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方式的探索
2019-09-10卢少峰
卢少峰
摘 要:基于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导入环节开始建设高效课堂。基于此,文章先分析了课堂导入对数学教学的影响,然后提出了构建高效课堂的课堂导入技巧,以期利用导入环节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导入;高效课堂
小学生由于年纪较小,容易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记忆错误、认知错误的问题,影响学习质量。教师从导入环节开始,优化教学设计,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学习数学知识。通过导课环节能够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研究导入环节具有实践意义,能为高效课堂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课堂导入对数学课堂的影响
课堂导入环节是数学课堂的第一阶段,导入环节可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为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奠定基础。课堂导入能够引导学生快速进入上课状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科学设计导入课程,能够吸引学生,促进学生完善数学知识结构,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師设计导入环节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设计,从而达到良好的导课效果。目前大部分教师选择开门见山的方法导入课程,虽然该导入方式为教学后半程节约时间,但未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很多学生仍然停留在课间状态,注意力没有集中到课堂上,无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导入环节对课堂教学的影响,认真对待导入环节的设计,努力提高导入环节趣味性,让学生能够建立数学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完成学习任务。
二、新课程改革下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导入技巧
(一)创设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常用的导课技巧,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关联性,发散学生思维,使其产生丰富的联想,让学生在课堂互动中能够对生活情境进行模拟,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进入到教师设置的情境中,产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愿望,激发出学习的兴趣,主动思考数学问题,将注意力集中在数学学习上,丰富想象力,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教师在教学“比”时,可以创设“大扫除”的情境:“同学们,今天我们准备大扫除,需要使用消毒剂、空气清新剂、洗衣粉,使用之前需要按照说明书配比,说明书让我们按1∶20、1∶5、1∶10配比,同学们知道1∶20、1∶5、1∶10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回答:“一份消毒剂要添加二十份的水。”然后教师引入教学主题,讲解“比”的相关知识。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导入课程,以更加自然生动的方式,让学生进入自主探究氛围中学习新知识。
(二)承上启下
数学教学要注意构建知识体系,教师在教授新知识时要注意连接旧知识,导课环节要完成承上启下的任务,由浅入深,遵循知识学习的规律,让学生自然地掌握数学知识。如教授“两位数乘法”时,教师可以先从回顾一位数乘法开始导入课程,引导学生回顾“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然后过渡到“一位数和两位数相乘”的计算,最后过渡到“两位数和两位数相乘”的计算法则。通过承上启下的导课环节,教师让学生意识到新知识的学习并不是独立的,可以和以往数学知识形成连接,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借助于知识迁移的作用快速掌握新知识。通过承上启下的导课环节,引导学生完成知识迁移的过程,有助于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为灵活应用数学知识奠定基础。承上启下的导入设计要注意鼓励学生思考,充分利用学生心理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通过承上启下的引导方式,为教师新知识的教学创造条件,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重新思考新知识,逐渐形成数学思维,并将数学思维应用于学习生活中。
(三)游戏互动
小学生正处于好玩、爱玩的年纪,游戏对于学生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在导课环节,教师可以利用游戏互动,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教学工作的开展做好准备。如教学时,教师可准备一个抽奖箱,让学生用纸条写上自己的名字放入抽奖箱。教师也可以把随机点名的提问方式变为抽取点名,需要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便随机抽取一个纸条提问。这一互动方式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三瓶牛奶作为奖励,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或者表现良好,就可以再投入一个自己名字的纸条。小游戏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回答问题,跟随教师引导进行思考。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够完成课堂学习。游戏互动的设计可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参与游戏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
(四)设置悬念
教师在导课环节设置悬念,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其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悬念的设置要引导学生发现疑惑,发现认知矛盾,受到疑问的吸引,活跃学生的思维。导入环节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利用知识设置问题,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设置悬念。如“体积”的教学,教师拿出半杯水,将积木教具投入水中。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为什么投入积木后,水面会上升呢?”看似简单的问题,学生却很难讲清原理,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思维进行思考。学生逐渐开始讨论“由于积木的高度”“因为积木的厚度”等。导课环节引导学生进入困惑状态,这时教师可以提出“体积”的概念,导入本节课的主题,用体积解释水面上升的原理。如在九九乘法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悬念设置方法导入课程:“同学们,老师有一个超能力,你们随意说出两个个位数,老师就能快速得出两个数的乘积,同学们要不要试一试?”学生开始积极向教师提问,教师快速做答,让学生产生好奇,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然后教师在学生疑惑时,导入课程:“同学们想不想拥有这个超能力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吧。”悬念导入方式可快速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五)故事引导
根据小学生心理发育的特点,教师采用故事导入课程可有效提高课堂吸引力,让学生从故事中获取数学知识,构建生动氛围展开教学,可提高学生思维活跃性。教师要积极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和主题,将数学知识结合起来,以故事为载体展开教学。故事导入法可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利用生动的图画,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利用哪吒为原型,撰写故事,结合“速度与路程”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产生研究的兴趣,深入探究数学知识。借助于故事背景,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推动新知识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如在教授“小数点”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用故事导入:一个飞行员在飞机驾驶时,设置飞行高度参数,由于自己马虎大意,错误地输入了小数点的位置,造成飞机飞行高度快速下降,想要手动操作已经来不及,造成飞机撞上了冰山。通过这个故事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小数点”的重要性,在一些领域中,“小数点”可带来巨大的影响。故事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快速认识到数学知识对于生活的影响,对教学过程起着积极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的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起到活跃课堂氛围,转换学生学习状态的重要作用。教师务必要重视导入环节设计,灵活使用游戏互动、构建情境、故事引导、设置悬念等方法,充分发挥导课环节的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思考新知识,逐渐受到数学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蔡宁.立足趣味 激活课堂——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课堂导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9).
[2]苏宗混.简洁开场,精巧导课——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有效性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22).
[3]陈孝珍.倾心导入 全心投入——浅析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策略使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