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标识的文化育人功能

2019-09-10卢瑞霞李娅楠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办学理念核心价值观德育

卢瑞霞 李娅楠

内容摘要:校园文化标识具备中华文明及中国艺术美学的特点,以其独特的形式、表现手法,在育人功能中独具魅力与征服力,其中所内涵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僅有助于当代大学生专业养成、学格养成,更对大学生性格养成、人格养成、良好价值观的树立大有裨益。校园标识所展示的文化是学校文化中与核心理念互为表里的两个精髓,学校文化标识是学校核心理念的形象诠释。核心理念所展示的主流价值观、学校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是对学校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办学态度的哲学概括,其所传达的理念、教育模式、管理方式,旨在为学生营造出充满尊重、关怀、民主、自由、和谐的学习成长氛围,使学生在充满激情、自由的校园生活(包括学习生活、交往生活、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等)中达到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精神自由,并通过无处不在的校园文化标识体现在每个方面。

关键词:校园标识 办学理念 核心价值观 人格养成 德育 大学形象

校园标识在大学文化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表现了大学独特的价值观和价值趋向,诠释了大学独特身份和文化,塑造着大学形象与大学精神,凝聚人心,增强归属感。校园标识所展现的价值观念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旨在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校园精神要求所追求的价值观念,以影响和实现其推动自身人格发展与校园文化积淀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探赜索隐,细探标识之意

标识,指任何带有被设计成文字或图形的视觉形象,以用来传递信息或吸引注意力,综合解决、识别、辨别、指示和形象传递等功能的整体解决方案。标识作为一种视觉传达,强调媒介和物质形式。大学的标识是指能够反应学校特色并区别于其他学校的记号或象征符号。

文化符号的本质是能够承载、表述、传达、储存某种文化信息和理念的媒介。标识的特点在于:第一,功用性。标识的本质在于它的功用性。其具有观赏价值的同时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实用功能。具有法律效力的标识尤其兼有维护权益的特殊使命;第二,识别性。显示事物自身特征,标示事物间不同的意义、区别与归属是标识的主要功能;第三,多样性。标识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其构成形式、表现手段来看,都有着极其丰富的多样性与表现力。不仅有平面的、立体的,具象、意象、抽象图形构成的,还有以色彩构成的应用形式;第四,艺术性。每个标识都以具备艺术欣赏力的人员精心设计,其设计理念不仅要符合实用要求,又要符合美学原则,艺术性强的标识更能吸引和感染人,给人以强烈和深刻的印象,引起共鸣;第五,准确性。标识具有独特的指示功能,因此其含义必须精准,尤其是公共标识,更要求易懂、准确,避免多解或误解,尤应注意禁忌,使人在极短时间内一目了然、准确领会,也是标识优于语言、快于语言的长处所在。

二.千汇万状,展现标识之形

不同的大学,其办学理念、教学模式、教育思想、教学目标、办学层次等都有不同的定位,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办学风格和特点,而这些抽象化的理念正是通过校园标识作以具象化的表达,突出了大学形象的鲜明个性和特征。将校园精神融入到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有助于消解个人主义,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对大学的认同感、归属感。文化软实力——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标识的影响力与感召力是一所大学的文化价值观和文化模式所表现出的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是对个体主义与院校疏离感的克服、修正,其可以缩短个体与整体间的心理距离,引起强大的文化共鸣。校园文化标识所体现的思想不应高深莫测、曲高和寡,当代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素养严重缺失,校园文化标识则在传承厚重的文化教育底蕴的同时改革创新,融入现代教育意识,赋予其时代意义,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古鉴今彰往知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校园文化标识展示了独具特色的大学形象,而这些形象则借助多种媒介在社会公众间传播,校名、校训、校徽、校报、校址、校园景观、建筑设计、校园设施、师生服饰等都可以体现其大学形象,都是其所要传播的信息。校园主流价值观是在一个校园中占主导地位,为校园成员与社会大众所认可和信仰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院校的文化特质崇尚自由民主平等,传达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道德观,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价值观,除了通过专门的价值观教育教学活动,还通过其他具有校园文化标识功能的校训、校报等具体体现出来,广泛渗透于校园的各个角落,呈现出表现形式多样化的特点。

