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来亚大学与贵州大学办学特色比较研究

2019-09-10张剑

高教学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贵州大学办学特色教育模式

张剑

摘  要:马来亚大学与处于我国西南地区的贵州大学办学特色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推动贵州-东盟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文章采取办学观念、运行机制、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四个维度对两所大学的办学特色进行剖析。贵州大学作为我国的一所地方性综合大学,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在加快推进部省合建和“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过程中还需加强改革创新教育、优化品牌专业、加大合作育人力度。

关键词:办学特色;办学观念;教育模式;马来亚大学;贵州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1-0020-04

Abstract: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 University of Malaya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uizhou University in the southwest of China will help promote the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of Guizhou-ASEAN higher education.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school-runn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universities by four dimensions: school-running concept, operation mechanism, educational model and curriculum system. As a local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in China, Guizhou University has obvious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process of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vince's joint construc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first-class" high-level universities,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reform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optimize brand specialty, and increase cooperative education.

Keywords: school-running characteristics; school-running concept; educational model; University of Malaya; Guizhou University

大学办学始终要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特色,是事物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稳定性、独特性和优质性,是被描述频率较高的一所大学办学特色的特征,是其历史文化的沉淀、对精神的传承和现实实践共同演绎的结晶,不是对办学特色的总结。

东盟毗邻中国,其高校的办学特色也是百家争鸣,尤其是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马来西亚,其最为重要、发展最为迅速的一所大学——马来亚大学,尤为突出。研究马来亚大学的办学特色,将其与处于我国西南地区的贵州大学办学特色进行比较研究,一方面,进一步推动贵州-东盟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提升贵州省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和促进作用,进一步总结、升华我国西南地区高等教育的建设与发展。另一方面,补充有关马来亚高校教育的研究成果。知网对于办学特色的研究近3000篇(在中国知网中,按照字段“主题=办学特色”、“来源类别=核心期刊/CSSCI”的条件,以及“学科领域=哲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经济与管理科学”的条件检索获得,检索时间为2019年2月15日;若选定“来源类别=全部期刊”,搜索结果较多);同时,对办学特色的研究近几年也呈现出递减趋势。针对马来亚大学办学特色的研究较少,仅有涉及东盟教育或是马来西亚教育的相关论文(字段“主题=东盟,并含教育”或“主题=马来西亚,并含教育”,其他方法同上)。针对马来亚大学相关的书籍,大部分研究都是从东南亚国家或是东盟高等教育出发,简述马来西亚高等教育的整体概况[1]、马来西亚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2]、马来西亚高等教育的现状和发展空间[3]等等进行研究。有较多研究将东盟的教育与西南地区的广西、云南等高校做对比研究,但是将马来亚大学办学特色和贵州高校办学特色进行比较研究的成果还是匮乏的。

一、马来亚大学办学特色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对办学特色给出了一个官方说明,“特色可体现在不同方面:如治学方略、办学观念、办学思路;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教育模式、人才特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解决教改中的重点问题等方面”。[4]根据这一官方说明,本文采取办学观念、运行机制、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四个维度对两所大学的办学特色进行剖析。

(一)办学观念

办学观念是一种精神和目标,大学的办学特色首先表现为大学的精神面貌和精神气质。观其办学理念,逃不掉要了解影响此沉淀和发展的历史脉络。

马来亚大学(University of Malaya),是马来西亚最古老、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大学。马来亚大学的前身是1905年成立的爱德华七世国王医学院(Kolej King Edward Ⅶ)和1928年成立的新加坡莱佛士学院(Kolej Raffles)。1949年10月8日,马来亚大学由爱德华七世医学院和莱佛士学院合并而成。[5]马来亞大学的名字来源于“马来亚”一词,因此时马来西亚已为人知晓。马来亚大学初立发展迅速,1959年成立两个自治学院,1960年,两个地区的政府表示他们希望通过法律将这两个分院改为自己国立大学。1962年马来亚大学成立。

马来亚大学的校训是“知识乃成功之本”。这一校训凸显了知识的重要性,知识就是进步、是力量,鼓励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获取知识。马来亚大学的校徽也是马来亚大学精神、办学观念与马来西亚历史、文化融合的集中体现。马来亚大学的校徽蓝底象征把东马来西亚与马来半岛联系起来的海洋;棕榈叶象征马来民族所使用的书籍;木槿花代表着马来西亚人民;老虎代表马来西亚的各民族,也代表在大学的三大群人员。[6]通过马来亚大学的校训和校徽等来考察其办学理念,可见大学的发生发展受到诸多外部因素,如殖民主义历史、宗教文化、王权政治文化与传统等影响。历史与传统是马来亚大学的根基和精神所在,它塑造着现在与未来。

(二)运行机制

大學特色的培育,必须从内部挖掘其发展优势的生长空间。马来亚大学有一个策略计划:2016-2020年的UM战略计划构成了具有十五年(2006-2020)的转型计划的最后阶段,其指导目标建立在七个推力上,即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优秀大学”。该计划包含具体目标和主要战略和行动计划,旨在加强与世界知名高等教育机构的合作,对研究和产出产生更大影响。[7]

