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影记

2019-09-10思衣谷

散文诗世界 2019年1期
关键词:情愿樟柯鲍勃

思衣谷

《流浪猫鲍勃》:当爱和希望投射到猫之时

进入11月,天气渐渐步入寒冷,正当此时,近期上映的英国喜剧传记电影《流浪猫鲍勃》,以最暖心,最萌系治愈的姿态呈现给观众,期盼陪大家温馨过冬。而就目前口碑和票房而言,此片也实乃是一次成功的“暖流过境”。

《流浪猫鲍勃》是由罗杰·斯波蒂伍德执导,卢克·崔德威、鲁塔·盖德敏塔斯、琼安·弗洛加特和流浪猫鲍勃本尊主演。该片改编自詹姆斯·鲍文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个因父母离异而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詹姆斯(卢克·崔德威饰),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开始自暴自弃,染上毒瘾,身无分文,成为了一名流连在街头的卖艺者的故事。

后来多得戒毒所医生瓦尔(琼安·弗洛加特饰)的帮助,詹姆斯终于有了自己的一个有瓦遮头的家,而更幸运的是在入住“新家”的第一个晚上,不速之客流浪猫鲍勃闯进了他的生活。詹姆斯收养了鲍勃,当詹姆斯离开家走上街头卖艺的时候,鲍勃跟在他的身边寸步不离。因为流浪猫鲍勃的出现使得詹姆斯卖艺有了收入,经济有所改善,与此同时,詹姆斯结识了住在隔壁的女子贝蒂(鲁塔·盖德敏塔斯饰),在贝蒂的身上,詹姆斯重新燃起了对爱的渴望。街头艺人詹姆斯和流浪猫鲍勃,一人一猫就这样改变了对方的命运。

影片的剧情虽然简单,观众看了都很容易预料到结局,但影片的可观之处在于它的真实、细腻和质朴情节,让人看来,不管是不是猫奴们或者铲屎君都会为之所感动。片中让人感动的片段有詹姆斯与鲍勃相互击掌、站在街头卖艺、为鲍勃围上招牌围巾;詹姆斯不惜拿自己仅有的饭钱,甚至生命去救鲍勃等,这些温馨而又软萌的画面,委实能直击每一个人的内心,并且治愈像詹姆斯那一类流浪汉的底层市民的心灵。

另外,就拍摄手法而言,从詹姆斯收养流浪猫鲍勃开始,导演在影片中处处用鲍勃的视角来看待周边环境,这种拟人化的镜头一方面展现出了鲍勃那动物的天生灵性,另一方面也为剧情的发展做好了铺垫,隐喻出一个关于一只猫如何改变一个社会边缘人一生的重要情节,接着再突出真正主人公流浪猫鲍勃的重要性,自然到最后让这只猫成为了人与人之间传递爱与希望的感情投射载体。

观影中,我们应该留意的是,导演还用了很多细节和篇幅来侧重去描述詹姆斯未遇到鲍勃前的潦倒生活,事实上,导演的眼界还不仅停留在描绘一个生活潦倒青年,导演还通过詹姆斯在街边卖艺时,所受到的种种对待:卖力演唱却得不到尊重关注,更不用说赏钱;服务员情愿将饭菜丢弃也不给詹姆斯;被银行保安驱赶;亲生父亲看见卖艺的詹姆斯也视而不见,匆忙逃离等等,以上这些遭遇,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充斥着冷漠的城市,这也是导演没有回避地想要表达,对人情陪伴缺位的批判。而后来直到鲍勃的出现,才融化了人们那内心的冰冷和无情,人们才开始尊重和帮助詹姆斯,詹姆斯也才能和父亲和解,他渐渐体会到了这个城市中隐藏着的温暖与美好,重返自己正常的生活。

流浪猫鲍勃的这个故事,一方面固然让我们看到一只猫释放了我们内心的善良和美好,为了都市人与人之间传递爱与希望的感情投射载体,通过导演高明的电影艺术手法,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了都市人群情感贫瘠、冷漠的现实。在衣食足的现代社会里,要通过一只猫才展现出人性的关怀,人性的爱与对生命的希望,多少都带着一种讽刺意味。

事实上,导演想要表达的是当爱和希望投射到猫之时,有可爱的猫咪去释放美好,有猫咪去填补人情陪伴缺位的角色,这自然是温馨派的喜剧和治愈系的好事。但当爱和希望无法投射到猫或者任何载体之时,人与人之间又何不直接点去互相关怀,陪伴和互助呢?

