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校女生进行分层递进式篮球高手上篮教学的探讨

2019-09-10刘容娟

关键词:篮球

刘容娟

摘 要:篮球上篮教学是篮球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篮球课程考试的核心环节。通过篮球上篮的课堂教学,分阶段,组成教学小团队,班级大團队共患难同生存的实践教学设计,更有利于提高篮球上篮实践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篮球;篮球上篮技术;实践技术

一、前言

篮球运动是世界各地广泛开展的体育项目之一,篮球是大学生集体与个人参与率最高的体育项目之一。近年来,CUBA开展得红红火火,带动了高校女生参与篮球运动的人数逐年增多,各种篮球比赛也是大学校园课外活动开展得最火热的项目之一,参与的学生也最多。

上篮技术,是以篮筐的垂直点为圆点,与篮球场端线成30—45度角的3、4米的前方为起点,以右手单手运球为例教学,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左手在下右手在上持球于腹部;用右手单手朝篮筐方向运球向前,“放”球时左脚踏出;“抱”接着右脚向前跨出一大步的同时用双手抱球;“跨”紧接着左脚踏出做起跳动作,抬头瞄篮板的插板位置;“跳”再接着用左脚发力起跳,右手将篮球送至插篮板点,左手离球,右臂单手持球做向上举的动作,在最高点用右手腕、食指、中指拨球入筐。

二、实践教学的逐层递进式

实践教学中的分层:高校体育课的篮球俱乐部教学方式中,采用分层教学是多年来体育俱乐部改革的一个突破方向,分层教学是从以人为本的教学思路去进行实践教学,让篮球技术水平在一个层次上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启发、互相鼓励、互相观摩,共同提高的过程。

1. 运球的分层:全班同学分为8个小组,从篮球场边线开始,每个同学依次运球到对面篮球场地的边线折回,往返运球3次。教师通过对比观察,选出班上运球能力最好的8名运球小能手,依次当选为A、B、C、D、E、F、G、H组的组长。组长的主要任务是指导本组的同学,运球的动作技术要点、纠错,组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指导、互相纠错,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2. 除A、B、C、D、E、F、G、H组长外,全班同学基本按照以院系为单位,自愿原则平均分为八个学习小组,每个组长带领一个小组,在组长的辅导下,排队依次进行篮球场边线至另一边线的折回练习,每人练习三组。

3. A、B、C、D、E、F、G、H组长的教辅要求是:本队的队员是否做到:第一左脚落地与篮球落地同步且篮球距左脚前方为30到50厘米;第二篮球落地反弹后,在篮球反弹到最高点时迈右脚,即运一个球走左、右两步。纠正错误情况一:本组同学出现篮球先落地,左脚后落地的时候,强调右脚持球站立时,身体重心在右脚上,把左脚脚跟放在本组同学的脚上,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持球于腹部,处于静止状态下,本组同学提示要给一个外力体会,左脚落地的同时,篮球也同时落地且距离左脚30到50厘米。同学之间多次反复相互练习,最终达到篮球与左脚同步落地的节奏。纠正错误情况二;左脚先落地,篮球后落地的时候,上述纠错一也适合用在纠正错误二上适用。

4. 教师大团队检查,学生只有在全队全体通过的情况下,才能轮换到下一组同学;具体实施为:A、B、C、D、E、F、G、H组长为第一个小组,听教师口令进行行进间运球练习;只有A、B、C、D、E、F、G、H都能掌握动作的情况下,才能轮换到下一组练习;如有一个同学没有掌握技术动作,全队陪同练习不少于五人次,教师根据教学情况对有特殊技术动作困难的学生单独安排针对性辅导。

