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学习习惯点亮小学生的生命

2019-09-10于开影

成长 2019年11期
关键词:学习习惯培养策略实践

于开影

摘 要: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养成的。新课标也明确指出,教学需要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信心与良好的习惯,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之中当务之急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细节着手开始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如坐姿等。而为了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了解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进行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实践

1 引言

在小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年龄偏小,正在形成各种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尤其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认为把书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这已经足够了,但远远不足以支持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可以通过自习我学习的方式绩效提升。让学生在学校期间就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2 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所以说学习成绩高低,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因为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换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的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就语文学科而言,它有实践性、持续性、反复性、渐变性、整体性等学科特点,需要学生动手、动眼、动耳、动嘴等。如果学生能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尊重语文学习的客观规律,顺应语文学习的相关特点,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学起语文来,必定事半而功倍。以小学生作文习作为例,如果小学生从小就能进行有计划、有范围的课外阅读,又能善于观察生活,遇到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或者人,能够进行记录,那么他的这一学习习惯,必定会给作文写作来到莫大的益处。

3 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与实践

3.1 培养学生预习习惯

小学阶段的学生尚未具备足够的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加之部分学生注意力低下,在上课之时很难跟上教师的步伐,对此,这就需要我们的学生在上课之前就对本次所需授课的内容进行一个提前预习。这是因为学生学习的课程知识通过提前预习不仅有一种心理准备,同时也是对具体内容的准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课前预习绝不是毫无目的地进行,而是有一定条件的,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教材,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思考内容的重点并善于发现难点,并且做好听讲准备。而教师在教学之中,主要是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解决,带领学生再一次做一个详细的学习与教学。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提前预习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2 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爱上容易坚持难,形成习惯更难。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加强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检查和督促要做到持之以恒,通过这种强制性措施强化学生完成,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慢慢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一定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要鼓励学生自己解决。确实通过自己努力而未能解决的问题,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全神贯注地倾听。课后也要改正边学边玩的习惯,树立“学就学个踏实,玩就玩个痛快”的意识。教师要适时组织一些有效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操练、主动交流,养成多动脑、勤动手的习惯,给学生多提供参与和尝试的机会,学生就有了思考的兴趣,体会到思考的乐趣,就会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3 使学生养成复习习惯

复习可以加深巩固学习内容的理解。根据记忆曲线,新知识在记住的两三天内会快速遗忘,之后遗忘的速度会逐渐放慢下来。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经常带领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通过及时的复习,巩固记忆程度的提高,经过反复的记忆训练后复习次数可逐渐减少。但要落实趁热打铁,不可以在学习很久之后才去复习,这样会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已经遗忘殆尽,在复习的过程中等于重新学习。这样做重复工会使学生形成庞大的学习压力,甚至导致学生厌学的情况发生。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通过复习过去的知识能够得新的收获。这里的收获是指学生建立完整的自我知识体系,将知识系统化从而可以从整体全局中去了解掌握具体的知识。将知识系统化后可有利于新知识的记忆,使知识与知识之间环环相扣,不容易遗忘。

3.4 引导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做及时的课后反思。课堂上结合习题集与引导,使学生可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反思,并在课后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对反思过程进行交流,相互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自觉性。当学生形成了题后反思的习惯之后,会加深对于该题目的认知。在学生养成了題后反思的习惯之后,可对学生进行单元小结训练,使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单元中的弱点,老师进行针对性的复习。这样具有针对性的复习会比老师反复复习所有知识点效率要高得多,学生在进行自我总结的时候,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需要多方面努力的,不仅需要教师的引导,还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与配合。因此,在小学语文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之中,我们的教师需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做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引路人,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同时也要对学生提出一定要求,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发挥好自己的主体地位,以此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裴培.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9.

[2] 孙世丹.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3] 赵丹芳.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4] 李秀荣.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D].延边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学习习惯培养策略实践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