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物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
2019-09-10王丹
王丹
摘要:导入是一堂完整的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一堂课的教学活动中,科学恰当的导入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活跃课堂氛围,构建轻松课堂的作用。可以说,优秀的导入是上好一堂课的“法宝”。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导入;教学改革
新课改后的高中生物课堂摒弃了以往教师一本书,一支粉笔,“一言堂”的授课方式,倡导“导学互动”“先学后教”的教育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高明的导入方法既可以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也可以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本文探讨了高中生物课堂的导入艺术。
一、设置悬念导入
古语有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具有悬疑色彩的问题能有效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引导学生发现新的知识。因此,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生物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充满悬念的问题情境。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精心设计悬念,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探求问题的解决手段,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采用悬疑来设计导入环节,要求教师准确定位学生水平,并深入分析教学内容,通过有关信息的呈现来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主动质疑,促使他们问题意识的发展。
比如在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与师生互动的方法创设悬念。教师在课堂中可以提问“你们是怎么长大的呢?”,一些学生说吃饭,一些学生说运动。在课堂氛围热烈起来之后,教师可以提问“植物是怎么长大的呢?”,学生会说浇水,吸收土壤养分等观点。教师再提问“植物从土壤里吸收养分,这些养分又怎么傳递到植物的其他部分中呢?”利用这样的问题设置一个悬念,引导学生通过生物课堂的学习去发现答案,有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参与。
二、新旧关联导入
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是学生继续学习的根基所在,生物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良好衔接,从而促成知识的体系化建构。在新课讲授之时,直接、简单地将知识呈现给学生不仅不利于他们进行理解和接受,甚至让学生感到生涩而乏味。教师在导入环节,能适当融入已学知识的复习,从而引导学生温故知新,降低新授知识的起点,帮助学生架设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从而在知识迁移的过程中为学生扫除构建新知的障碍。基于上述说明,笔者认为生物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同时深刻分析新授知识的特点,发掘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点,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习惯,将精心加工的内容呈现给学生,诱导学生发展知识迁移能力,从而让已有认知成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促成新知识的建构。
三、生活实例导入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各种动植物以及它们所处的环境,乃至我们每个人的本身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可以说,这是一门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息息相关的学科。而与生物教材上抽象难懂的知识相比,生活中生动有趣、形式各异的生物知识显然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如果教师能够把生物学科生活化的特征运用到导入环节的设计中,选择一些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实例作为导入设计的素材,这样既可以拉近学生与生物学科的距离,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到“细胞呼吸”时,就给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农作物在种植之前、种植过程中,都需要不断松土,这是为什么?当我们受伤需要包扎的时候,为什么要选择那些透气性好的纱布进行包扎?”对于这样一些问题,很多学生都非常熟悉,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很少有学生去深究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而在课堂上,教师如果把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同课堂上所要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学生会非常乐于思考和探究,这样,借助于生活经验和学科知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会得到显著的提升。
四、通过画片导入
课改后的生物教材插人了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多种多样的图片。这些图片具有生动、形象、趣味的特点,可以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投人生物课堂的教学中。针对这些教学资源,教师应当有效地利用。在生物教学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结合课本中的插图进行情景导入,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到《细胞的分化》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导入内容。教师可以提问:“大家都知道人最开始是一个受精卵,而受精卵是一个完整的细胞。那么只依靠细胞的增殖,能否形成不同的细胞进而成为一个多细胞生物体呢?那么在细胞增殖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呢?”通过图片,学生可以了解到细胞分裂之后有分化,在分化的作用下出现了不同功能的组织。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疑问:“分化是怎么样形成的?”“分化有什么特点?”
五、借助实验导入
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实验是生物发展的重要支撑,它同时也是学生认识生物知识的重要手段。在生物课堂的导入环节,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简单的生物实验,能有效扩大课堂的容量,同时还能将晦涩难懂的生物知识以更加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到学生面前,教师适时地予以启发,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逐步探索本质、发现规律,进而过渡到教学内容的学习。教师精心设计演示实验,最好能将趣味性元素融入生物实验,利用超出学生意料之外的现象来激活学生的好奇之心,从而有效唤醒学生的注意,为新课的学习酝酿最佳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林明星.高中生物课堂导入浅析[J].祖国,2017(5):270.
[2]杨耘.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导入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9(22):172.