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2019-09-10张树人

天津教育·中 2019年10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张树人

【摘  要】语文作为国民基础教育三大科目之一,其科目开设实践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地位之重无需多言。鉴于此,教师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中,帮助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性也由此可见一斑。但学生在日常的语文学习当中,会表现出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等问题,从而错误地对语文课堂产生“刻板、单调”的主观偏见,给教师带来很大困扰。因此,教师要从这些教学现状入手,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工具性极强的学科,它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由此可体现出了学好语文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同时,学好语文对学生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中也有非常大的帮助。鉴于此,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在小学阶段教好语文,让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如鱼得水。那么,怎样教好语文成了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本文将就此问题,根据个人教学经验与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实际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展开论述。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教师想要教好语文,首先必须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针对教学现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对教学方法进行完善,对课堂内容进行改进,对课堂模式进行优化。

(一)学科本位现象严重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语文在整个小学阶段教育的大局观,不能把语文的教学框定在语文书本知识当中,要与其他的学科、社会、日常生活等因素紧密联系起来,让语文从封闭走向开放,改变当前语文教育中的学科本位现象,但是不能过分讲究与其他科目的连接性,否则会让语文教学走向另一个极端,让学生在经过如此学习之后,轻则会出现认不清学科特点,重则干脆不知道语文课到底学的是什么。鉴于此,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注意语文科目与其他因素的关联性,与此同时,也要在教学中体现学科特点。

(二)教学观念存在误差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育讲求“听、说、读、写”四要素,但在课堂中,很多教师仅仅重视了“听”与“写”,虽然两者都是语文教学中的侧重点,但轻视“说”“读”的教学观念本身就是错误的,虽然强调学生的“听”与“写”的能力会让学生的考试成绩有所提升,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因此,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将“说”与“读”重视起来,不能只让学生学会写字,而不会“说”。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面对任何科目学习的基本动力,也是学生在学习中的重要非智力因素。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在语文课堂中,更加投入学习。

(一)多媒体教学,创建教学情境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中,多媒体设备已经普遍深入地走进了每一间教室中,但很多教师对多媒体设备的利用不够,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因此,教师要学会并善于利用多媒体设备“声、光、形、色”四位一体的优势,在课堂中,根据教学内容,随时能够创造出适合当前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同时,多媒体教学设备所呈现出的卡通形象也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

(二)教学实践活动,引导主动学习

教学实践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通过开展与当前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能够以教学实践活动强烈的参与感让学生认识到自身是学习的主体,更乐于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同时,教学实践活动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学生能够在有趣的教学活动中感受到快乐,从而对下一次教学实践活动产生期待,由此“爱屋及乌”地喜欢上语文。

(三)制定学习目标,树立学生自信

日常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每个学生之间学习水平的差异,为每个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并在学生完成目标时,对该名学生给予相应的表扬,让学生在逐渐进步中享受成功的快感,以此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注意鼓励未完成目标的学生,逐渐树立起自信心,不产生放弃语文学习的想法。

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学生拥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要做的,就是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逐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保持高效教学,让课堂保持生命力,让学生在教学中保持主动性与积极性。

(一)拓宽学生视野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想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要做的就是从局限性非常明显的书本知识中跳出来,向学生展示课堂中见不到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更多语文相关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与信息化社会强调学生学习的开放性与学生的个性发展保持一致。

(二)改变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虽然经过上千年的沉淀,已经非常成熟,并广泛运用于课堂中,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继续使用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显得不合时宜。传统教育深受“应试教育”以及“功利主义”影响,导致选拔思想普遍存在于教师的观念之中,教师要摒弃这种传统观念,通过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改变,将灌输式的“填鸭教育”转变为符合学生个性发展规律的新型教育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得到充分的个性化发展。

(三)做好备课工作

一节课通常为40分钟或45分钟,教师想要有效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充分的准备就是其方法之一。备课质量能够直接影响到课堂质量,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注意课堂的“节奏感”,切不可只用十几分钟就讲完了要教授的内容,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一節课下来分不清什么是重点。

四、教师加强自身修养

教师想要教好语文,自身素质一定要过硬,自身素质包含的不仅是教师的知识修养,自身素质更多体现在教师的“情感修养”之中,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教师要时刻注意提升自己,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对学生开展教育工作。

(一)加强自身情感修养

学生在课堂中每分每秒都深受教师影响,如果教师在授课时带着个人情绪,学生势必也会受到教师的影响,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降低。如果教师面带微笑,精神饱满,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教室,会使学生感到亲切,愉悦之情油然而生。以教师自己的积极情绪来影响和刺激学生,引起他们的心理产生积极方面的变化,就会使学生敞开心扉,思维活跃,从而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因此,在课堂中,教师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保障,当教师能够将学生的情感向好的方面引导时,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相应提高。

(二)保持自身高专业性

在注重自身情感修养的同时,教师要时刻保持自身知识的及时更新,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教职工培训,提升自身知识素养,或者通过自学去了解最新最前沿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

同时,在课前或课后,通过互联网等能够有效获取信息的途径,主动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兴趣所在,能够对其兴趣加以利用,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观察,分析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活动,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综上所述,教师想要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首先要从了解当前阶段的教学现状入手,对教学现状有清晰的认识并产生自己的思考。其次,通过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的方法,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当中,在此之后,教师就要通过拓宽学生视野、改变教学方法、做好备课工作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后,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情感修养与专业素养,以此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