马来亚大学根据这个策略计划在管理机构的有效管理下按部就班完成计划,其高层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学校的具体事宜,把握好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董事会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还有负责管理学校财政事务的机构,助学机构。同时,马来亚大学实行企业化管理。建立公司并进行一些投资活动,寻找科研经费和咨询费,对外出租大学设备,开设相关教育项目等。也要求所有部门和研究所制定中期和长期商业计划,一方面推动学院自筹经费,另一方面也借助企业化管理来提升学院内部的管理效率和效益。

(三)教育模式

马来亚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强调教育应当全面开发个人的潜能,从智力、精神、道德、感情及物质方面,培养的人才要遵循大学的诚信,尊重,学术自由,开放,责任,专业,精英,团队合作,创造力和社会责任的核心价值观,力图通过获得高质量的研究、专业实践以及创造性思维等知识和技能,不断自我完善,支持当地社区和国家建设,为国家和人类服务。

马来亚大学有2个研究学院:伊斯兰研究学院和马来研究学院。共有12个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工商管理和会计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牙科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育学院、工程学院、语言与语言学学院、法学院、医学院、理学院、建筑环境学院;5个学术中心:基础研究中心、文化中心、学术发展中心、跨文化对话中心、体育中心;5个研究所:研究管理与监控研究所、亚欧研究所、校长研究所、公共政策与管理研究所、中国研究所。马来亚大学有本地本科生11577,国际本科生551,共计12128人;本地研究生6575,国际研究生学生2352,共计 8927人;共有学术人员2270人,技术人员2968人。[8]马来亚大学还拥有马来西亚最大的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源也较为丰富,工程学院、法学院、医学院等都专门设有自己的图书馆。

马来亚大学教育多元化。马来亚大学有自己的华文教育,从其中文系课表中可以看出,中文系学习的课程主要有现代汉语、中国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中国文化概论等有关中国文化的课程。同时,马来亚大学的国际化教育也较为开放和包容,招聘国际教学人员以及招收国际学生,马来亚大学国际学生有近3000人,国际学生的主要市场是中国和东南亚,因此,马来亚大学也致力于亚欧领域的研究。马来亚大学在将教育国际化作为促进教育发展的推动力量,除了学生流动和师资流动,与国外院校的合作和项目也是教育发展的主要内容。

(四)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也是一所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方面之一。马来西亚的教育系统以1956年拉扎克报告提出的教育制度为基础,建立马来亚教育系统委员会。该委员会的成立旨在为国家引入教育体系,同时保持三大种族——马来人,中国人和印度人——的需求和和谐关系。马来亚大学规定马来语和英语作为必修科目,马来西亚高等教育证书(STPM)是一个向所有提供学术,技术和宗教科目的学生开放的课程。如马来亚大学的工商管理和会计学院(FBA),工商管理和会计学位的入学要求是根据学生在预科课程和马来西亚学习中获得的成绩高中毕业证书(STPM)。[9]马来亚大学的学术人员负责教学和研究,每年有2000多名学术人员教授约300门课程。马来亚大学总的来说有三种形式的课程:应用型课程形式、课程和研究综合形式、研究形式(研究/论文)。

同时,马来亚大学给予高教机构以自我认可的资格,建立了一个内部质量保障制度,系统性的质保体系以及与此关系极密切的十项核心程序。[10]这也是马来亚大学将自己定位于注重研究的大学,以国际高等教育的学术标准为基准而发展。在马来亚大学成为自认大学之后,除其中一些专业,如医学、法律、建筑之外,虽不须再次接受资质认证局的学位课程外部核检,但要接受质量管理与提升中心的核检,以符合马来亚大学的课程要求。

二、贵州大学办学特色

(一)办学观念

办学理念是先导。学校办学历史就是理念不断更新的历史。贵州大学创建于1902年,现已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学之一。贵州大学的标识是将其简称“贵大”两个字组合在一起,两个字运用了篆书的表现形式,体现历史积淀;专用字体、英文以及“1902”的数字传递了贵州大学信息。贵州大学校训“明德至善”取自《大学》卷首“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博学笃行”见于《礼记·中庸》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体现百年贵大追求真理、崇尚完美并且强调博学和实干,为国家民族不遗余力的精神底蕴,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新的理解和诠释。

面对贵州欠发达、观念相对落后的现实状况,贵州大学提出了“立德树人、质量为本、成就教师、发展学生”的办学观念,确立了“扎根贵州、立足西南、面向全国,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面向,形成和确立起“服务地方创特色”的高校发展思路与路径。

(二)运行机制

贵州大学建立了重视本科教学的制度体系,规范部门职责,加强部门联动,促进部门密切协作,构建质保体系,打造“四专一综”特色模式。“四专一综”是指教师教学水平、实践教学质量、课程考试质量和毕业论文(设计)质量4个专项评估和学院年度贡献及竞争力综合评估。同时,自主研发了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系统,该系统具有数据采集、数据审核、数据分析、数据管理和年度比较五大功能。