校训是校园文化系统中最大的亮点。顾明远教授提出,校训凝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从校风、学风中提炼出来,反映全体师生的只想和追求,指导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师生的言行。《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言简意赅,体现出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不仅是当代大学生提高专业能力、完成学业、培养价值观与实现人生理想必不可少的精神,同时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精神,清华大学从中提炼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以体现学校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少年强则国强,优秀传统文化指导提出了大学生必备的素质和胸襟,在数千年厚重而绚烂的文明画卷中,以文字蕴含人民的智慧结晶与经验哲理,铸就着中华民族的性格。中南大学校训“经世致用”,经世即经国济世,勉励学子应志存高远、胸怀天下,求索治世之道,致用强调学用结合,激励学子积极入世,致力于社会民生,培养实践精神。湖南师范大学“仁爱精勤”的校训,主要内涵是倡导师范仁道,追求高尚,倡导爱人以德,追求和谐,倡导研精思慎用,追求真理,倡导勤奋踏实,追求卓越。

一个好的校园文化标识应历经百年的人文积淀,是校园风骨的写照,也是其薪火相传的精神信物,是其在历史文化长河中历经风雨洗礼后形成的品格特色。校训同质化现象严重,流于形式,在师生中所引起的感召力与影响力不足,难以获得认同,也难以达到传递独特校园文化的目标,“寻章摘句老雕虫”,缺乏历史的厚重、榜样的激励、精神的感召,自然也就难以引起师生的认同感、归属感,使人缺乏刻骨的记忆与深入的理解。一个有生命力的校训不仅应是在不同程度上汲取了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精华,而且应独具个性化,与学校独特的文化特色相契合,二者相得益彰,才能被公众所广泛认可,成为师生精神生命中的“文化胎记”。

曲阜师范大学建校六十三年来,积淀形成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校训精神。学校注重依托孔子故里独特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在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形成特色优势,坚持将传统文化的精华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办学者对传统文化进行解读,为学校积淀了文化并逐渐成为这所学校的文化基因。曲师大师生间相同的文化使命,促成良好校风蔚然生色,体现着积极向上的办学理念,并以德育为内隐,挖掘人文因素,坚持立德树人,注重文化育人,积淀形成了人文特色鲜明的优良教风、学风、校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在彰显个性独立人格的同时,凝聚集体力量,体现独具特色的个体与团结向上的集体精神的融合,在校园精神中促成优秀全面的人格,发挥校园文化强大的育人功能,以德育催生、在德育实践中践行校园主流文化价值观。任何思想学说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我们赋予其时代特征,为其注入现代精神。通过道德教育寻找人的价值。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指出教育的根本即文化育德,立德树人。文化是教育之源,德育是教育之基,文化建设是学校育人的共同目标。曲阜师范大学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作为校训,充分响应国家号召,对学生提出学而不厌提升自我,对教师提出诲人不倦倾心育人的要求,以达到“学而不厌强自我,诲人不倦育良材”的办学目标。

一所大学的文化标识从来不是单一的而是富有体系的。不仅是那些观念性的术语,更包括那些经过历史长河选择的文化典籍与精神创造,而具体化的校园标识以形象化和感性的形式传递校园文化内涵,内在地蕴含了难以运用语言符号完整表述的文化精神,在庞大繁杂、琳琅满目的文化记忆中,文化标识就是其具体化的凝聚和浓缩的结晶,它所体现的校园文化在其校园发展成长与文化流传过程中滋养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更是校园文化蓬勃发展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是感性化地展示与接续高校文化传统、办学理念的重要途径与精神标识。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其藏书规模、学刊资源、历史珍品等都在国内图书馆中名列前茅。设计者独具匠心建造出宏伟巨筑,使其跻身为北京大学著名的“一塔湖图”三景,这独特的景观也成为北大的识别标识之一。其博大精深的学术资源、深沉厚重的精神魅力吸引着莘莘学子、激励着学子求识求知。因此,可以说北大图书馆传承着北大的文化,见证着北大的发展与辉煌,在其校园标识系统中独具代表性,在校园文化与院校形象的诠释中具有独特的意义。

