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每个孩子都露出自信的笑容

2019-09-10雷富德

天津教育·中 2019年10期
关键词:自信心小学生策略

雷富德

【摘  要】自信心是督促学生走向成功的动力,是鼓励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去实践的重要推动力。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成功與否,都与自信心的强弱和有无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强烈的自信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因此,要想使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让他们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力量,必须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关键词】小学生;自信心;策略

一、在赏识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大量的事实证明,如果教师以粗暴的行为打消学生的上进心,以讽刺的语言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来说往往是致命性的伤害。相反,如果一个教师用肯定、人性化的教育方法,唤醒学生沉睡于心的自信心,其产生的效果也是惊人的。当然,首先这种评价要及时,要肯定学生的优点,要有真诚的赏识价值,这样容易激起学生尝试的信心和成功的体验,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这种评价要恰当合理,不能夸大其实,也不能一点即止,要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性。再者,评价要分清对象。对于优秀的学生来说,要在表扬的基础上委婉地指出他们身上存在的不足,以期改正缺点。对于那些学习上有困难又有点自卑的孩子,我们就要善于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在赏识与赞美中激励他们,从而增强自信心。例如,当一个平时学习很一般的学生在一次测试中成绩有了很大的提升时,教师一定要及时进行表扬,帮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对自己充满信心。体育运动最能激发学生的信心,在运动会上,大声为他们喝彩,结束后,对取得名次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肯定他们为自己争了气,为班级的荣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他们体会到成功感和成就感。当然,这种评价和鼓励一定要真诚,要让学生有一种被赏识被关注的感觉,而不是场面上的应付。

二、在活动参与中培养

在小学阶段,学生除了学习之外,还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而在参加集体活动的过程中,最能看出一个人的能力,也最能使一个人树立威信。孩子在集体中的威信越高,他的自信心就越强,反之,威信越低,越自卑。因此教师和家长要支持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鼓励他们在活动中和同学正常交往,大胆地表现自己。这样,学生才能在交往中自信起来,在集体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优势,从而将这种优势展示出来,使自己更加完善、更加自信。例如,现在我们的班级大都以4人或6人为一组进行学习或活动,每组会选出一名组长,进行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在长期的活动中,既可以发挥每个组员的作用和价值,又可以锻炼组长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他们的自信心都会增强。这样的活动效果表现最突出的就是文艺活动,学生们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个学生都有特长,他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如唱歌、跳舞、弹琴、魔术、小品等才艺表演,然后在表演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在教师的赞赏中,在同学羡慕的眼神中树立自信心。再者,在体育活动的参与中,也能将一个人的特长体现得淋漓尽致。有的学生学习上有困难,但是体质好,跑得快,球踢得好,这也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优势。但是这样的学生往往很自卑,学习成绩不理想,也不好意思参加其他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鼓励他积极参加竞赛,并鼓励他顽强拼搏,取得成绩后大加赞赏。我想,这样不仅能够促使他们在体育方面对自己有信心,连带着会带动他在学习上也主动起来,或许体育竞赛中的遥遥领先就会成为他学习进步的动力,效果不言而喻。

三、在提高能力中培养

在教学中,我们也常常发现,那些知识面较广、各方面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往往也比较自信。在课堂上敢于质疑,在同学面前敢说敢做,并且敢于向自己并不擅长的事情挑战。教师要将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培养他们的能力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的自信心建立在自己真实的能力上。如,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父母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教他们如何礼貌待人,督促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依赖父母;在学校,教师的引导方向就是就是重点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如怎样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怎样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周围人群和谐相处的能力。这样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能够熟练地驾驭教材,用灵活机动的管理策略、新颖有效的教学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我们的课堂上,面对全班学生,教师既要做到公平工作,又要做到有的放矢。面对优秀的学生,他们自信而大胆,不需要教师的提醒,他们也会主动思考、主动学习。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对他们的要求要提高,布置一些有难度的问题或活动,鼓励他们独立完成并分析其中的原理,这样,他们的知识丰富了,能力也提高了。但是面对那些成绩不理想又比较自卑的学生,我们就应该降低要求和难度,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评价。

四、在自己做决定中培养

一个人不光是在参与活动中能培养自信心,在做事的过程中也能培养,处理事情的果断与坚持也是自信心的一种表现形式。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庭,教师和家长都要为孩子提供能够自己独立做决定的机会,并且要不断鼓励、督促他们为自己所做的决定发奋努力,并一定要实现自己的目的,在取得成功后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在家里,家长们在处理一些家务事上,要多听取个采纳孩子的合理建议,让孩子也参与到家庭事务的过程中。让他们明白,作为一个家庭成员,每个人都有知情权、建议权,同时为家庭的和谐幸福献计献策。在这样民主的家庭中成长,经常参与家庭事业决断的孩子,他处理问题会很有主见,对自己也会很有信心。在学校,教师应该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遇到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遇到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策划、组织、处理,最后再由教师总结,指出其中的成功做法和不足之处。这样对学生的自我自律能力、管理能力和自信心方面的培养都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不要总是把学生当作不懂事的小孩,让他们参与到我们成年人的生活中,适当地参与一些事情的决断和处理,对他们的成长和以后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五、在自我暗示中培养

一些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自我暗示有一种非同寻常的魅力,它能控制并指导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让人能够按照预设的目标进行活动,最终实现目的。这种暗示有自己对自己的暗示,有时别人不经意的暗示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例如,当一个人心情不高兴时,如果他能在心里默念:“这都不是什么事,我要开心地过好每一天。”这样就可以帮助人从不良情绪中走出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引导学生很好地利用这样的心理暗示。当自己内心处于焦虑、矛盾或者疑惑的时候,在心里自己和自己对话,暗示自己一定能走出这种心理阴影,一定能恢复以往的开心和快乐。这样,学生不仅能自己处理问题,而且会对自己充满信心。

这种信心可以表现在日常行为中,也可以表现在学习的进步方面。再者,就是他人的暗示,我们都知道“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典型的他人暗示案例。教师不妨模仿一下罗森塔尔的做法,在学生不经意间给他一个暗示,并期待他能够有所努力,有所进步。在努力的过程中,不断暗示,不断鼓励,让他对自己努力的方向充满信心。直到他成为你期待中的样子,实现你的预期设想,这样,学生无论干什么事都会充满信心,因为他相信自己一定能行。自信心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正如我们的教育,是一个时间漫长见效慢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操之过急。它需要我们不断观察,不断发现,并从中总结出合理的经验,把这些经验付诸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其合理性与不足之处。当然,它也可能会因为一些意外的事件而暂时消失,也可能会因此而重新树立,因此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做一个有心的人。

(责任编辑  林 娟)

猜你喜欢

自信心小学生策略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培养初中学生自信心与英语教学的相关性
我是小学生
Passage Four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