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与写策略

2019-09-10廖宏燕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读写教学有效策略意义

廖宏燕

摘要: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以读促写、读写有效结合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也能提高阅读和写作教学的质量。所以,将读与写有效结合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让读写的有效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最佳状态。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读写教学 意义 有效策略

引言

所谓语文,简言之就是语言和文字。生活中,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就足以彰显一个人的魅力;教学中亦如此,一堂生动有趣的课,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然而在语文教学中,读写教学始终是教学工作的重难点。学生在阅读书本时没有养成做笔记的良好习惯,不能很全面地把握文章内容,更不能很好地记住文本中优美的句段,以致在写作时往往会不知道如何下笔。并且一说到写作文,学生们都露出无奈的表情,这也是最让教师头疼的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有效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在语文教學中让阅读和写作教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是每个语文教师当下需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初中语文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如何将读与写有效结合起来,以进一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读写结合对语文教学的意义

首先,读写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现今在重视语文教学的大潮之下,语文课堂教学也在不断地创新,由以前的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型教学模式。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已经成为现今课堂的主人,课堂上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语言呈现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相应的总结,最后通过写的形式抒写感悟和心得。这样就自然而然将读写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了。

其次,读写结合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下,语文课堂更加多元化,从自主学习到合作交流再到结合自身实践谈感悟,这些都能体现课堂主体的重要性。这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有效引导学生注重读写相结合。在学生们在读文本的时候,提醒他们借助于写来加深对文本的认识,懂得圈画一些优美的句段,通过内化吸收,以便在以后的作文中运用。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这种联系,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且相互强化。这样不但提升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而且还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实现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1.拓宽读写范围,开阔学生眼界

在语文课堂中,阅读和写作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若能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想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学生的阅读习惯。这就要靠教师细心点拨,让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看见优美的句子时,进行相应的圈点勾画,将其熟记在心,便于在以后的写作中使用。学生选择怎样的阅读素材是很重要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阅读材料的选择,引导学生阅读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文本。而今的学生生活实践比较少,特别是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只要提起关于亲情话题的作文,学生们所举事例都千篇一律。下雨送伞或生病送去医院等。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缺乏新意,很难吸引读者的眼球。如何解决这种问题呢?首先,选择合适的阅读素材并拓宽其阅读范围。其次,每读到新的文章时,对自己感兴趣的、认为好的句子予以批注。长期坚持下去,不仅能提高阅读能力,也能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写作技巧的积累。最后,将这些零碎的、不完整的记录进行加工整理,提炼观点,整合成文。长此以往,不仅能让学生有效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更能将读写结合的最佳效果体现出来。

2.借助于语文教材,实现读写结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方法,更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朗读可以明确作者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思路,也能将读写有效结合在一起,做到在“读中学写,读中练写”。故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分析和研究阅读材料,学习不同作品中作者所采取的不同写作方式,逐渐积累语言知识。在阅读教学为本位的前提下,应注重强调对课文讲深讲透,“阅读课要讲得透,无非就是把词句讲清楚,把全篇讲清楚,作者的思路是怎样发展的,情感是怎样表达的”,都应该一一落实到位。如课文鲁迅的《社戏》,作者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对当时的人和事怀着一种特殊的情感。那么在学习这一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重点分析人物形象的描写方式,通过人物形象的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凸显主题,这些描写方法都应该全方位地向学生讲解,以教会学生如何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技巧,从而为学生学习类似的文章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提升阅读能力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这样就会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更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3.精读课文范例,培养仿写能力

仿写是写作的开始,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仿写练习,为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初中语文教材都是许多专家和学者精心挑选出来的经典文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相应仿写也是必要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讲解课文内容,品味语言、表达思路、思想感情,等等,学生应注重在阅读过程中课堂动笔,课后练笔;注重模仿迁移。但仿写也应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后进生来说,应让他们多读课文,在锻炼其语感的同时,锻炼他们的片段写作能力。如朱自清的《春》中,每个景物片段描写都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春》中的春风、春花、春雨等片段让学生完成对夏天景物的描写,让他们从中感受到写作的乐趣。而对于优等生,应重点培养他们的写作技巧,如《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写法,段与段之间的衔接都是很好的典范。通过仿写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锻炼他们的写作技巧,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4.把握有效方法,激发写作热情

读写不分家,只有拥有了充分的阅读积累,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并且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学生应广泛阅读课外读本,从中积累语言知识,并能适当地运用到写作过程中。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也曾说过,他的作品与他之前读过的许多外国作品和医学知识是分不开的。阅读作为一种认知活动,归根结底就是“言语表现”。叶圣陶老先生谈到阅读与写作教育时曾指出:“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就是他的经历、语言等方面累计综合的表现。”所以说,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实践教学的同时,还应该鼓励他们多读一些文学名著,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语言的魅力。故而,教师在注重阅读的同时,更应引导、鼓励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学习怎样体验生活,让他们养成将生活的点滴记录下来的习惯。这样久而久之,语言和情感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学生拿到任何一个作文题都会得心应手,从而避免出现言之无物的情况了。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打破传统教学将听、说、读、写分开训练的局面,积极响应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如此,就能大大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时教师还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读促写或以写促读,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在一起,逐渐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周爱敏.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3).

[2]刘晓燕.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的新思考[J].读与写,2010(1).

责任编辑:陆晨阳

猜你喜欢

读写教学有效策略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教学探析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师生“齐读共写”感悟小语教学的幸福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