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类纪录片在提升高中地理必修一教学效果的研究

2019-09-10李天佑

高考·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效果

李天佑

摘 要: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相关内容突出的是关于地球运动,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相关知识点。根据当前新课改理念和教育教学领域提出的相关教育理论和方法,在本文当中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以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中的第二节《山地的形成》为例,探索了自然类纪录片在必修一当中的运用,并且思考了其对教学效果提升的影响,仅供参考。

关键词:自然类纪录片;高中地理;必修一;教学效果

当前是电化教育的时代,甚至逐步要实现智能化教育,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当中的运用已经常态化。当然多媒体更显著的优势在于资源的整合方面。在高中地理必修一的教学当中,合理运用多媒体,结合必要的一些素材来进行教学,对于提升教学效果想必有一定帮助。

一、高中地理必修一内容分析

新版本的高中阶段人教版地理科目必修一当中主要划分出了五个单元,重点阐述的是地球运动,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相关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特征,树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观念。

以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第四章来论,按照大纲的要求,突出的是地球地表形态方面的内容,要求是结合实际的例子,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因素、能够说明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掌握地表形态对聚落、交通路线分布的影响,主要是山地方面和河流地貌方面。根据教材的安排完成这一个单元的教学至少要三个课时,一个课时一个小节的内容,当然最好还是一个小节给出两个课时比较理想,如果条件允许。具体小节内容参见教材。

所以,必修一是当前教改下的产物,在教學当中要切实落实当前课改提出理念如多元智力和建构主义,保证教学效果。多媒体作为一种常态化的教学手段,优势在于资源整合,并且直观地表现抽象的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点。

二、自然纪录片在必修一当中的运用问题

(一)自然类纪录片运用的意义

在本文当中重点探索的是自然类纪录片在地理必修一教学当中的运用,在实际的运用当中发现,自然类纪录片在必修一教学当中能够提高学生兴趣,增强参与度,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同时对于学生视野的开拓有较好的价值,并且直观化地展示地球地貌相关的内容方便学生掌握知识,提升地理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进一步还能在培育核心素养方面提供帮助。

(二)自然纪录片运用注意问题

首先是自然类纪录片的选材问题,这里要突出纪录片与必修一知识点的关联性,同时要注重一定的趣味性。具体来看实际上因为现在网络技术发达,在网络上有很多免费公开而且比较有趣的自然类纪录片,针对必修一的内容来看,可以通过优酷等寻找和教学有关自然类纪录片,如《地球成长史》、《天下第一山》、《喜马拉雅》等。要注意这些纪录片素材虽然好找,但是并不都适合必修一运用,主要是需要选择素材当中的相关部分进行剪辑处理后再运用,以便为教学目标服务。

其次,要注意控制时间,自然类纪录片的运用最终还是为教学服务的,不能本末倒置,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注意控制好自然纪录片在教学当中的时间,突出重点内容,完整的纪录片可以推荐学生在课下观看,课上则要重点突出,然后采取一些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达到教学目标。

(三)自然纪录片运用的方法

1.自然纪录片运用基本思路

在实践当中,自然类纪录片在必修一当中的运用,采用的方式是以微课的形式展现相关内容并前置于课堂教学,在课堂上重点突出,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思想,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或者是合作探究相关的知识。

2.自然纪录片在教学过程当中的运用

例如在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教学当中,将教学划分成了五个部分,包括预习和复习、导入、研讨、练习和总结。

首先,预习和复习。在预习和复习环节主要是要求复习了第一小节的内容,同时给出了导学案帮助学生学习第二节的内容,并推荐学生先看《天下第一山》纪录片,重点展示和山地有关的内容。

其次,导入。在课堂教学的导入部分,用剪辑后的中国山水第38集纪录片《峨眉山》来创建情境引导学生,突出山地形成(主要是褶皱山和断块山)与山地对聚落交通路线等方面的影响这一难点问题。

再次,研讨环节。研讨部分则是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进行研究讨论,先给出剪辑后的纪录片《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断层的形成》,并根据学生的观后感和导学案来回顾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的相关知识,并设问,要求回顾看过的纪录片,思考褶皱山、断块山形成的力量,影响又在哪些方面。明确山地形成的力量,褶皱山和断块山的成因、基本形态以及规模。

练习环节。练习的过程也是研讨的过程,同样以问题的形式展开练习,比如山地以何种形式来影响交通线路,要求学生根据问题,去教材找答案或者是在网络上找答案。

第4,总结部分主要是就是基于多元评价方法,来实现知识内化,技能内迁。

3.自然记录片运用的效果思考

通过上述的方案在必修一的教学当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相比较于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但所用的教学素材不一样,教学效果上有一定的差别,经过研究论证以后发现,常规的图片素材、动画素材等虽然直观,也实现了音画同构,但学生已经习以为常了,在教学当中效果已经不够突出。而自然类纪录片因为在本校的地理教学当中尚属于首次运用,效果比较明显。

当然具体来看还是教学方法上比较好,因为自然类纪录片毕竟也仅仅只是一种教学素材,与图片、挂图、动画等的作用是一致的,重点就是将抽象地理学科上的概念进行直观展示,所以自然类纪录片是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但是却不能本末倒置,教学当中关键还是要落实新课改的理念,充分调动学生,让学生根据素材进行自主或者合作探究,这样可以将学生从以往单纯的死记硬背当中解脱出来,去探索发现地理当中的知识与技能,这样教学的效果才能提升。

结束语:综上所述,根据高中地理必修一的内容来看,自然类纪录片在其中应用就有比较高的价值,采取合适方式方法,能够比较有效地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相比常规的挂图、动画等素材,自然类纪录片更加真实,更能揭示地理相关知识点。所以不能本末倒置,自然纪录片总归只是一种素材,合理利用好即可。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教学效果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德育教学效果——立足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教学实践探索
案例教学法与标准化病人联合教学提高医学影像技术教学效果的研究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语言策略的研究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