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段数学的生活化教学模式探索

2019-09-10宋玉玲

天津教育·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生活化教学数学

宋玉玲

【摘要】在小学教育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而且实践应用性比较强,生活中处处都存在数学。但是由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数学还不是很熟悉,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必要进行生活化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创新思维,从而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基于此,本文以小学低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在小学低年级段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和途径。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意义和途径

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进入了全新的发展局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且对数学并不是很熟悉,所以在低年级数学教师纷纷进行了生活化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是结合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和数学知识进行教学的,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可见,在小学低年级段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低年级段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教育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逐渐向生活化教学模式转变。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与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生活化教学,通过生活化教学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但是从目前的小学教育现状来看,大多数小学生的学习只是针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缺乏一定的生活实践。

比如,在小学低年级段的数学教学中,在讲授阶段的加法运算“1+1=2”时,有的教师仍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告诉学生“1+1=2”,而不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告诉学生“1+1”如何等于“2”,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只是简单地记住了数学概念和知识,但是并不能充分地应用到生活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而且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不高,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段数学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尤其重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在小学低年级段的数学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的改革方向。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当注重实际生活的引入,添加生活中的素材,开展生活化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设计加法运算的内容时,结合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爱好,让小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小物品,通过物品增加的方法进行加法运算,这样直观的教学方式更能被学生接受,教学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三)教学效果的重要要求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较为落后,大多数教学在讲授的过程中只是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讲授,如在讲授加法计算时,直接告诉学生要从左到右进行计算,而且所得出的计算结果是唯一的正确答案,这样的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扩展,学生也不能够真正地理解和感受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学生的兴趣逐渐失去,最终的教学效果也是差强人意。而生活化教学模式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教学工作,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并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积极性。可见,在小学低年级段的数学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大大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二、小学低年级段数学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方法

在小学低年级段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最关键的就是要妥善处理教学内容与生活的关系。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妥善处理教学内容与生活的关系,那么就会影响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效果。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段数学教学时,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历、知识,合理处置教学内容和生活的关系,同时也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及体验数学知识的使用价值,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数学教学的水平,实现生活化教学的目的。以下具体探讨小学低年级段的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途径。

(一)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

小学低年级段的数学教学最主要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处理生活中所遇到的数学问题。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小学数学教材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在教材内容中融入了许多生活化的元素,降低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和掌握的难度。对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深入了解和分析教材内容,挖掘教材中生活化的元素,并将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提出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比如,小学生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与金钱相关的问题,如购物,教师在对低年级段学生讲授一位数的加法计算时,可以设置类似于“小明想去商店买一包饼干和一瓶矿泉水,饼干5元,矿泉水2元,那么小明要带多少钱才可以买到饼干和矿泉水?”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贴近,若教师积极引用生活实例,便能将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场景相结合,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感受和理解知识。因此,小学低年级段的数学教学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进行,让低年级阶段的小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之中更好地掌握相关数学知识,同时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学生也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比如,在学习“人民币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准备好人民币学具,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让一个学生扮演文具店的售货员,文具店的货架上摆放着铅笔、橡皮擦、尺子等,而且这些商品上都标明了价格,教师将这些文具都摆在桌子上,让其他学生扮演顾客来购买。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出一个文具店购物的情境,学生积极参与,而且在购物的过程中认识了人民币。可见,在小学低年级段的数學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欲望,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掌握和学习数学知识。

(三)布置生活化的课堂作业

作业布置的目的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所布置的作业都是让学生课后回家做,这样的作业方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不能真正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四)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

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而且好奇心非常强烈,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创新教学方式,打破以往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空间的局限性,开展丰富的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在学习“认识方向”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当中,以教学楼为参照物,为学生讲解关于方向的知识。这样学生的学习并不局限于教室,学生也就能更好地参与知识学习,而且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获得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将会大大提高。可见,在小学低年级段的数学教学中,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不仅符合低年级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结语

总之,要想在小学低年级段的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教师首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和分析教材内容,然后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最后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有效渗透课堂教学中,创新教学形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菊萍.简析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9(9).

[2]刘如意.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

[3]陈淼.小学低年级数学实施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9).

(责任编辑 林娟)

猜你喜欢

小学低年级生活化教学数学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