在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的人格培养已不是单纯地以一块石碑、一则校训以静态展现,而是以各项信息组成的网站等新的网络媒体以动态影响。曲阜师范大学创立了“青春曲园”、“光影曲园”、“数字校报”、“网上团校”等新的校园标识形式,构建了校园网络平台,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校园网络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对大学校园基本文化设施提出的必然要求,其不仅是新时期大学形象传播的主要媒介,体现着大学的主流价值观,而且成为大学形象传播的重要标识信息。新媒体中所展现的校园标识以及媒体平台的设计都使人们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其以现代高新信息科学技术融入时代精神,吸引人们积极参与,这样的高新技术手段所体现的校园文化更易使大众接受并获得心理认同,逐渐成为一種现代青年广受好评的流行文化。新媒体的校园文化标识更开放、兼容,改变了以往只以校训、校徽、校名等主流价值观的中心化培养,与此相反,去中心化的文化标识以其多样化的形式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极大地扩充了校园文化标识的内涵和外延,使大众无时无刻不受其主流价值观的熏陶。

三.春风化雨,感悟标识之能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专门的主流价值观灌输已经逐渐弱化,取而代之的是以校园标志所传达的文化,以间接的形式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潜移默化的感召与影响,使学生于校园内外、在学业探究、生活实践中,通过切身体验来感知其所传达的价值精神,使价值观真正内化,深深烙印于学子心中,达到文化教育的理想效果。学生能够产生直观深刻的体验和强烈的情感震撼,而非教条式的价值理念灌输,这种价值观的内化并非是课堂教学所能达到的。此外,各种形式的校园标识也传达出多元文化的思想,无论是一块石碑、一则通知、一项课程、一个社团都渗透着整个校园文化氛围中营造的多元文化的价值观念,使其形象化、具象化,激发大学生自身的价值归属、心理认同,培养学生的专业养成、学格养成、性格养成、人格养成,以拓宽主流价值观教育的内涵,以无处不在的校园标识使学校的培养目标呈现大学文化的思想内涵,凸显大学文化的包容胸怀,形成独具院校特色的表达风格。

校园文化标识使主流价值观教育内容隐性化,从办学理念出发,对创造性精神的崇尚和对真理探索的重视,强调自身人格的完整、平衡发展。这一切都不仅仅依靠外在的约束,起关键作用的是内在的意志,而一所大学中所体现的校园标识校园文化则能使自由思考和探索的学格能力养成,使人们发展个人的真正道德,有利于完善人格的养成。大学时期正是个体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现代化的校园标志形式恰与青年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心理特点相契合,以深刻影响其学习交往方式、专业能力、学格素养、价值观念的形成,以引导青年将正确积极的主流价值观的目标深刻贯彻落实在学生成长发展的方方面面。青年追求个性,强调标新立异,因此学校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展现的主流价值观难以满足新时代新阶段的青年需求,价值主体的自我化、自我意识及自我认同感极为旺盛,但因其自身阶段发展的特点,自身逻辑思维能力不足,尚不具备独立的判断力,其服从于自己的判断、信仰,极易对传统的主流价值观判断失误,而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标识则可以对这些个性的彰显加以正确的引导,形成集体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并借助高新技术手段把校园文化所蕴含的核心价值观嵌入学习生活的全部领域,例如党团组织等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资源,通过开通微信、微博、小程序、公众号等线上程式,积极引导青年信仰主流价值观,引导正确的个体思维方式、行为习惯,进一步拓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空间和渠道,增强校园文化教育的辐射力与普及度,增强文化教育的实际效果,以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

