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2019-09-10范绍科

成长 2019年11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范绍科

摘 要:小学数学作为一门研究数学语言、数学符号、逻辑推理等的学科,不仅是我国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还是学生健全世界观与价值观,形成完善的判断机制与积极的创新意识的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自主培养,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机会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使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能自主地融入学习,丰富数学学习的技巧。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1 引言

一般来说,数学学习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数学题的训练和反复的复习才能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数学基本规律。然而,我们注意到,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数学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数学解题思路,也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教师而言,缺少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虽然素质教育的概念已经在中小学教育阶段被提及多年,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始终未能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所普及。由于教师受到多年应试教育的“功利性”教学目的影响,始终把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作为衡量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唯一标准,因此,往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忽视小学生在课堂的主动性思维的发挥,一味地进行“灌输式”教育,导致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被动接受者,而影响了学生在数学课堂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数学课学科属性而言,内容抽象且逻辑性强,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更加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项素质和能力,因此,目前的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相比十几年前甚至几年前,都在内容上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就数学这门课程而言,即使是小学数学知识,也同样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这对于思维能力尚处于低级阶段的小学生而言,给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设置了一定的“障碍”。

3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对策

3.1 重视对学生创新兴趣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但切忌急于求成,要让学生慢慢喜欢上数学,而不是强制学生去做些什么,教师应该多设计一些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举例来说,教师可以描绘一个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小明去商店购买了30元的商品,他给售货员100元,那么售货员应该找给小明多少钱?教师描述完这个场景之后,让每一个同学将情景绘画出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将小明买的商品绘画出来。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绘画出小明所购买的商品之后,计算出售货员要找回小明多少钱。这样的教学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的乐趣。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多在课堂中讲述一些脑筋急转弯,拓展学生的思维,从不同方面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3.2 建立趣味活动目标体系

第一,要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会经历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再到抽象思维的过程,但是,要想顺利地完成一个思维阶段向另一个思维阶段过渡的过程,不仅需要小学生具备丰富的感性认识,还需要小学生具备真实的生活体验,随着这些体验的增多,小学生就会主动地对这些经验进行总结,进而形成抽象思维,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第二,教会小学生必要的推理方法。推理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小学生在最开始接触一个新的知识点的时候,必须要找到数学知识的逻辑起点,虽然并不需要小学生对每一个数学知识点都进行具体的推理,但是教师依然可以引入一些带有趣味性的活动来引发小学生的思考,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第三,要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尝试将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到一起,进而有效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之于自己生活的重要意义,进而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

3.3 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所谓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指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以课本安排为顺序的教学顺序和教学理念,而代之以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强调学生的学,而不是强调教师的教。其目的是转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被动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这一教学思想的改变往往伴随着教学模式的改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者。教学中不管学生接受程度如何,教师都按照教学课程的安排和课本的具体顺序来实施课堂教学,教学中,教师主要关注于如何将知识交代清楚,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关注不够高,出现了在教学中部分学生不能够深入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在教学中出现跟不上的现象,导致整个班级教学两极分化。

3.4 立足生活平台——奠定学生创新基础

生活是人们开展一切活动的基础,对人们的行动有指导意义,是人们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学生学习也是如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生活对学生的现实影响,不能割裂教学与生活间的联系,可以借助生活的土壤来培养创新知识的幼苗,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汲取养分。但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做到联系生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出现一头雾水的情况,不仅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无法将创新理念成功灌输给学生。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學时要借助生活的力量来推动学生创新,让学生在生活的启发下获得创新的头脑,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创新基础。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学必须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提升其创新能力,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文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初探[J].中华传奇,2019(01):57+59.

[2] 杨永珍.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学苑教育,2019(01):38.

[3] 范方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9(01):101.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