让学生相互交流赏析。相信只要学生持之以恒,就一定能积累下丰富的素材,写出词语优美、文笔流畅的习作。课外阅读不仅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还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有研究表明,14岁以前的阅读体验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展开课外阅读的黄金时间,因此,精心组织好学生的课外阅读,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成长的愉快之旅,我们责无旁贷。

(责任编辑  范娱艳)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小学生语文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