5. 学习“放”球。以A、B、C、D、E、F、G、H组长为排头,学生纵队站立;以右手运球为例,距篮球场边线一臂距离,右脚在前,左脚在后;身体重心向前即为重心在右脚上站立;左手在下右手在上持球置于腹前的准备姿势。教学组织实施重点难点:在于放球时篮球落地与左脚同步进行,且篮球在左脚前方30至50厘米。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带领全班学习,每人练习5组,然后教师下达“放”的口令,每个同学听教师口令放球,每个同学听教师口令进行5组练习,然后教师给两分钟时间给各组同学自主练习,体会放球的时机,加强练习促进每个同学掌握技术动作。每个组的组长负责观察本组同学动作是否准确到位。纠错情况:一种是球先落地左脚后出,应及时纠正为左手稍向伸成半弧形,右脚距离边线一臂距离,身体前倾,后脚跟放同组后排同学的右脚背上,同时由同组后排同学轻微发力推被纠错同学的背,体会被动作用力下左脚与球同时着地的体验感;另外一种情况下,左脚先落地,球后落地;第三种情况是球跟左脚同步落地,唯独球与左脚距离太近,球打到自己左脚上;同样可以应用上述的纠错方法进行。让学生相互观察,相互分享自己的体验,大约2—3分钟可以轻松掌握动作要领,然后继续进行下一步教学。

6. 学习“抱”球。学习“抱”球比较难,抱球应顺应前面“放”的动作,简单很多。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采用两人互助式学习,轮换练习。教师多强调持球手上的动作为:左手在下右手在上球置于腹前把球抱稳。学生纠错表现为:第一种:左右手平行相对抱球。教师应强调为持球的时候上,掌心相对的上下抱球;第二种:自由落体式抱球。教师应强调主动俩字,强调体育课上复习高中的物理知识,在欢快的笑声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在篮球落地、预估篮球弹起到最高点时,强调右手主动去抱球,强调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掌心相对主动去抱球状态,持球于右腰骨之间。在教学实践环节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组排序依次做示范,更有利于学生多观察、多揣摩动作要点的连贯性。“放”球、“抱”球依次结合一起做,两名同学一个组别,一名同学做另外一名同学帮忙看动作,相互指导、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教师依次轮流检查每个小组,每个同学练习“放”球和“抱”球的动作技术动作是否正确,教师一一纠错,小组长是教师的小帮手,组织好本组同学“放”球、“抱”球的练习,本组同学共同探讨、相互指导、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7. 学习“放”“抱”结合。“放”“抱”结合是篮球运球高手上篮的重点和难点,只有把球放好了位置,球落地的瞬间在左脚前方30—50厘米时,左脚同步落地,利用球反弹向前运动到最高点时,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主动去“抱”住球,顺应把球放在右腹部的动作是一气呵成的。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放”“抱”结合由教师边示范边带全体学生一起做,五组为一轮,纠错再来五组;接着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自主练习5分钟;接着每个小组接受教师的考核,A、B、C、D、E、F、G、H组依次过关;最后全班集体接受教师考核,只要有学生没通过,就不能进行下一个动作学习。采用的教学方法:全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每个同学都不能出错脚,拍错球的次数;因为个别出错,全班加一组训练,每个同学都不好意思出错脚,也不好意思拍错球的次数。一直到所有学生都掌握“放”“抱”结合,再进行“放”“抱”“跨”的教学。

8. 学习“抱”“跨”结合。口令为“一”“二”。在这个教学环节,教学组合方式为:大团体学习,每一次大团体集体过关。秉着要過关绝不拖累同学的心理,占据课堂上每个学生的思想;不能给自己丢人的心理让学生在这个环节集中注意力。这也有利于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几个环节的细节要求准确度后,学生心理更加自信,更加有把握性地能够挑战成功。重点是“抱”,难点也是“抱”,教师利用口令“一”代表“抱”,“二”代表“跨”来弱化教学难度,先易后难,先徒手练习后运球练习,一步一个脚印来落实技术动作。教师下达“一”“二”口令,学生先徒手做“抱”“跨”动作;第一是教师间隔一次下达“右”“左”口令,学生集体做徒手“抱”“跨”动作,每人跟着老师一起做3次,进行徒手练习;第二是教师左脚在前,右手在上左手下掌心相对持球进行教学边讲解边示范,学生分成两组,有球的一组学生集体跟教师一起做每人练习5组;然后轮换无球的一组学生进行每人5组持球跟教师时行“抱”“跨”练习;第三是教师分别检验“有球”组学生“抱”“跨”结合,另一组无球学生观摩学习。在“一”“二”、“右”“左”、“一”“二”、“右”“左”口令声中,学生按照口令进行练习;直到每个学生都能过关,才能交换考核下一个组,这样课堂可以秩序良好、口令声声、欢乐多多,将技术难度细分后,学生更好理解动作技术要点,简单且接地气的教学方式,能让每个学生看到自己没掉队,没拖队友后腿,能让每个学生都干劲儿十足,学习氛围浓烈,教学效果特别好。

