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探索中求知 在提问中成长

2019-09-10徐晓燕

成长 2019年11期
关键词:探索

徐晓燕

摘 要:2011年上海市基教会上指出,基础教育要进行战略性的转型,“要加强对学生的研究,更好地为学生成长奠基。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推进,把教学内容问题化,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过程的思维探究式教学已经走进数学课堂。教师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参与探究,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符合现代教育理论提出的“主体性教学原则”。本着这一原则,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研究学生的学习起点的基础上,如何创设环境条件,让学生能够有兴趣的去学习,如何让学生成为一名积极主动的探索者、学习者,让课堂教学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落实,是我们今后要研究的方面。

关键词:探索;求知;创设环境条件;提问成长

1 “让学生成为提问者”的实践过程

1.1 第一次课堂教学设计及学生评教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基本实现了教学设计中各环节的预设,在小组讨论这一环节,考虑到让学生小组讨论、探索并验证,对于这个班级的学生来说难度颇大,因此学生的讨论时间延长,但从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仍反映出效果不理想,总觉得学生在理解与表述上有不尽妥当之处,故讲解比预设时间增加了3分钟;同样在接下去的练习巩固环节中教师讲解的也较多,学生提出问题相对较少,强制压缩了学生思考的时间,最后小结也因为时间关系没有让学生自主小结感觉有点仓促。

通过几个二次项系数相同的二次函数图像,如:与、的图像,归纳总结的图像可以由函数平移得出平移法则:“一般地,函数的图像可以由函数的两次平移得到,当m>0时,向左平移m个单位,当m<0时向右平移|m|个单位;当k>0时,再向上平移k个单位,当k<0时,向下平移|k|个单位”。对于这个平移法则总结为“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八字口诀,通过课后巩固练习,普遍能掌握图像的平移规律,但发现仍有部分学生很容易出错和遗忘,而且有一次忘记后,再次运用仍会出现疑问的后遗症。

为了及时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改进教学工作。课后,我以随机访谈的形式,倾听了学生的意见心声,并把学生的反馈意见归纳整理如下:

1.1.1 问题设计不合理,课堂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老师讲,学生听”课堂氛围也比较沉闷。在教学实际中,在课堂提问的问题设置上不是很恰当。设计的问题不合理,没有明确指向性。有些上课时所题出的问题中,有部分学生已经掌握,而对于学生没有掌握的一些问题没有涉及到。

1.1.2 问题设计没有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没有同等学习的机会

1.1.3 忽略学生思维过程,学生没有真正学会学习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的不足就会体现在课堂上只关注学生的答案,认为学生回答正确,就代表学生已经掌握所学知识了,对学生不妥当的回答并没有做出明确的判断,或在问题卡壳的时候,没有及时给学生提出补充、点拨思路等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理解仍处于模糊的状态。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思维含量,学生们不经思考就能可以回答,從而使得师生间的“对话”流于形式。

1.2 基于学生评教的课堂改进

“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是爱因斯坦从事科学研究的宝贵经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学习科学,获取知识的基本能力,所以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的情境,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兴趣。

因此,根据第一次课堂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做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案:

1.2.1 课前预习,提出问题

让学生提前预习教材后,对预习部分出现的问题和错误,进行归纳总结,让课堂教学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开展。

1.2.2 合作探究,提炼方法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提问是探究的源,发现是提问探究的果。提出问题的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产生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教给学生自我探究的方法。

在小组讨论探索并验证猜想这以环节,虽然对学生难度较大,但只要了解并掌握学生所遇到的困难之处,便可有针对性的开展有效教学。因此,在讨论环节一开始,我便从每一个讨论小组中关注学生的问题,并进行了相应的统计:

教师适当的启发、引导可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在归纳函数的性质时,让学生通过观察函数的图像提出问题。有一个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函数的图像应该在第一、二象限”,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价值,说明这个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自己在思考问题。

2 “学生成为提问者”的感悟与收获

2.1 学生在探索中求知、在提问中成长

从两节课堂教学实际过程与结果比较可以看出,学生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能够较好的通过课堂教学来解决,其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容易集中注意力,上课前,学生提出问题,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到课堂上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课前提问占时不多,收效颇佳,同时也增加了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师生互动更和谐,整体学习氛围更为浓厚。

(3)课堂提问,力求简短具有针对性,堂堂提问,形成规律,久而久之,学生便会自觉思考问题。通过学生自身的认识和理解来掌握知识,这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4)课堂提问形式不拘一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2 教师在探索中反思与成长

2.2.1 学生提出问题使我的教学更有针对性,有效性。

“问”是科学探究的开头,“提出问题就等于问题解决了一半”,问题是自主探究的出发点,也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由教师提出问题”和“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效果大不一样。前者只是通过教师提前备课设想学生会产生的问题,而对于学生真正会产生的一些问题往往会忽略;后者能更直接的反应出学生的问题,不仅有利于教师解决学生问题,激发教师教学灵感,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2.2 探究过程中要注重积累研究问题的方法并积累经验。

培养学生提问的形式还有很多,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乐于提问,搭建参与平台,促进学生多问。注重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方式、习惯的养成,课堂上充分给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

猜你喜欢

探索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在“自然”课堂中探索幼儿教育新途径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面向小学课堂教学的智能闯关游戏设计思路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输变电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探索研究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近十年武侠电影主题的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