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经典诵读的中职语文教学研究

2019-09-10华雪琴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0期
关键词:人文底蕴经典诵读中职语文

华雪琴

摘要:经典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策略,将经典诵读融入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提供语文素养,厚实人文底蕴,形成自主学习语文的策略,成为一个既有专业技能,又有文化功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经典诵读 中职语文 人文底蕴 文化功底

引言

语文教学是中职课程中重要的基础性学科,语文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文字、文学和文化功底。语文课堂教学既关联着中职学生成才,更决定着学生未来是否成为一个幸福的、积极向上的人。对于中职语文教学来说,教师既要从时代的视角来革新语文教学方式、理念,也要从历史的视角来看中职语文学科所承载的人文内涵。然而当下,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语文不属于中职专业课教学,很多学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有的只求考试过关合格,坚持底线要求对待语文学习,这迫切需要广大中职语文教师要树立全新的语文教学观和课程观,向古人学习,向经典学习,向国学大师学习。笔者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将经典诵读融入中职语文课堂,不仅提升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涵育了人文情怀。经典诵读为中职学生生活和学习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经典诵读和中职语文教学的关系

人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其实,诵读最重要的意义不在于识文、断句和明义,而是通过诵读,涵育了精神,完善了人格,从而培育了积极、健康和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读书分为有声阅读和无声阅读,无声阅读重在思维训练,而有声阅读,除了思维参与,更重要的是卷入了读者和作者的情感,因而诵读的意义更加重要。无论是经、史、子、集,还是唐诗宋词,他们都是人思想和情感的结晶,对于当代的中职学生来说,诵读既是吸取人文精华的主渠道,也是对经典名篇最大的缅怀和尊重。

1.语文的经典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传承中华文化的需要。诚然,语文的经典诵读首要目标是提升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塑造中职学生的价值观。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中职生,学生应从我国人文经典中领悟和习得工匠精神,学习古今贤者精益求精的求索精神,并在以后的工作和实践中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成为一个有人文涵养的技能性人才。例如,教师可以和学生一道,诵读《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文学著作选篇,从而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兴趣,为传播中华民族文化打头阵。

2.经典诵读符合中职学生心理、认知规律。中职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和可塑期,需要强大的人文底蕴为学生的未来成长铺好根基,为专业课学习添加干柴烈火。中职生的心理较为敏感,认知尚显幼稚,而经典诵读为中职学生全面地观察世界、阅读历史、悟透人文打开了一扇窗。

二、经典诵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提升中职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职语文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诚然,不可否认,当下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良莠不齐,个别学生因种种原因稍显玩世不恭,而诵读《弟子规》《论语》等可以让学生读其文、明其理、习其性,时间久了便可修身养性,从而学会做一个堂常正正、遵纪守法的中职生。毕竟,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基若没筑牢,以后的学习、工作等将会受到很大影响。

2.发展中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要培养中职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我国当下缺少的正是各种应用型人才,尤其缺少会表达、能思考、会写文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要利用中职学生时间、空间上的学习优势,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如诗词背诵、口头演讲、应用文写作、典故新解等,而经典诵读能夯实学生文学功底,为语文应用能力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3.培育中職学生内在文化自信

中华文化灿若星河,博大精深,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主要存在于经典书籍中,在浩如烟海的经典中,教师和学生择其一二大声读、相互读、天天读,终有一天,学生会发现自己文化素养的提升,文化水平的提升,从而树立内在的文化自信,未来成为跨行业甚至跨国文化传播的使者。

三、经典诵读和中职语文教学的整合途径

1.将经典诵读与语文教材相结合

新课程提出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的理论,也就是说,教材是学生的学材,教材只是教师教学的一个样本而已,教师要打通课内教材和课外阅读的任督二脉,从课内到课外,让学生大量阅读,培养诵读经典的终身习惯和爱好。只有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才有了源头活水,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精神动能,提升学生的幸福指数。在中职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名家名篇来自我国的经典书籍,教师的首要任务是通过这些篇目,点燃学生学习经典、重温经典、吟诵经典的热情和激情。例如《史记》、“四书五经”等经典的相关片断,其内容涉及了国学经典中的韵文、诗歌,还有很多唐诗宋词等,教师要和学生一道,共同诵读,率先示范,给学生精准指导,让学生在诵读经典中涵泳智慧,吸取中华文化的精粹。除此之外,中职教师还要创新教学方式,要活化语文教材,将课外内容引入到课堂中。人们常说,经典诵读要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诚哉斯言!

2.将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方法相结合

当下,随着中职课堂改革步入深水区,关于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也不绝于耳。然而,无论如何改革,传统的一些优秀的东西依然要坚持。在诵读经典中,学生发现,诵读本身就是最好的语文教学方法,笔者在诵读经典中发现,很多学生通过诵读经典,爱上了语文课堂,进而爱上了课外阅读,形成了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还有的学生主动每周去看央视的品牌栏目《朗读者》,并跟随主诗人董卿时而微笑、时而悲伤。因为诵读让学生读出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读出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同时,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也激活了自身的认知和情感,从而和作者进行了深度对话,灵魂上产生了共鸣。因此,诵读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朴素且实用的语文教学方法,它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帮助学生形成富有个性化的语文学习方法,并在长期的经典诵读中积累丰富的营养。

3.将经典诵读和中职写作教学有机结合

读是写的基础和前提,写是读的必然和成果。当下,中职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较弱,这个问题值得重视,很多中职学生的语文在初中学段时就是一门“拖腿科目”,学生普遍对语文的经典背诵持应付态度,因此在升学考试时失分较重。其实,学生对阅读和背诵不感兴趣,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学生写作无内容、无思想、无章法,写作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东拼西凑。为此,笔者从诵读出发,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尝到经典之所以是经典的缘由,学生经过长期诵读,洞察并体会出文章是如何架构、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同时哪些词语和表达非常的摄神。学生读得多了,便自然将诵读经典中的文法、词语移植到自己的写作中,很多中职学生由以前的“怕写作文”到现在的“下笔如有神”。可见,中职学生的写作要从阅读开始,尤其要从诵读经典开始,让学生品尝、模仿,从而真正领悟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境界。

四、小结

总之,经典诵读和中职语文教学有密切的内在关系,中职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诵读对于中职学生作文、成长、成才和发展间的关系,树立新的教学观和语文观,并从中职学生的特点入手,设计出符合中职学生特点的诵读策略,让学生在诵读中不仅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而且要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为以后积极投身职业规划和实践工作奠定厚实的人文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树芳.经典诵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新校园,2017(08).

[2]张娟.国学经典在中职语文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0(11):4748.

[3]褚雪冬.浅论国学经典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生活教育,2018(09).

责任编辑:丁 蔚

猜你喜欢

人文底蕴经典诵读中职语文
美术基础教育模式的现状分析与创新
落实“文化基础”改变设计理念
浅谈新课程理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落实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及其研究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唤醒、发掘、传达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