9. 学习“放”“抱”“跨”结合。口令“放”“一”“二”。“放”“抱”“跨”结合是篮球运球高手上篮最难的一个教学环节。“放”“抱”结合没问题,“抱”“跨”结合学生也能顺利过关,但是“放”“抱”“跨”结合在一起,很多学生要么就顾手不能顾脚,要么就是顾着脚下动作了,手上动作就失误,抱球不稳。在教学实践环节中,教师采用同上的大团体接受考核办法,同时也一样弱化教学难度的心理暗示法,口令下达为“放”“一”“二”;第一全班同学一起听教师口令“放”“一”“二”;“放”“抱”“跨”。全班同学一起先徒手听教师口令每个人练习5组;第二,教师持球边讲解边示范,口令“放”“一”“二”;“放”“抱”“跨”学生列队集体跟教师一起练习,每人5—8组;第三,教师下达口令“放”“一”“二”,学生集体接受考核,集体过关。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总有部分学生顾了球就顾不上脚,顾了脚就顾不上球;第4次练习的时候,节奏感比较差的学生也会找到感觉,更自信,不超过第8组,学生就能集体通过教师考核,拿下最难得一个技术动作。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给每个小组五分钟时间去消化新知识、领会新动作的节奏感、品一品动作的要点难点;教师指点组长负责制,各个小组在组长的组织协调下,娱教娱学的五分钟,把“放”“一”“二”;“放”“抱”“跨”一名学生持球“放”“抱跨”结合练习,旁边本组的其它无球学生观摩助威口令声声中学习。在“放”“一、二”、“放”“右、左”、“放”“一、二”、“放”“右、左”口令声中,学生按照口令进行练习;直到本组每个同学都能过关,这样课堂可以秩序良好、口令声声、欢乐多多,将技术难度细分后,同学之间的相互协同,相互提醒,相互看看对方出错脚、拍错球、蛇形拍球闹的各种笑话;能够让本组同学更快地融入集体中,放松身心相互观察动作要点,相互指正;更好理解动作技术要点,简单且接地气的教学方式,能让每个学生看到自己没掉队,没拖本队队友后腿,能让每个学生都干劲儿十足,学习氛围浓烈,教学效果特别好。

10. 学习“放”、“抱”、“跨”、“跳”,口令为“放”“一、二”、“跳”;也在可以强调出脚的次序为“放”“右、左”、“左”。这个是篮球高手运球上篮的最后一个环节,重点在左脚连续起跳,难点在右手向上伸展打板入篮筐。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在篮下进行讲解和示范,特别强调左脚起跳左腿绷直,右手举篮球伸直打板挑球入篮筐动作要点。纠错点:第一,起跳后学生身体向前,球打到篮板,纠正为起跳后身体向上,尽量跳得更高,腿绷直,手伸直,篮球应打到篮板白色方框的右上方尖角上;第二,起跳后,球打在篮筐的铁圈上,应纠正为起跳发力更大,右手举球更高。在课堂的实践教学中,“抱”“跨”“跳“放”“抱”结合没问题,“抱”“跨”结合学生也能顺利过关,但是“放”、“抱”、“跨”、“跳”结合在一起,很多学生要么就顾手不能顾脚,要么就是顾着脚下动作了,手上动作就失误,抱球不稳。教师给予每个学习小组五分钟的时间,同学们三三两两地结伴学习,一起唱着口令高调拍球“放”、“抱”、“跨”、“跳”一个字一个步子,稳稳拍球前进;一堂体育课下来,有仅仅收获了上篮球上篮的技术动作要领,还收获了友谊;收获了阳光;收获了快乐。最后一步对篮板学习上篮动作的实践教学:教师强调“放”“抱”“跨”“跳”结合,口令为“放”“一”“二”“跳”。教学步骤为:首先,教师边示范边下达口令“放”、“抱”、“跨”、“跳”,口令为“放”“一、二”、“跳”;也在可以强调出脚的次序为“放”“右、左”、“左”。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集体徒手练习5组;第二,教室强调:右手持球在上左手在下掌心相对,右脚在前并带领学生集体持球练习5组;第三,学生两人自由组合,给学生十分钟时间消化“放”“抱”“跳”“跨”这一系列动作;第四,每个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在距篮下3—4米的对应点,每人依次练习运球高手上篮技术动作,要求每轮全部学生命中篮筐才能依次进行下一轮次的练习。