四.抱德炀和,成就标识之功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高等教育是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方式。就业力是指学生的专业能力、求职能力、职场适应能力等的形成水平,也是其发展潜力的相关体现,综合体现出学生的整体素质。就业力可全面反映出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就业后的职业发展、用人单位满意度、自身职场道路规划水平等状况,真实地反映出学校的办学质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校园文化标识所传达的精神理念有助于培养市场人才,在引导高校重视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具有重大积极意义。就业率与学校培养人才的专业需求学生质量等情况是否符合社会需求息息相关。学生在校接受具有合格教学质量的专业教育与良好的道德素质培养教育,就业率统计对高校办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就业力更能全面科学地反映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与校园文化标识的育人功能。学生的就业情况是其在高校中所接受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部分体现,高校通过开展相关活动,引导大学生认知自我、开发自我、合理定位、挖掘潜能,以明确职业需求和发展目标,积累社会工作经验,提升就业竞争能力,以实现成功就业。高校以多形式、多样化的校园标识,大力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职业生涯规划深刻贯彻于综合人才素质培养的全过程,增强德育的社会性,全面体现了校园标识系统的强大育人功能。校园文化标识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营造大学生职业生涯氛围。高校拓宽文化教育渠道,以先进现实的就业指导理念指导规划职业道路和创业大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职业生涯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新媒体技术下构建立体化、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网络体系,引导学生合理定位、规划职业,以有效增强学生就业的灵活性与实效性,是新科技背景下校园标识的育人功能的灵活体现。

新媒体技术下的就业网络平台通过加强校企联络,不仅可使在校学生及时了解最新可靠的就业信息,拓宽认识社会的渠道,了解市场需求,为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更能及时反馈社会评价,了解新就业者的思想状况、工作状况,使就业者根据市场需求,及时了解短板,不断完善自身,提高综合素养,同时也是网络平台这一校园标识所展示的“全程关怀”理念的价值体现。社会所需求的并不仅是具备专业技术的人才,道德品质、责任感、敬业精神、忠诚等品质更是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着重考虑的因素,而这些精神层面的要求恰恰贯彻在高校教育的全部活动之中,是学校自身办学思想、教育方式、管理体制、学校传统等内部环境的体现。全面育人的观念深入人心,紧扣培养就业力等软实力开展各项活动,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及“一切为了学生”的目标,根据市场的需求历史调整人才培养的策略,创造学生、学校、家长、企业共赢的理想局面。

习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传统优秀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进一步充分提炼与充分阐述传统的当代价值,不仅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瑰宝致以崇高的敬意,更是对其所体现的思想完整性的修复与注入丰富鲜活的现代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母校所展示的高校形象,为学生贴上一系列的标签,例如“学风优良、态度端正、就业率高”等。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优良的校风是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培育优良学风的根本保证,通过群体规范,形成共同的情感气氛,增强成员内聚力与心理感染,全面地反映出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和学术水平,建立优良的校园文化标识系统并显示自身特色,独树一帜,形成具有较高识别度的大学形象,是高校在办学过程中长期积淀形成的于校内、社会具有极大影响并被普遍认可的客观印象,是标识系统拓宽、延伸和具体化,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方针、学术水平和办学特色。高校营造一种先进开放的就业观念,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孕育创新型人才,使学生在开放自由、富于挑战的社会中不断超越和发展自我,实现学以致用,真正实现社会化。校园标识是校园文化之根脉的形象化展示,其提炼与展示优秀校园文化的精神标识及其具有当代价值、育人意义的文化精髓,是现代校园文化标识系统所承载的神圣使命与担当,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参考文献

[1]徐金才,文化标识是核心理念的形象诠释,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版

[2]沈曙虹,学校核心理念策划的若干路径[J],教育科学论坛,2013年版

[3]曲璐璐,校园视觉文化的育人功能及育人機制,文史博览(理论),2015年版

[4]刘刚,大学形象传播的标识信息,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年版

(作者介绍:卢瑞霞,曲阜师范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李娅楠,曲阜师范大学本科在读学生)

猜你喜欢

办学理念核心价值观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弘扬正能量的第一课堂
树立办学新理念 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中职学校突出特色改革教学模式初探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
试论农村中学校长的学校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