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运动损伤防范意识的调查分析
2019-09-10张劲松李玲
张劲松 李玲
摘 要:为了提高高中生体育课运动损伤的防范意识,采用问卷调查法发现高中生运动损伤发生率达33.1%,而且高中生在运动前、中、后对运动损伤防范意识薄弱,防范知识匮乏。文章进而分析影响高中生树立运动损伤防范意识的有四个因素,“高中师生间的认知态度”、“教师的相关指导能力”、“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学校良好的运动、医疗环境”。
关键词:高中生;运动损伤;防范意识
基金课题: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改课题(RKJGY1630)。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11-082-01
文章从了解高中生的运动损伤防范意识的现状入手,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高中生在运动前、中、后过程中对运动损伤的防范意识,从科学的视角分析影响高中生树立运动损伤防范意识的因素,从而减少和预防高中生在体育课中运动损伤的发生,帮助高中生科学地锻炼身体,有效增强体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新化一中高中生运动损伤的防范意识调查分析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等资源查阅与“运动损伤防范意识”有关的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通过查阅有关的文献自行设计出调查问卷。本问卷的内容,针对高中生运动前、中、后的防范意识进行相关调查和针对影响高中生树立运动损伤防范意识的因素进行调查。随机选取新化一中高中三个年级共300名高中生发放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81份,有效回收率为94%。
2结果与分析
2.1新化一中高中生运动损伤总体发生率调查
調查发现,在回收的281份问卷中,93人发生过运动损伤,受伤率为33.1%,这表明高中生运动损伤的情况比较普遍,对高中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及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尤其高中阶段学习任务重,一旦受伤,轻则会影响锻炼的积极性,重则造成心理障碍,这是一个值得全体师生重视的问题。
2.2新化一中高中生对运动损伤防范意识的认知情况调查
2.2.1高中生对运动损伤的总体认知调查。通过对新化一中高中生“运动损伤认知程度”调查发现:有62.63%的高中生对运动损伤“很少了解”,有26.33%“比较了解”,只有11.03%“完全了解”。可见中学生对运动损伤的认知程度相对较低,对运动损伤的相关知识比较匮乏。
2.2.2高中生在运动前对运动损伤防范意识的认知调查。结果显示,在回答“体育课时是否进行准备活动”,有100%回答进行了准备活动。但是在回答“课外活动时是否进行准备活动”,只有13%回答进行了准备活动,说明了高中生在教师缺失情况下自我保护意识的薄弱和体育常识的缺乏。在回答“上课时是否都能穿运动服装”时,每次都能穿的只占31%,有时穿的占59%,不穿的占10%。运动时身着运动服本是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但有些学生却常身着牛仔裤、脚穿拖鞋等,这无疑只会增加运动损伤发生的可能性。
2.2.3高中生在运动中对运动损伤防范意识的认知调查。调查发现,在回答“是否会按教师指导认真规范练习”,体育课上68%的高中生回答“是”;但是在课外活动中却只占6%。在回答“运动时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盲目追求高难度”,只有9%做出肯定回答。在回答“运动过程中是否能积极应对突发事件”,有76%的高中生回答是“否”。由此可见高中生的运动损伤防范意识薄弱。
2.2.4高中生在运动后对运动损伤防范意识的认知调查。高中生在回答“课后是否经常学习运动损伤的防范知识”,97%的高中生回答是“否”。由此可见,高中生学业压力大,课后没有时间也没有意识对运动损伤的知识进行学习,导致学生运动损伤防范知识有所欠缺。
2.3影响高中生树立运动损伤防范意识的因素
2.3.1教师的相关指导能力。在调查发现,有86.1%的高中生认为“教师的相关指导能力”对树立运动损伤防范意识的影响最大。教师的相关指导能力包括教师的技术动作和运动损伤防范知识的指导能力。教师的指导能力能够积极有效地解决并纠正高中生在技术动作上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
2.3.2高中师生对运动损伤防范意识的认知态度。调查中发现,78.3%的高中生认为“师生对运动损伤防范意识的认知态度”对他们的影响很大。校园生活中教师是学生最经常、最直接、最具权威性的榜样,是体育活动的指导者,教师的认知和态度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观念和行为。
2.3.3学生的学习能力。由调查可知,62.6%的高中生认为“自身学习能力”对树立运动损伤防范意识有重要影响,说明学习能力对运动损伤防范意识的影响比较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一方面有利于学习运动损伤防范意识的理论知识,以至于对老师的指导更易接受和理解,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间进行运动损伤防范知识的交流和学习。
2.3.4学校运动环境与良好医疗环境状况。据调查,有43.4%的学生认为“学校运动环境与良好医疗环境状况”对树立运动损伤防范意识有影响。通过在新化一中调查了解到,新化一中现阶段正处于建设期间,体育设施相对于学校教学要求来说不够完善,不能满足课堂要求。
3小结
3.1新化一中高中生运动损伤发生率比较高,同时新化一中高中生对运动损伤认知程度相对较低,对运动损伤的相关知识很匮乏。在课内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对运动损伤的防范较好;但课外由于缺乏指导,导致学生对运动损伤的处理不尽人意。
3.2影响高中生树立运动损伤防范意识的因素是“教师的相关指导能力”、“高中师生对运动损伤防范的认知态度”;当然,“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校运动环境和良好的医疗环境”也是其他两大因素。
参考文献:
[1]孙宏伟.课余体育训练的运动损伤与防治研究[J].民营科技.2013(1):119.
[2]李春,朱伍秀,储守辉.刍议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运动损伤预防[J].运动:体育教育.2016.3(133):106-107.
作者简介:
张劲松(1975.10—),男,汉族,湖南省冷水江市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与健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