三、分层递进式的实践教学特色

1. 以每个小组的小组长为核心,构建分层递进的实践教学环节。基于小组长是学生们的同龄人身份,以自己的亲身体会来讲解、示范技术动作要点和难点,组长分享有自己的技术要点的悟性,并结合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可以使本组同学快速领悟技术动作的难点并主动地去琢磨动作,自觉练习,课堂教学的气氛便会更加活跃。

2. 教师的讲解、示范、纠错和学生的运动体验相结合,明确课堂教学每个教学任务,有目标地去学习课堂上的技术动作。以实践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为基础,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辅导本小组的同学,积极、主动、高效、快速掌握每一个课堂上的技术动作要点难点。

3. 以学生为主体,建立教师统一考核制度,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教师统一考核,不仅可以了解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及改错,不断完善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大团体学习教学组合方式:每一次大团体集体过关,秉着要过关绝不拖累同学的心理,占据课堂上每个学生的思想;不能给自己丢人的心理让学生在这个环节集中注意力。这也有利于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几个环节的细节要求准确度后,学生心理更加自信,更加有把握性地能够挑战成功。重点是“抱、跨”,难点是“投”中篮,教师利用口令来弱化教学难度,先易后难,学生按照口令进行练习;直到每个学生都能过关,才能交换考核下一个组,这样课堂可以秩序良好、口令声声、欢乐多多,将技术难度细分后,学生更好理解动作技术要点,简单且接地气的教学方式,能让每个学生看到自己没掉队,没拖队友后腿,能让每个学生都干劲儿十足,学习氛围浓烈,教学效果特别好。

四、总结

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学生因为上篮投中而成就感爆棚,体会到适度运动的快感,课堂氛围热烈,学生自主练习的氛围浓厚。学生之间哪怕是陌生同学,在经历了小团队的共同学习后,也能建立一种友谊,同时也大大培养了学生们对于篮球课的兴趣,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学习,分享上篮成功的喜悦与满足,从而也提升了学生们相约课外练习的可能性,进一步丰富了学生课外活动,活跃了校园参与“全民运动”的氛围,丰富了校园文化。通过进行分层递进式进行篮球运球高手上篮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目标更加细分化、具体化、明确化,学生对自己个人的能力判断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学生能够在罚球线附近原地手持篮球,采用三步高手上篮动作,投中籃筐成功率达100%;学生能在运一个球三步高手上篮投中篮筐的成功率达100%;学生能在运二个球三步高手上篮投中篮筐的成功率达100%;学生能在运三个球三步高手上篮投中篮筐的成功率达90%以上;学生能在运四个球三步高手上篮投中篮筐的成功率达85%以上;学生能在半场以行进运球三步高手上篮投中篮筐的成功率达80%以上。

参考文献:

[1] 徐文霞.体育教学中互动学习法初探[J]体育教学,2000,(1):11.

[2] 李枝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兰自力.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4] 毛振明.好的体育课首先要像体育课[J]体育教学,2007.

猜你喜欢

篮球
街头篮球文化
快乐篮球进山乡
拍篮球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随菲菲 没有篮球 我将不再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