《江湖儿女》:做自己情愿的事,也是江湖

中秋档期,上映了中国电影激烈的“内战”,作为黑帮古惑仔类的江湖题材电影《黄金兄弟》和《江湖儿女》無疑是竞争最为激烈的了。而相较之下,能更反映中国现实主义,以及更能从多元的角度去剖析江湖情义这些方面来说,贾樟柯的《江湖儿女》是更值得讨论的。

《江湖儿女》的故事起始于2001年的山西大同,模特巧巧(赵涛饰)与出租车公司老板斌哥(廖凡饰)是一对恋人,斌哥在江湖中每天在外面呼朋唤友,巧巧希望能够尽快进入婚姻,而斌哥一直不以为然。有一次,斌哥在街头遭到竞争对手的袭击,巧巧为了保护斌哥街头开枪,被判刑五年。巧巧出狱以后,开始寻找斌哥以便重新开始,然而事情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后来,巧巧找到斌哥发现斌哥已经有女朋友,巧巧唯有独自失望回老家。而再后来,斌哥残疾了回到老家找巧巧,巧巧义无反顾照料斌哥,但男女主最终还是没有在一起。故事较为悲剧收场。

首先,故事的情节高度流畅,段落十分清晰,此片是通过三段式的结构来叙事的,整体大概分为旧江湖往事、一个江湖女性(女主)的诞生、梦回男女主角在江湖中的儿女情长,故事的主线是通过巧巧这个女性角色串联的,同时也是围绕巧巧这个人物在江湖中的进化而展开。从某个意义上讲,此片表面上看来可谓是一部关于有着江湖义气的女主的成长史。但因为导演是贾樟柯,故事自然不会过于单一和平扁化。

导演的出彩之处在于,透过男女主人公的性格倒置与命运互换,通过男主角悲情而对感情不得自已的经历,以及通过女主角一往情深的人物性格刻画,如此富有现实戏剧的叙述来表达了一种生活在中国县城江湖里人际间那种复杂的关系。从这一点上说,比较于导演过往的山西背景的电影来说,情感有了一种别样的表达。这自然也是导演关于江湖的表达和理解。如贾樟柯说:“用江湖道义为人处世的人才算是江湖儿女。”,亦如主创张一白说:“一个想走,一个愿意等。走和留,爱和恨,都是他们情愿的。”电影《江湖儿女》的最大意义是表达一种多元“情愿论”,正如男主虽然残废了但还是有情义回去看女主,但并不是想弥留,而是对女主的情深和感恩,最后男主之所以选择离开那是对女主的责任,另外也更是他忠于身处江湖中的自己,即使有悲惨经历但也情愿潇洒和豁达度日,不想拖累别人。而女主的一往情深,也是她自己情愿的。去或者留,都是作为江湖儿女的男女主们所情愿的。一切在江湖情义的规则下,每个江湖儿女都有权选择做自己所情愿做的事的自由,这便也是一种江湖。

从拍摄技巧来说,导演延续了一贯的长镜头来拍摄电影,让电影更加有纪实感;电影运用了大量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画外音来衬托电影,让电影更富有真实感。而美术道具层面,以通讯工具、交通工具都呈现了时代变化和写实意味;配合方面,电影中的配乐《男儿当自强》《上海滩》《潇洒走一回》,以及女主巧巧在奉节的文化馆哼唱《有多少爱可以重来》都很好地衬托了电影所要表达的江湖情感。

值得注意的是,擅长社会写实的贾樟柯,将“打牌”、“抽烟”、“喝酒”“歌厅蹦迪”、“遗像前蹦迪”这些中国县城基层人们的生活常态,在电影中频繁出现,更能还原当下社会,展现江湖。另外,这种画面也更好折射出当代社会现实的弊端,这也或多或少暗示了电影中江湖人的悲剧收场。

最后演员的表演也极为出色,廖凡的表演臻入化境,入木三分。赵涛的表演灵动大气,她可以俗艳也可以清丽,她能把一个跨年代的女性角色从声音到神态诠释得非常到位。两位主要人物的出色表演,让山西县城社会的真实感得到了很好的还原,也呈现变革时代的社会情绪,更好地诠释了电影主题。

无论是《小武》《三峡好人》《山河故人》,抑或这次的《江湖儿女》,导演贾樟柯还是一贯用他的故乡山西作为拍摄地,故事的发生地,他依然用他那精湛的现实主义手法,真实呈现中国生活在县城里的底层人们,他们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中设法规划自己的人生,体现年轻一代的希望及挫折。此片的江湖元素的带入,真实反映了县城江湖社会的人情世故,赋予了关于江湖情义本土化的情义哲学。那就是:每个江湖儿女都有权选择做自己情愿做的事。

这次,贾樟柯用沉静和不张扬的叙事风格阐述了他理解的江湖情义,在继承他那一贯个性鲜明的纪实性风格之余,也更能从多元的角度去剖析了“情愿论”的江湖情义。

猜你喜欢

情愿樟柯鲍勃
如果回忆即遗忘
Dr. Skinner and Hungry Pigeon 斯金纳博士与 饥饿的鸽子
法国电影资料馆举办贾樟柯作品回顾展
情义
流浪猫鲍勃
第二届青葱计划启动
言论
雨点
迟来的春天 ——鲍勃(美国)▲
路的旁边也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