学校成立了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定位及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组织制定培养方案和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的校、院、系和督导团、评估专家团“三级两团”督评模式,开展教学运行、课堂教学、“四专一综”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根据社会需求和社会评价修订完善教学质量标准,与校内“三级两团”监控相结合,形成結构合理、制度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此外,由于贵州大学地处欠发达、欠开发地区,贵州大学还成立了教育发展基金会,接受社会各界捐赠。

(三)教育模式

贵州大学重视培育发展特色优势学科,以期服务贵州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贵州的特色和经济,还设有白酒研究院、国际民间艺术研究院、民族学研究院(中国苗学研究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东盟研究院、长征文化研究院、喀斯特地貌博物馆等独具特色的研究机构。

顺应社会需要、符合国家战略确立起与自己办学目标相一致的人才培养定位,坚持“厚基础、强能力、重素质、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通专兼备、知行合一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贵州大学成立了阳明学院,面向全体一年级本科学生,在学生大一阶段集中学习通识教育,铸造学生知行合一的品格和精神。此外,贵州大学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也正在积极推进国际化教育。自2008年以来,学校承办、协办了11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系列活动,与东盟高校或研究机构建立交流与合作。

(四)课程体系

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来源于社会需要。国家发展的要求,迫使人们重新考虑大学生产的产品类型。例如,人力需求应该对学生应该在大学教育中学习的技能和学习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毕业生的多样性和适销性问题也是相关的。这反过来又会影响课程和学习经历的规划。[11]

彰显实践应用导向,贵州大学实施三学期制。确立了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个性课程模块,加大个性选修课程比例,满足不同学生个性特定对多样课程的需求,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突出实践教学,构建从实验到实习到实践的教学体系,与企业、工厂和行业联合组建实习实训基地,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强化创新创业和第二课堂模块;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推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式、案例式、探究式教育得到有利的推广应用,促进学生个性思维与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同时,为了更好的切合社会需要,学校在各专业培养的具体论证过程中突出了社会人士、行业专家的参与,通过社会成功人士和行业实践专家的有效参与,使得学校能够更好地把握社会对人才的最新要求和发展动态,使人才培养更好地与社会接轨。

三、结束语

马来亚大学反映了马来西亚的历史变迁和发展,并为马来西亚社会的转型和变革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是马来亚大学在珍视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多元价值观。马来西亚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国家,如何将不同的种族与文化融合到一起,培养马来西亚的国家凝聚力,这是马来西亚国家发展的关键。马来亚大学在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融合与协调作用。二是马来亚大学重视国际化教育和优势学科的发展。马来亚大学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使其具有国际化前瞻视野,培育出了诸如医学类和人文类等高水平的学科门类,积淀了马来亚大学的优势和特色。三是马来亚大学倡导以知识和学术自由为中心,更为重视培养学生的品行与责任意识。马来亚大学非常重视大学作为知识创新与传播基地这一功能,在学校的管理、教学和科研活动中贯彻学术自由的精神,鼓励不断生成新知识,努力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优秀大学。

文化共存,视野共享。贵州大学作为我国的一所地方性综合大学,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在了解马来亚大学办学特色之后,三省吾身。一要认识到学校改革创新力度与高水平办学目标相比还有距离。贵州大学要继续进一步加强改革创新教育,整体协调地推进各项工作,科学有效的配置资源。二是保证课程建设工作有效开展。贵州大学现有影响力品牌专业太少,专业特色不够鲜明,精品课程资源不足,还需要加大经费投入,建立激励机制,发展优势学科和专业。三是仍需加大合作育人力度。学校与境外一流大学的合作欠缺,与行业企业合作育人的力度不足,需要继续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充分利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这一资源,拓展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办学的渠道,面向未来,加快推进部省合建和“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

参考文献:

[1]潘懋元.东南亚教育[M].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

[2]张建新.21世纪初东盟高等教育[M].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

[3]菲利普·G·阿特巴赫,马越彻,邓红风.亚洲的大学:历史与未来[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4]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78/A08/s8341/s7168/201001/t20100129_148782.html,2019-2-10.

[5]EDUCATIONAL GOALS OF THE UNIVERSITY OF MALAYA[EB/OL].https://www.um.edu.my/about-um/educational-goals,2019-2-15.

[6]李枭鹰,王喜娟.东盟著名大学巡礼[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7]Strategic Planning[EB/OL].https://ppsg.um.edu.my/strategic-planning,2019-2-15.

[8]UM FACT SHEET[EB/OL].https://www.um.edu.my/about-um/um-fact-sheet,2019-2-15.

[9]Alfan E,Othman N. Undergraduate students' performance: the case of University of Malaya[J].Quality Assurance in Education, 2005,13(4):329-343.

[10]王祥.基于马来亚大学高教质保的“自我认可”机制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9):19-21.

[11]Phillips T J A.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in the University of Malaya[J].Higher Education,1982,11(6):657-668.

猜你喜欢

贵州大学办学特色教育模式
谢以家绘画作品欣赏
档案见证贵州大学百年文脉
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特色探讨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优化课程教学体系结构,凸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办学特色
百年贵大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