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导学案,构建化学高效课堂

2019-09-10傅萍华卢才英江虹

天津教育·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导学案课程教学高中化学

傅萍华 卢才英 江虹

【摘要】高中学生学习时间比较紧张,面临的学习压力比较大。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使他们能够更从容地应对高考,构建高效化学课堂十分必要。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使他们在课堂学习当中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后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实现对知识的高效巩固与练习。而导学案的教学方法就是有力手段,它可以为学生的预习和复习提供指导,同时也可以使他们的课堂学习变得更加高效。

【关键词】导学案;高中化学;高效课堂;课程教学

一、通过导学案,做好准备工作,明确化学课堂教学目的

教师在设置导学案之前,需要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系统地了解学生基础,这样在设置导学案的时候就可以更具有针对性,对学生薄弱的部分加强辅导,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提升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的核心素养。与此同时,在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之后教师还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导入新课,更好地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为课堂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导学案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对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过程进行指导,使他们能够了解本课学习的基本内容和重难点内容,从而结合自身的情况合理安排各部分的学习时间,为课堂的高效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设置导学案的时候需要突出教学目的,根据教学目标来引出问题。与此同时,问题需要有吸引力,使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在思考能力方面的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积极查阅相关资料来分析和解决这一问题,并完成预习。

比如在学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这一章知识的时候,学生仅仅依靠相关概念无法真正理解电离和水解的相关知识,而设置了相关问题之后学生就会进行深层思考。比如教师可以提出“食盐和白糖都是白色固体,为什么他们溶于水之后会使水产生不同的导电性”,这一问题源自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对此并不陌生,在研究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深入了解电解的原理和影响因素等知识。

二、引导学生自学,为学生提供明确的指导

在利用导学案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在课前将学案发放给学生,使学生根据导学案当中的内容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并充分了解课程的重难点。经过预习,学生可以大体了解本课内容,并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当中遇到的障碍,带着这些问题进入课堂。在课堂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使学生自主完成对问题的归纳、总结和分析,并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导学案当中增加“课外知识拓展”的模块,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学习方法和学习媒介了解更多的知识,走出课堂,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和网络资源自主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化学应用核心素养。教师还可以增加实验课,使学生在实际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了解化学知识的真正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利用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其中的难点知识可能成为学习的瓶颈,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设置导学案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合理安排问题,选择难易程度适中的问题,这样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与此同时,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碍,教师也要做出必要的提示,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比如在学习《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学生在理解盖斯定律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存在障碍,这时候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C(s)+1/2O2(g)=CO(g),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的ΔH。学生在思考的过程当中会想到在这一反应当中,C在燃烧的过程中会在产生CO的同时也会产生一部分CO2,因此无法直接计算ΔH。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指导:CO2的生成过程包括几个途径?反应热分别是多少?这个时候学生就会意识到,在这一问题当中,C与O2反应生成CO2以及CO与O2反应生成CO2,只需要分别计算这两个反应热就可以计算得出该反应的ΔH。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

导学案的作用除了对学生进行知识上的指导之外,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这需要教师根据课程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确定学习方法。与此同时,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过程当中也要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预测他们在学习这部分知识过程当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然后结合自身经验,以知识作为载体,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比如在学习《电化学基础》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的方式探究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区别和联系,并引导学生从形成条件、能量转化、电极、反应类型、电子流向等方面来对比二者的异同,通过表格的方式进行列举。学生在面对容易混淆知识点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对比的方法来进行学习,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四、增加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在化学课堂当中,导学案可以作为教师指导的重要方式,使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而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创造良好的互动学习氛围。首先是以小组教学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在课堂上相互协作提出各自的问题,在共同思考的过程当中集思广益、解决这些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式。对于学生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来提供指导。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当中,教师提问的主要方式是在课堂上进行随机提问,学生需要在全班同学面前回答问题,这可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针对性也不强。而通过导学案的方式,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问题,在导学案的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课后巩固等模块当中提出问题,使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子、思考问题的指向标和课后练习的方向。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需要坚持层层递进的原则,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来设置相关问题,使学生由概念的理解进入到知识的应用当中,同时能够经过自主思考完成一般规律的总结,使学生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培养核心素养。与此同时,教师在生活化的例子当中提出相关问题可以使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抽象的化学知识。因此在设置问题的时候,教师也要选择比较灵活的问题,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同时也要选择综合性比较强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完成知识的拓展与练习。

比如在“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课堂中,教师进行淀粉水解成葡萄糖的实验,在实验之初,教师可以提出关于催化剂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可以在淀粉溶液中加入碘水,溶液变成蓝色。在没有催化剂的条件下,淀粉水解完全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这时,教师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唾液倒入前面的混合液中,此时,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请学生猜测加入后的反应。震荡溶液,发现蓝色褪去,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反应原理: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起到了催化作用。

五、结语

总的来说,学案导学是一种学生参与、教师辅导的学习方式,可以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加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在学案导学的应用过程中,学生可以积极思考与探索,提升自身的思考能力与素养。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来开展教学活动。这种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可以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与素养。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学习更多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有利于其素养提升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君锋.普通高中学生课中化学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以导学案为载体的有效学习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6(9).

[2]谭骥,蔡文联.中学化学导学案教学实践反思——基于福建省某中学化学导学案教學课改个案研究[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

[3]苑守峰.导学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以《无机非金属的材料主角-硅(2)》一课为例[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8(3).

(责任编辑 袁霜)

猜你喜欢

导学案课程教学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