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大数据时代下数字文化馆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9-09-10刘瑶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数字文化馆类型

刘瑶

摘  要: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为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传播手段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谋划实施了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场馆推广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项目,数字文化馆建设在此次浪潮中应运而生,发展进程日益加快,但在探索初期难免遭遇诸多内外阻力。如何正视问题,解决困难是我们当下亟待解决的事情。

关键词:数字文化馆;类型;挑战和机遇;问题和建议

当今世界,正掀起新一轮信息化浪潮,发展成果日新月异,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此背景下,如何借势推动数字文化建设,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服务网络、提升服务效能、满足群众需求、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是文化馆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数字文化馆的含义

数字文化馆,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群众文化资源、提供全民艺术普及服务、管理文化馆业务的数字化服务系统和互动体验空间。它以全面艺术普及为重点,与文化馆职能深度融合,通过资源建设、数字化服务、平台搭建和线下体验等形式,开展群众文化艺术培训、活动、创作和远程辅导。

二、数字文化馆的类型

数字文化馆建设相较于数字图书馆建设起步较晚,目前正处于试验、探索阶段。近些年,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的领导下,实行部分省市先试点再全面铺开的建设模式。目前,数字文化馆建设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枢纽型数字文化馆。建立统一标准、模式,形成“1个总馆+X个分馆+X个支馆+N个群众”的服务体系、网络,如重庆群众文化云。

2.资源型数字文化馆。将辖区内的特色文化资源、非遗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打造本土文化品牌,如文化云南云。

3.特色型数字文化馆。优先打造本馆某一项或某一类内容再进行深化和扩展,如马鞍山数字体验馆、苏州名人馆。

4.服务型数字文化馆。利用直录播等手段,将本馆的文艺演出、赛事,慕课教学资源数据向外输出,如天津群众艺术馆。

5.文化云类型。一是整合某一地域内大多数公共文化机构的参与,形成供给的多数,如上海文化云;二是以文化馆为主力,以某一类文化活动为主,如重庆市公共文化物联网。

三、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挑战

1.受众的转变。各地文化馆服务的受众以中老年为主,随着数字文化服务模式的转变,受众的人群也相应倾向更年轻的几代人。

2.内容不专业。一是强调资源数字化,内容从“纸面”转入“硬盘”,利用率并没有提高,缺乏硬核内容;二是综合性网站缺乏权威性和专业性,并且群众文化的每一类别都会有更专业、更高水平的资源网站、APP、微信号,难以吸引受众;三是追求购置各种新设备,配套技术不扎实且内容更新不及时,从最开始的“门庭若市”到最后“无人无津”。

3.形式不专一。文化馆的职能性质就决定了其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是大而全,建立的数字文化网络自然也是综合性一站式服务模式,然而互联网对数字文化馆建设的冲击也不例外,面临竞争对手更多,比如同行之间的竞争、与社会机构的竞争、与互联网巨头的竞争。

(二)机遇

处于“互联网+”的时代,要想建设好数字文化馆,必须转劣势为优势,化危机为机遇,从文化供给侧发力,重拾群众文化引领潮流的属性。一是受众群体的转移,将中青年纳入服务主力对象;二是创新活动形式,扩展阵地服务线,举办迎合中青年喜好的线上文化活动(网络赛、线上展、投票)等;三是创新服务内容,与时俱进,增加街舞、嘻哈、网红歌曲等新元素到群文活动中,或者改编传统节目形式等;四是整合公共文化领域的海量资源,打造特色,引导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问题

近年来,数字文化馆蓬勃发展,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不成网络体系,各自为政,功能重复建设,成果不能共享,浪费、闲置现象严重;二是缺少本地特色,群众文化服务数字化产品内容不够丰富,服务形式简单,群众参与度不高;三是数字资源转化缓慢,开发利用率较低,远不能满足公众需求;四是管理手段落后,效率不高,与飞速发展的信息化发展形势不相适应;五是不顾现有体量和财力,缺少阶段性谋划和目标,盲目想做成集大成者。

(二)建议

1.顺应时代发展,树立“互联网+”思维。政府主导、文化馆实抓,统一建设、分别管理、创新模式、丰富内容、整合资源、方便使用,建立大范围适用的数字化平台,不重复建、不盲目建,切切实实改变文化馆“围墙式”服务模式。

2.提炼区域优势,以“方便群众”为宗旨。谋定而后动,抓特色、凸亮点,以地方文化资源为依托,利用并创新本地区的特色,结合群眾文化特质,形成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化活动品牌,扩大影响力。

3.充分预估困难,留有“更新换代”的余地。预估建设数字文化馆存在的各种问题,包括人员、经费、场地、硬件、软件等,明确数字文化馆定位,设立阶段性建设目标,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工作方向,预留软硬件更新空间。

4.培养锻炼队伍,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培养建设一支现代化信息技术、计算机人才队伍,招募一批文化志愿者(特别是文艺骨干),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引入培训机构、学校、社会团体等力量参与到群文活动中。

5.重视文旅融合,促进文化旅游事业长足发展。以数字文化馆建设为契机,整合本地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剧院、影院和智慧旅游等资源,形成集文化服务、文化共享和文化事业、旅游产业于一体的公共数字文旅服务平台;提升观赏性、功能性,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机构、设施在促进旅游业发展方面的作用。

注释

①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数字文化馆工作指南(试行),2017(11):3.

猜你喜欢

数字文化馆类型
新时期背景下数字文化馆建设的创新进路
关于数字文化馆建设的几点思考
数字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探析
浅谈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
让文化馆插上“互联网 +”的翅膀
“文化云”与数字文化馆建设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与脑卒中类型及预后关系探讨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C语言教学探讨
人名中不应该使用生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