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弥补中职生语文素养的缺失
2019-09-10殷小俭
殷小俭
摘 要:在以成绩优劣论成败的教育现实中,中职生是不被关注的一群失败者,他们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总喜欢以一些极端、另类的方式来维护自尊,表现自己。弥补中职生语文素养的缺失,发展中职生健全人格,成为中职教育的一大重要课题。该文为如何发挥语文学科人文内涵丰富的特点,全面提高中职生的文化素养提供了一些参考策略。
关键词:中职生;语文素养;缺失
我国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经说过:“我非常提倡全民读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然而,我们职业中学的学生,大部分是中考的失败者,在以成绩优劣论成败的教育现实中,他们长期得不到家长的赞赏,老师的关注,同学的喜欢。没有良好读书习惯的他们,根本没办法体会“读书可以给人幸福”的感觉。恰恰因为这份幸福感的缺失,这群血气方刚的青年总喜欢以一些极端、另类的方式来维护自尊,表现自己。他们看似张扬跋扈,其实极度自卑与脆弱,他们是一群需要呵护,需要用真善美去涵养的孩子。
作为极具人文性的语文,在发展中职生健全人格,全面提高其综合素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发挥语文学科人文内涵丰富的特点,全面提高中职生的文化素质,弥补中职生语文素养的缺失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为语文教育奠定思想基础
“我喜欢在这里,因为这里有一方黑板,有三尺讲台,更有青春飞扬的你们。我喜欢你们在这里,因为你们的眼神是关注的,你们的笑容是可爱的,你们的态度是宽容的。同学们,不用理会过去的好与坏,在这里,一切都是新的,我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相信:只要真心付出,你们必能有所收获。记住,你们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记住,你们的潜力是无限的;记住,老师是爱你们的。所以,我愿意和你们分享我所知道的,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将相互学习,相互成长。感谢你们,感谢你们的倾听,感谢你们的陪伴,感谢你们的一切!”
这一段话,是我在每一個高一新生班的语文课上都会跟学生们说的。因为我知道,这是一群急需得到关爱的敏感的学生。我的鼓励会给他们带来温暖和希望。只有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教育才是卓有成效的,因为没有人不喜欢喜欢自己的人。对于教育,爱很重要。所以,每接触一群新生,我的首要任务是和他们建立良好关系,因为“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二、利用课内阅读教学,带动语文素养的逐步提升
在中职语文教材中,有大量极富哲理性的文章。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各种有利因素,帮助学生体会读书人的幸福,从而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带动语文素养逐步提升。
如高等教育出版社《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的《读书人是幸福人》就是一篇可以很好引导学生读书的文章。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结合《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倡导的教学的开放性、启发性和自主性,采用自主探究、情感体验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和多元评价等以直接体验为主的学习方式,以达成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感受读书的幸福。主要方法如下:
1、课前作业法
课前,我要求每位学生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自主学习阅读的各种方法,并在老师的阅读指引下完成老师指定书目的阅读(指定书目是《论语》、《歌德诗集》、三毛的《撒哈拉沙漠》、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我还根据强弱搭配的原则把全班48名同学分为孔子组、歌德组、三毛组、秋雨组4个小组,12人为一组,选出组长,由小组长组织讨论、评价,并整合本组成员的读书笔记,制作成PPT以作课上交流之用。这个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协作精神。
2、导读法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为此,我把情景教学法、诵读法、讨论法、竞赛式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中学习、收获。再一次在自我价值体现和小组合作中感受读书的幸福,提升语文素养。
在文本解读部分,我引入了竞赛教学法,设计了抢答环节、展示环节和精读重要段落环节。
在抢答环节,运用智慧课堂的教学互动平台,让同学们运用速读法和圈点法在文中勾画出答案,并通过平板进行抢答。而展示环节由各小组派代表完成。请各小组代表展示课前小组合作制作的PPT,边展示边描述通过课前阅读《撒哈拉沙漠》《文化苦旅》《论语》《歌德诗集》,增广了哪方面的知识,得到了哪些精神上的享受。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中感受读书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感化和陶冶。展示结束后,同样运用智慧课堂的教学互动平台,通过平板进行投票,选出最能打动自己的小组(不能投自己组)。最后的精读重要段落环节也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根据老师提供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最快最好完成讨论学习的小组为最佳。
这个环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尤其是小组竞赛法的引入,帮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在愉悦的氛围中达成了学生知、情、意全面发展的目标,充分提升了学生的读书幸福感。
3、练习法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为此,我采用了练习巩固法,给学生安排了仿写环节。要求学生根据自己课前阅读的体会,以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这一论点。要求必须运用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用上六个排比句和两个对偶句。
仿写完成后,每组挑选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投影出来与全班同学交流。这一环节让学生个体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更让他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读书的幸福,
课后,我还要求每个同学根据教师推荐书目阅读一本好书,并写出读后感。要求:1模仿本课结构写一篇议论文。2运用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和多种修辞手法。此作业布置的目的在于把课堂知识与学生的发展需要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在《读书人是幸福人》的课堂阅读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文以载道”的作用,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习惯,帮助学生逐步提升语文素养。
三、强化课外文学阅读,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著名特级教师陈钟梁认为,文学与生活同构,阅读文学作品可以让一个人更好地理解生活与人生,可以更好地整合他的各种知识。方智范教授认为,文学素养“是一个健全的现代人的必备素养”,是“人文素养的核心”,是“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跟真善美相联系的”,“要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有利于终身发展,文学素养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①可见,经典文学阅读是弥补中職生语文素养缺失的必由之路。通过扩大经典文学作品阅读,用文学作品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去纠正中职生的情感态度,培育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用文学作品中优美、经典的语言去涵养学生的语言,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升。所以,我根据教材中的文本,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选取了相关的文学作品以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首先,根据中职学生的阅读爱好选择经典。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根据
中职生在阅读上往往缺乏耐心和定力,对冗长而深奥的文学经典缺乏兴趣的特点。我引导学生阅读故事情节性强,人物形象鲜明,并且生动幽默的短篇小说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如在教学法国作家莫泊桑的《项链》时,我先引导学生课后阅读美国作家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俄国作家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等短篇小说,在学生的阅读兴趣浓厚之时,再引导学生阅读莫泊桑的长篇小说《羊脂球》。
其次,根据中职学生的阅读水平选择经典。由于中职学生的基础较差,阅读能力不强,所以选取的经典作品一般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如在教学徐志摩的诗歌《再别康桥》时,我引导学生阅读徐志摩的诗集《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还让他们去阅读林徽因的诗歌《你是人间四月的天》等作品。另外像北岛的《回答》、食指的《热爱生命》、顾城的《一代人》……这些诗歌多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而这些思考和困惑也是中职生将面临的问题,因此,阅读这些优秀诗作,并通过教师的引导,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再次,根据中职学生的情感需求选择经典。很多中职学生无心向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家庭影响,或者管教不严,或者单亲家庭,或者暴力家庭等等。学生对亲情的渴求是更甚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所以,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文学作品也是选择之一,如在教学朱自淸的《荷塘月色》时,我让学生重读朱自清的《背影》,并让他们对比阅读龙应台的《目送》。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对学生不要提太高的要求,只要有所体会,并能写好读书笔记即可。每学期,我都会对全班同学的读书笔记进行评比,选出读书之星并进行奖励,以激发学生们的阅读热情,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方智范,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2] 刘静,强化文学阅读弥补职高生语文素养的缺失[D],2009年5月
[3] 许朝娜,中职语文文学经典作品教学研究[D],2011年10月
[4]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2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